予晞-日記簿
予晞-日記簿

⧉方格子:予晞 ⧉Potato Media 註冊邀請碼:mv3qu4r5K

《循環經濟》心得|2021.11.02

線性經濟的思考方式排擠了「經濟弱勢」族群,使得環保永續的實踐,成為一個高標準的道德行為。

閱讀重點:

我們活在一個「揮霍的世代」,拼命累積財富、擁有物品、鼓勵浪費,卻對消耗的資源以及造成的環境問題視而不見。但我們揮霍的,不是這一代的資源,如果不改變現行經濟模式,我們留給下一代的,不過是富裕中的貧窮。p.22

線性思考如同僵化思維,是點到點連成線的一個過程。

過去「線性經濟」思維養成了揮霍成性的世代,而加諸在環境與社會成本的負擔,則從未計入公司營運成本盈虧,彷彿公司是獨立於社會、國家而存在的孤絕王國。達能執行長 Lorna Davis 說道:「『企業只在乎營利』是一種過時且不負責任的觀念。」

不同於線性經濟,循環經濟講求的是「循環再利用」,也不同於現階段臺灣社會「回收」廢棄物的「環保」思維,循環經濟講求的不只是讓垃圾回歸到該有的位置,亦或是苦心的去投遞「根本無法分類」的復合性產品,如便當餐盒、報紙,此類產品雖然基底都是紙類,卻因為用途的不同而多了一層防水層、油墨層,以致最終仍然成為了垃圾。

循環經濟在意的是,在產品的設計之初,不光是產品本身,也納入物流、拆解、再製等等的設計環節,讓每一樣產品的每一個物件,最終都可形成「循環封閉」,在物品進入回收的系統時,再次成為另一項產品的原物料。

我還很喜歡書中的一個觀點便是,提倡「只租不買」的觀點。「只租不買」意味著需要生產的消費物品可以更少、更耐用,而這對社會和環境都有正面影響。當洗衣機、汽車、照明設備等等產品的所有權不再屬於消費者,而屬於生產者,生產者將更有動力提升產品的品質,並且做好維修及保固。當產業有技術突破時,業者會傾向於將洗衣機各個零組件的價值做最大化的利用,以節省原材料成本

改變思考的方式、制定符合人性的制度,永遠比「鼓勵」來得有用,「鼓勵制度」像是在考驗大眾的道德一般,考驗誰願意花費較高的價格去購買「相對比較永續」的產品——還不一定是真的永續,拆開整個製造流程,從勞力雇用、原物料選購、物流運送等等,一般消費者無法知曉太多的細節——而這又會同時排擠了「經濟弱勢」族群,使得環保永續的實踐,成為一個高標準的道德行為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Loading...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