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kault
yakault

情绪高敏感型人的生存法则

去年五月底刚过完生日时, 不由得叹息我的2020已经过完了 — 从年初到生日是期待逐渐升起,到了生日那天达到峰值,然后就是没什么期待的下半年了。心想那些每年十二月才过生日的人,是不是就能充满期待地度过这一整年呢?今年上半年是换工作、搬家和打疫苗,似乎没有了心情去庆祝生日。零点在融化的冰激凌蛋糕和散发陌生的气味的希尔顿廉价旅馆中度过 — 为了洗上一个热水澡,不得不驱车前往家附近的酒店里住一晚。第二天醒来,只觉得这个生日过得真是糟糕。

好处是,对于下半年的生活好像比往年有了更多一些期待。我时常有一些奇怪的热情,往往在兴头上可以接连几天甚至几周乐此不疲,而后可能一念之下就是好几周甚至好几年的沉寂,外人看我不得给我扣个帽子“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我倒是觉得还好,消逝的乐趣也总能以另外一种形式回到我的生活中,心中感到有新的兴致,就高高兴兴地去做吧。

近期最大的收获是了解到自己的敏感特质,承认它,然后方能继续思考如何在这个不太友好的世界里能够生活得好。或许“好”本身也是模凌两可的定义,对我而言,能够真诚地、持续地进行自我表达和创造,就是好的。在Imi Lo那本书(中译版:拥抱你的敏感情绪:疗愈情绪,接纳自我) 里说道,创造不一定是艺术创造,可以说为了寻找生活的意义所做出的努力尝试,本身也就是一种创造。另外就是让我意识到无尽的退后与自我阻隔,虽然可以避免受到伤害,但同时也会剥夺与人connect的喜悦和意义,最终是无法持久的 — 意识到我在这条路上走了多远,就不免感到唏嘘。还有就是,意识到控制感本身可能是一种幻像,这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背后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不确定性的本质,人们能做的是在变化之中知道自己能做的是什么,以自我实现为出发点去做事,同时不强求结果。在26岁这年,从16岁开始的心理自助之路所接触和了解的认知好像有了一些交集、逐渐联结成一张网。

在过去这些年里,因为害怕和习得性失望 (可能没有这个词,只是沿用于习得性无助的阐释) 而自我阻断了与人的连结,是我觉得很可惜的事。所幸在有限的生活经验中,还是以管中窥豹的方式持续地进行self-reflection,对于自己是更加了解了。对于敏感的人,找到适合的与人连结的方式至关重要, 过去的失望会成为养料,或是能让我更敏锐于辨识出和我一样敏感的人,对于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形成connection是有益的,但我觉得前提是需要在每次的失望之余进行不断的反思。我逐渐认识到,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方式对我来说是不适合的,敏感的人深感时间有限,被生死等宏大的议题所触动,常常有存在之焦虑,好像时时刻刻都要有progress (书中提到这是not very healthy的,因为本质上还是反映了希望自己对事事都能完全掌控,是不现实的)。社交来说,果断放弃不适合自己的社交 (目前我的认识是,所有不是以真诚为前提进行的交流),更勇敢一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个人和世界来说才是有益处的。反之,掩饰自己的不同,附和他人本身是无意义的 — 过去对于自我行为的认识多半停留在自己本身,而很少考虑到对世界本身有什么益处,令我惊讶的一点是,不努力实现自己的情绪intelligance, 对于世界和对自己都是没有意义的。这种使命感让我很吃惊。

对于情绪唤醒度高的人,直觉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内心的声音就在那里,但往往是自己给了太多的judgement, 声音刚一浮现就被羞耻的感觉压制下去了。书中说内心的声音就在那里,敏感的人需要像剥洋葱一样层层褪去自我附加的太多评判,让声音得以发出。我确实觉得,一直以来和peers相比觉得自己的直觉“很准”,但基于理性考量,往往对于听从直觉有很多的犹疑不决。大概也没有解法,只能是对自己的了解需要更多更准确,方能在判断的当下做出合理的评判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