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fredo
Alfredo

網誌Blog on Cinema的作者 業餘影評寫作者 Cinemagoer

小記《熱帶雨》Wet Season

《熱帶雨》Wet Season (2019)
導演:陳哲藝

這部片在技術上做的非常工整到位,我首先注意到寛銀幕構圖下的blocking,比如各種門框窗框和人物的前後關係,又或是以車子內外空間搭配後照鏡來處理角色之間或是和環境的關係。當然還有劇作上的工整,如何有條不紊地交待每個人物關係,彼此目光的設計到敘事的推進,幾乎都像是教科書般。而這些都扣到演員表演,和故事中各種不同對白語言交錯的政治隱喻,基本上是非常西方電影的語彙,感覺是近年看過的華語片中在技術上少見非常完整的作品。

而這些以一場雨季建構出的電影感,讓故事中略顯單薄核心情節多了很多從細節而生的情感份量與詮釋的可能,女老師求子不能陷入婚姻危機後和學生產生不倫關係,當然可以很標準地從女性困境和慾望來分析,但社會背景加入的英語/華語/方言的三角關係和伴隨的國家與文化的符號,這多方交織出的意義其實有讓觀者大作文章的空間。

女主角在新加坡社會被邊緣化的「華語老師」的身份,是否算是一種對血統文化的留戀與堅持?即使她正陷入華人家庭婚姻結構的壓迫?還是她的華語堅持也是一種對英語社會及其背後價值的消極抵抗?而熱愛中國武術的男學生除了身體上的性吸引力,其所帶出的中國想像又對女老師又什麼意義?這位男生不但說「學華語可以和中國人做生意」,而且也在充滿成龍海報的房間中犯了「男人會犯的錯」,還直問「我做錯了什麼?」

而來自女主角家鄉馬來西亞的政治醜聞成為不斷出現的背景,其暗示的騷亂又和新加坡看似陰沉的雨季有了明顯的對比,從電影結尾的返鄉與晴朗大概可看出導演的價值判斷。而她在片中主要講的華語,在故事的語境中其實並不比中英夾雜的新加坡英文,或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家鄉方言更生活化。這些各種不同的語言中所產生的失語困境,對生在台灣的觀眾來說是否會有種平行時空的即視感?我不確定這部新加坡片在語言上處理的細致性遠勝過許多台灣電影,是否正是因為其異國的陌生感對我造成的錯覺?

這些反而比電影其實處理的很標準甚至有點無聊的女性主題讓我覺得更有趣一點,電影刻意把女主角塑造的很「國文老師」,這角色幾乎從裏到外都像是以一個老師的符號來演繹角色所承受的痛苦,幾乎看不到任何形像內外的反差張力,而誰讓誰懷孕的情節設計也有點流於俗套,彷彿子宮懷了誰的種,婚姻中誰背叛了誰成為故事無法割捨的懸念。

這些無法統合成形的元素,或許是我還沒有找到可以說服我的論述,也可能只是我年輕時並沒有任何「國文老師」的幻想。不過去年金馬兩部師生戀電影《返校》和本片不知道可不可以有什麼有意思的文化對比?

大概先這樣,再想想。

(2020/2/5)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