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郁婕(Chang, Yu-Chieh)
張郁婕(Chang, Yu-Chieh)

現為國際新聞編譯,寫新聞編譯也寫評論。有一個日本新聞編譯平台叫【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網站:https://changyuchieh.com/ 🔍社群帳號請搜尋: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電子報:https://changyuchieh.xyz/

大阪西成區釜ヶ崎(あいりん地区)見學(一)|到底是「釜ヶ崎」還是「あいりん」?

大阪西成區,更正確的說法是「釜ヶ崎」(Kamagasaki)或「あいりん地区」(Airin-Chiku)是全日本最著名的日雇型勞工聚集地,同時也是大阪汙名化最嚴重的區域之一。如果用臺北來形容,釜ヶ崎大概就像龍山寺、華西街這樣的地區,只是釜ヶ崎會走到走到今天的樣貌,不單只是歷史發展因素,政府的介入也推了一把。

圖為釜ヶ崎太子交叉路口,攝於 2019/4/30。這個地點是釜ヶ崎第一次發生暴動的地點,釜ヶ崎以「暴動」著稱,自 1961年起到 2008年一共發生過 24起暴動,是日本最常發生暴動的地方。

到底是西成區?釜ヶ崎?還是「あいりん」?

釜ヶ崎位在JR西日本新今宮站、南海電車新今宮站、Osaka Metro(舊稱大阪市營地下鐵)動物園前站出站後,和通天閣、新世界相反方向的區域——釜ヶ崎和觀光景點正好被JR環狀線和南海電車的鐵軌隔成兩個世界。

現在的釜ヶ崎是個面積小於 1平方公里,卻聚集了 2萬人以上人口、85%以上是中高齡單身男性的地區。然而,如果在Google Map上搜尋「釜ヶ崎」一詞,一定什麼地標都找不到。但如果換成「あいりん」(Airin)這個名字,就能找到一個日文地標叫做「西成労働福祉センター」,英文地標卻叫「Airin Labor and Welfare Center」的地方。

回顧釜ヶ崎的歷史,釜ヶ崎正好位在連接大阪−和歌山的「紀州街道」沿線上,早在明治初期(1900年代)就是日雇型勞工居住的「ドヤ街」——將「ドヤ」反過來唸就是「宿(ヤド)」,而「ドヤ街」=大量日雇型勞工居住的地區

釜ヶ崎日雇型勞工的「簡易宿泊」內部一景。「簡易宿泊」是日本法規當中四種旅館業的其中一種型態,基本上衛浴、廁所是共用的,每個房客的房間大小就像畫面中這樣只有 3–4張榻榻米大(畫面中是 3張榻榻米),有床鋪電視或冰箱。圖片出處:Kounosu。

1903年,日本第五屆內國勸業博覽會(第五回内国勧業博覧会)在大阪今宮.天王寺舉辦,有一說是由於釜ヶ崎是當時日雇型勞工居住的地區,為了提供這些日雇型勞工們假日休閒的好去處,所以就在釜ヶ崎一街之隔的另一側打造成娛樂重鎮——也就是今天觀光客到大阪必去的通天閣、新世界這一區。也有一說是,正因為內國勸業博覽會的都市計畫決定將車站一側打造成通天閣、新世界的娛樂新天地,所以日雇型勞工居住的「ドヤ街」全部都集中到車站另一側。

戰後,釜ヶ崎除了是日雇型勞工的「ドヤ街」,也發展出黑市、「露店」文化,支撐著經濟高度發展期的大阪。簡單來說就像《向前走》的年代,除了整個關西地區外,有不少來自西日本・九州地區的年輕人,因為家計清寒,十幾歲就要離開家裡外出討工作混口飯吃,很多年輕人聽說只要來到大阪・釜ヶ崎就有工作能做,便買張車票跳上火車,來到釜ヶ崎。

釜ヶ崎就像台北的後車站那樣,「少年ㄟ ,你咧找頭路?」,每天早上 05:00開始,這裡就會聚集著要來找日雇型勞工的工頭帶著年輕力壯的勞工們前往工地現場。

這群奉獻體力的日雇型勞工們,撐起了高度經濟發展期的日本,當然也包括 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與此同時,為了迎接大阪萬國博覽會,政府針對釜ヶ崎推行的系列措施,大大改變了釜ヶ崎的樣貌。

左圖:1961年釜ヶ崎第一次暴動;右圖:2008年釜ヶ崎「最後一次」暴動期間執勤中的大阪府警察機動隊。圖片出處:Wikimedia Commons。

1966年,釜ヶ崎官方名稱改為「あいりん地区」

由於釜ヶ崎的「ドヤ街」名聲遠播,大量日雇型勞工聚集的背後,也讓釜ヶ崎成為黑市、毒品的聚集地,再加上釜ヶ崎從 1961年起發生第一起暴動以來,更加劇了「釜ヶ崎=髒亂危險」的負面印象。

釜ヶ崎暴動簡史

1961年8月1日,釜ヶ崎太子交叉路口,一名日雇型勞工被計程車撞上,現場民眾報警處理。然而,當警察趕到現場時,明明該民傷者還沒斷氣,卻被警方判定該名傷者當場死亡,並將傷者置於路邊不顧,先在現場花了 20分鐘蒐證,才將該名傷者送往醫院處置。此一事件引發民怨,進而演變成釜ヶ崎第一起日雇型勞工暴動。

自此,釜ヶ崎在 1960-1970年代一共發生 21起暴動,中間經過 17年空白,於 1990年發生第 22起暴動、1992年第 23起暴動,進到泡沫經濟崩壞後又過了 16年空白時間,於 2008年發生第 24起,也是至今為止「最後一起」暴動。

隨著大阪萬國博覽會即將到來,官方決定將釜ヶ崎地區更名為「あいりん地区」(漢字寫作「愛鄰地區」,但基本上都是使用平假名「あいりん」稱之),所有官方文書或新聞報導都換成「あいりん」這個名字,希望能藉此一改釜ヶ崎的負面印象。然而,政府此舉卻適得其反,不但釜ヶ崎當地居民不願使用「あいりん」一詞,認為這個詞是政府強加上去的,對於大阪以外的人來說,大家根本就不知道「あいりん」或釜ヶ崎到底是哪裡,最後演變成「大阪市西成區=髒亂危險,小孩子不要去」,但西成區的範圍遠遠大於釜ヶ崎或「あいりん」。以台北市為例,就很像通稱「艋舺」的龍山寺、三水街、華西街一區日雇型勞工、摸摸茶、街友很多,隨著舊時的龍山區和雙園區合併成為「萬華區」,就給外人一種「整個萬華區都黑黑髒髒很危險」的概念一樣。

因為上述因素,本文皆以在地人使用的「釜ヶ崎」稱呼此一地區,而非官方用語的「あいりん」或被汙名化的「西成區」。


 — ▌接續下篇

原文連結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