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igahamayui
yuigahamayui

來港十年有餘,初時親共,受現實磨礪之後立場不堅,如今和香港市民站一塊。

《西洲曲》賞析

西洲曲 無名氏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

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杆頭。

欄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簡略版:

這首詩可能經過文人的加工潤色,內容是寫一個青年女子的相思之情,中間穿插著不同季節的景物變化和女主人公的活動、服飾及儀容的點染描繪,一層深過一層地展示人物內心的情思,將那種無盡的相思表現得極為細膩纏綿而又委婉含蓄【1】。


長篇廢話版:

《西洲曲》是南朝樂府民歌藝術性最高的代表作。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謂之「言情之絕唱」,又云:「初唐劉希夷、張若虛七言古詩皆從此出」,可見影響深遠。此詩最早著錄於徐陵所編的《玉台新詠》,作江淹詩;然而郭茂倩《樂府詩集》不載,而明清人又歸之於梁武帝。作者何人,現仍無法確考。不過,余冠英先生推測此詩可能原是街陌謠謳,後經優秀文人之手潤色加工,方成今貌【2】 。

此詩是南朝樂府民歌里一首罕見的抒情長詩(一般都很小巧),主要寫一名江南少女對所歡的思和憶 【3】。「憶梅下西洲」至「海水搖空綠」以第三人稱敘述,末四句則直接以女主人公的口吻抒發其對所歡的綿綿不盡的相思之情。【2】

此詩語言清新質樸,明轉天然,聲韻宛轉迴環,讀之朗朗上口,這也是我喜歡此詩的原因之一。此詩並無僻字難詞,但理解通篇詩意卻並非易事。蓋詩歌所涉時間、地點、人物、情節等,皆存在晦暗不明之處,部分句子意義似斷似聯,理解起來難免要用幾分猜度,故難有一個貫穿全詩的暢達的解釋 【2,4】。正因如此,余冠英先生有他自己的解釋,遊國恩先生也有他自己的理解。正所謂「詩無達詁」,對於我這樣興趣使然而學詩的人來說,只要能自圓其說就行了。

對於此詩,我喜歡的地方有四處,以下和大家分享。

第一處是「日暮伯勞飛」至「出門采紅蓮」這一節。伯勞是鳴禽,夏季繁殖,仲夏始鳴;烏桕是喬木,夏季開花,常見於江南一帶,比如三聯版《射鵰英雄傳》開篇便寫道:「(塘江)一排數十株烏桕樹,葉子似火燒般紅,正是八月天時。」此二物俱暗示了時令遷移,自春徂夏。其實此詩表現時間變化的手法十分高明,比如句首兩句寫少女回憶與情郎西洲,共賞落梅的情事,情不自已地去西洲折下一隻寒梅寄給江北情郎,由此可知又逢落梅時節了;隨後兩句中「單衫」,「杏子」和「鴉雛」又富含暮春氣息,可知冬逝春來;「採蓮南塘秋」,彼時尚有蓮蓬可採,該是初秋時分;之後的「鴻飛滿西洲」,可知入秋已深了。

似乎扯遠了,還是回到伯勞兩句吧。這兩句寫了仲夏某日的傍晚風景:夕陽漸斜,伯勞歸飛;熏風拂過,烏桕樹搖。少女家門前也種了數株烏桕樹,每當微風吹過,樹葉嘩啦作響,少女都天真地以為是情郎足音,遂「門前露翠鈿」,急切地從門中探出頭張望。一個既天真又可愛,既羞澀又熱切的懷春少女的形象,躍然紙上,教人憐惜一笑。然而,待她開門一看,哪裡有情郎的蹤影呢?滿懷歡喜沒了著落,少女一時間委屈難當,失意難耐,只好藉口出門採紅蓮,以遣盡相思之苦。

緊接著的「採蓮南塘秋」至「蓮心徹底紅」,是我喜歡的第二處地方。此處寫時值初秋,少女一如往常地到南塘採蓮。她獨坐於舟中,蓮花蓋過人頭,蓮葉掩映成蔭,構成一個幽靜悽清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相思之愁不僅沒得到排遣,反而又被撩起了。少女默默無言,埋首擺弄著掌心蓮子。只見蓮子青青,清如秋水,情郎在她眼裡只怕也是這般澄淨無邪吧。其實南朝民歌運用雙關語的情況十分常見。所謂「蓮子」,不就是「憐子」的諧音,「愛你」的意思嗎?少女弄蓮意猶未足,更將其置於袖中。這一「弄」、一「置」、一「懷」、一「藏」,足見其一往深情,教人動容 【5】。此節描寫少女失神採蓮的過程,極富江南採蓮女的生活氣息。而蓮子,成為了愛情的美好象徵,在往後的愛情詩詞里經常出現,比如「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茨菰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人未還」、「酒裏春容抱離恨,水中蓮子懷芳心」等。

第三處是「憶郎郎不至」到「垂手明如玉」。「郎不至」,這已是少女的二次傾訴了。相思愈加深切,其情亦愈加苦澀。無奈情郎不至,少女唯有仰望天上飛鴻,盼能捎來一紙書信。可是滿天鴻雁,也沒帶來一點消息。少女仍不死心,強自振拔地登上高樓極目眺望,尋找遠在江北的情郎身影。但江南江北,天各一方,少女縱使盡日佇立危欄,也只是望穿秋水罷了【5】。「欄杆十二曲」,至此筆鋒一轉,描寫起高樓的細節,看似閒句,其實不然。試想,少女終日守在欄杆旁,在思君不得見的失落之中,或許漫不經心間環視過處所四周,甚至倚遍了全部欄杆。她注意的環境越精細,恰好說明了她待的時間相當漫長,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日復一日,進一步揭示了少女的孤寂之情。「垂手明如玉」,描寫了少女玉手皓潔,見得其人也光彩流麗。她雙手垂下,可知其憂傷痛苦之沉重。詩人透過描寫這樣的一個場景,不著一字地表現出少女惆悵和失望之情 。

第四處是整首詩的構思造境之美。時間上,此詩從冬至春,從夏至秋,兼以日日夜夜,極四季之相思,日夜之相思;空間上,相思於西洲、於門前、於南塘、於高樓、於天、於海,相思無所不在,已遍佈其整個生活空間了;意境上,情思起於西洲,終於西洲,起是實往,結是夢到,虛實相生,極迴環宛轉之致【5】 ;技巧上,運用了連珠格,比如「風吹烏臼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等,聲和律協,富節奏感【1】。沈德潛《古詩源》贊云:「續續相生,連跗接萼,搖曳無窮,情味愈出」,說的正是此特色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詩中少女的一系列活動,原本是一日之事,為何分散到了四季來寫?比如從少女開門盼郎到出門採蓮,從採蓮南塘到低頭弄蓮,這顯然是一系列連貫的動作,為何卻以幾個月的漫長的時間幅度來完成?現代電影有一門叫做蒙太奇(montage)的藝術手法,通過有意識的剪輯、拼貼,將原本存在於不同時間和空間的、沒有連續性的一連串鏡頭,重新組合成連續的、具有新含義的鏡頭組 【3】。我雖然沒拍過電影,但用AE和PR做過MAD和AMV,當中需要將存在於不同動畫內、但動作方向性一致的鏡頭按時序拼貼起來,從而達到從這部動畫過渡到另一部動畫的無縫剪接的效果,這個手法應該就是蒙太奇的一環。若從這門現代藝術技巧來看《西洲曲》的話,這首詩豈不是一門劃時代的藝術品嗎!

來源:網絡

參考資料:

【1】袁行霈等編:《中國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卷二,頁102

【2】余冠英:《漢魏六朝詩論叢》(北京:商務印書局,2010),頁50

【3】余冠英:《漢魏六朝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頁253

【4】戚良德:〈西洲曲新解〉,《民俗研究》第3期(2007年),頁234-239

【5】吳小如等編:《漢魏六朝詩鑑賞》(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頁1549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