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fredo
Alfredo

網誌Blog on Cinema的作者 業餘影評寫作者 Cinemagoer

再訪洪常秀x金珉禧舊作四部

繼之前三部黑白片之後,這次再往回重看洪常秀和金珉禧合作的原點,以及接續的作品。

《這時對,那時錯》Right Now, Wrong Then (2015)

之前我在豆瓣寫說這像是導演之前幾部作品發展的完成體,就之後因金珉禧而轉向的創作來說,也不能說不對。但洪常秀幾部片執迷在各種不同概念的雙生、平行時空倒是一以貫之的持續至今。

這次對故事內在的情感流動倒不是特別欣賞,前後兩段對應的異同其實只是把妹的不同模式和概念而已,第一段死命地殷勤獻媚到最後的失望,第二段不斷操作遺憾與距離反倒留下了無盡的餘韻,敘事的起伏轉折自有其玩味之處。然第一段失了金珉禧倒認識了一位忠實影迷,第二段那位影迷在映後就沒出現了,也是另一種可惜。不過我仍然覺得這部片還是男性作者的終極幻想。

或許更有趣的還是在其形式上的簡單趣味,第一段的室外戲都是陰天,第二段則是陽光灑落的魔幻時刻。金珉禧先是歡喜而後換成陰沉的版本,包括兩段鏡頭中顏料的顏色和鏡位都是對稱,或是先從近景開始還是遠景開始處理對話戲。甚至是重覆出現的空間之間在第二段中如何插入新的場景,基本上就是洪常秀的電影迷宮。幾次轉場鏡頭帶到枯樹的枝幹也像是暗示敘事的各種叉路。

這倒不真的是同一組角色如何做出不同選擇的命運辨證如《機遇之歌》,更純粹是展示電影導演在敘事上的遊戲與可能。

《戀妳非妳》Yourself and Yours (2016)

嚴格說來這並不真算是金珉禧系列,因為她沒有演出,而且故事也並不真的直接和戲外人物相關,其實仍然是洪常秀先前不斷延續概念的演化,在創作與拍攝時也許金珉禧的主題還沒完全滲入,但觀者有意總是能找到其中的連結點。

和《這時對,那時錯》一樣其實核心都可以說有點科幻的概念,女主角每次遇見久違不見的熟人都裝做不認識,甚至佯稱還有另一個雙胞胎姐姐,成為一種洪常秀式的人格分裂甚至像是腦內平行宇宙。敘事分成兩邊交錯,一方是女主角和每位裝不認識的男人喝酒調情,另一方是苦等女主角歸來的前男友,不斷聽聞女友的傳聞痛苦不已。電影最後兩人終於又再見面時,幾乎像是種和外星人接觸的奇異感。

這基本上不合情理概念先行的故事,在邏輯上頗鬆散錯落,但洪常秀仍然以敘事調度做為電影的核心,比如男主角不斷出現和女友相處的腦內幻想對應真實女主角不斷否認身份的虛構;男主角陌名的腳傷造成不良於行,對比於女主角來去無蹤甚至其新認識的男友都騎著單車,一種很難追上對方的趣味感。情節也不時把玩「我好像認識你」的遊戲,及至高潮兩位不認識男友互認的超展開。

同樣仍然有重覆空間的排列對立和推近拉遠的鏡頭實驗。這幾部洪常秀作品在攝影音效上較之前一部比一部精緻,色彩、構圖都讓洪氏的喝酒聊天沾染了更具電影感的味道,其最近的三部黑白攝影多少失了些類似的美感。但一幕女主角涉水的鏡頭感覺太美,好像沒法和影片統合。

這部片最具情感份量之處可能在於結尾兩人的重燃愛火,一種「每一天都是新的自己」的腦內劇場,理直氣壯地遁入世人難以理解的愛情力場之中,西瓜的滋味可比櫻桃的滋味,「妳好美」「你好帥」之外無需多言,或許金珉禧多少也要負一些責任。

《獨自在夜晚的海邊》On the Beach at Night Alone (2017)

重看更早的兩部前,對故事都還算記憶猶新,但要重看《獨自在夜晚的海邊》反倒想不太起來電影在說些什麼,實際看片時才記起一些細節。

這部在letterboxd上不知為何排在洪常秀片單熱門度第一位,豆瓣追蹤圈卻又不少劣評,最明顯的原因大概是這部片是婚外情風波後洪金推出的第一部,和金珉禧在《這時對,那時錯》中的形象和戲份明顯不同,前兩部雙主演的結構換成了獨角戲,故事概念看似直接成為兩人關係的自我指涉,平行雙生的意像幾乎消失,這些可能是當初讓我感受到本片稍缺乏記憶點的理由。

或許本片可以看成「金珉禧遊德國療情傷」「金珉禧回韓國訴情衷」這種對自我八卦式展演的後設遊戲,片中的導演和女演員在醜聞後分開多時(不確定多久),兩方都各自掙扎找回生活與重拾工作,但片外事實上電影卻是兩人的共同合作,或許是把兩人分離的往事給電影化,又或者是透過電影虛構了一個兩人分離而痛苦平行時間的自溺與自我交待。

但這不代表洪常秀沒有試著放入他的電影遊戲,最奇異的就是電影不平均地切成德國與韓國兩段,並安排了一位不明的黑衣男子不停的侵入片中的現實場景,第一段中金珉禧還看的到他並試圖躲避,最後卻在海邊被直接抓走而結束。第二段黑衣男子出現在住處陽台,但一群人對他視而不見彷彿他不在場。

最直接的線索與解釋或許就在片尾,當金珉禧在海邊醒來,暗示了先前的兩段情節或許都可能只是一場夢,海灘成為夢境和現實的邊界,超現實的黑衣男或許有如《全面啟動》夢境空間中的擾動之物,這種大衛林區式的結構反而讓我想到了後來的《江邊旅館》。

但不管再怎麼包裝,暫時沒感覺這對故事核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部片大概就是自溺(金珉禧妳好美,愛妳好痛苦,其他人都不了解之類的)的自白,只是建構了一個電影舞台的形式將它說出來。

《克萊兒的相機》Claire's Camera (2017)

本次重訪洪常秀x金珉禧的最後一部,印象中是我很喜歡的一部,或許是因為有伊莎貝拉雨蓓加入的關係。這部片是在2016年的坎城拍攝的,應該是比《獨自在夜晚的海邊》更早的作品,但發行倒是配合隔年的坎城而晚了幾個月。片長較短顯得不那麼正式,我也不確定當時兩人和輿論之間的狀態,倒是金珉禧的人設已經很清楚了(和導演有一段情而招人忌妒的女子)。

這小品之作比《獨自在夜晚的海邊》更有洪常秀過往的輕盈遊戲風味,兩組人物、時間的雙線交錯加上重覆空間的排比都是導演標記,這次特地讓雨蓓做為串接兩方的人物,她顯眼的黃色打扮配上金的紫色與白色,與背景不時出現的坎城海岸與天空形成了賞心悅目的影像空間。幾幕金在海邊漫遊坐在礁石上的畫面,倒也有點羅塞里尼在《火山邊緣之戀》將英格麗褒曼丟到火山口,或是安東尼奧尼《情事》把莫妮卡維蒂放在孤島上的意思。因為一直還沒看過侯麥的《克萊兒之膝》,沒法就此評論。

可能之前讀過一些其他人的文字得到的想法,比如有人說雨蓓的作用像是偵探介入了敘事解開兩方的誤解,也像有人說洪常秀特地讓金和雨蓓合作有點想讓雨蓓看看他找到的這個漂亮女人的意味。索性一幕讓兩人在鏡頭前互誇對方漂亮美麗給觀眾看,實在引人發噱。其實兩人平分了電影的戲份,雨蓓也一部份擔任了讓男導演角色發春的對象,符合過往激出男性醜態的美女人設。

上次看完寫的心得中提到本片的神秘感,這次再細看發現一部份是來自於金和雨蓓的三次以照片而始的相遇。第一次只有在照片中提示,雨蓓在早晨拍下了金的濃妝照。第二次則是在她離開了和導演的飯局後在海邊又再見了金一次,卻像是從沒見過。最奇異的是第三次,金被導演責罵而哭泣時,雨蓓突然現身拍下她的背影,但金的熱褲穿著又和電影先前的時間線都不同(被辭退那天的黑色,和海邊漫步的紫衣白褲),這到底是什麼時間?

這次的線索在這場戲之前,雨蓓走下了海邊的階梯,進入了橋下黑暗的隧道,但先前金珉禧走過同樣的階梯時則只是張望就沒有走進去。這矛盾的時間線是洪常秀的穿越遊戲?還是只是串接不同即興段落的小設計?

(完)

原發表於個人部落格 2020/4/27
https://blog-on-cinema.blogspot.com/2020/04/hong-sang-soo-kim-min-hee-x4.html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