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ki
louki

stoicism

我不如碧昂斯那么好看—如何看待身份的焦虑

我在coursera里的叫做the science of well-being的课程中听到教授讲了这句话:“I'm not as good looking as beyonce.”这是她在讲reference point里面举的一个例子,以此说明社交媒体对我们造成的负面影响。当时她也放了一张碧昂斯的照片在旁边做对比。但是在那一个瞬间,我的视线从碧昂斯的脸上转到教授的脸上,实在是没看出来很大的区别,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更喜欢这个教授的外貌,这件事情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


其中很多想法也和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关。比如说我们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受习惯的影响而不一定是真实的。因为我生活的环境是中国,身边没有很多关于碧昂斯的新闻报道,也没有很多她的忠实粉丝,所以我对她的外貌评价只取决于我自己的文化氛围以及我的审美观,而对于教授来说,她对碧昂斯的评价在潜意识上受到了美国媒体以及身边朋友这样的文化圈子的影响,所以她在举这个例子的时候,是真的认为碧昂斯比她好看。并不是说我的审美比教授的正确高级,而是说在多大程度上,我们所感到自卑或者痛苦的事情是因为不绝对正确的文化氛围所造成的,而我们自己自始至终都没有认识到有另一种思考方式,另一种审美方式呢?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你因为某一种单一的飞绝对正确的文化影响导致自己沉浸在自卑和自我厌恶的情绪之中,对你的身体和心理伤害都很大。社交媒体就是a powerful mechanism of getting in yucky social comparisons。现代社交媒体让我们被动暴露在各种完美身材的模特,生活奢侈的富二代以及各种美妆、穿搭博主的生活之中,更不要说随处可见的精致代言广告。在这种时候,你的reference point不由自主地从邻居同学移动到了网络上面相对富有的人的身上。如果你因此感到自卑和痛苦,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市场经济的洗脑是成功的。就如同古希腊人们把羊毛染成紫色来象征自己的地位,中世纪国王用铝盘子来说明自己的富裕,如果我们接受了这种象征背后的文化,我们其实是把自己带到了文化的窄沟里面。如果某一种文化观念过于被重视,我们就应该警惕,因为它挤压了本该属于其他文化的位置。正如某人所说,消费主义是最成功的宗教。消费主义所传递给我们的那种文化使消费者产生身份的焦虑,进而刺激它们进行奢侈品消费来缓解自己的焦虑。而这种治标不治本的行为是没有止境的。唯一解决这种焦虑的方法是看到许多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并且真正重视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被焦虑的怪兽追着跑。


我厌恶消费主义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说它让你花了太多的钱,而是即使花了这些钱,也没法获得你想要的那种快乐,因为人们对物品是有适应性的。豪宅和豪车在你的身边呆到足够长的时间时,它们就成为了新的reference point, 你的快乐水平就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反观类似旅行或者看演唱会之类的奖励能让你更加快乐,正是因为这些经历的不可持续性让你无法适应它们,所以不会改变你的reference point。另一个原因是,当你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旅行比分享自己的新鞋子新手表更招人喜欢,能够促进你的社交。购买奢侈品确实比旅行在心理上更能增加你的竞争力,但是如果事实上你并不需要去羡慕那些拥有更大房子的人,你就不需要自卑,不需要用奢侈品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那种虚假的自卑的源头吸引你去选择让自己并不能那么快乐的东西。


那么如何有意识地减少自己在这种文化中受到的影响呢?除了增加自己的能力获得自信这种需要长期努力的之外,我们也可以用一些小技巧。首先,简单的来说,对自己说stop。每次当你发现自己因为这些事情陷入困扰的时候,跟自己说stop,你想得太多了,甚至可以考虑取消关注那些让你感觉自己很贫穷的炫富类时尚博主的社交媒体账号,只保留那种分享知识型的博主。第二个可以训练自己变得更加感恩,回到自己当初创业的地方去体验当时的感觉,然后会发现现在的自己时多么幸运,自己的努力是有效果的,感恩能够带来满足感和平和的心境,也会减少你的焦虑。第三个也就是增加自己的高质量社交,我们不会和亲密朋友整日比来比去看谁美谁有钱,只有在一些不是很熟的环境里才喜欢竞争,所以当亲密朋友给你带来了真正快乐的感受时,你对于竞争的需求会少很多。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