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開箱文
哲學開箱文

「你一開始做哲學教育,接著研究哲學故事,最後差點成了哲學笑點。」 哲普作家 台大兒哲中心研究員 國體大兼任助理教授 粉專:哲學開箱文 合作邀約:yschou0910@gmail.com

閱讀寫作得花多少心力?

台灣正式實行沒多久的學習歷程制,要求許多學生產出非分數的具體成果,其中一個選項便是閱讀寫作。教育部每學期辦徵文比賽,而且給獎門檻不算太高,是個很好的管道。

這要求學生讀完一本書,簡介書籍並摘錄段落,寫出自身的評論或觀點,最後提出幾個延伸議題,總字數1200以上。為了鼓勵學生閱讀,同時也讓哲學課顯得更實用,從前有段時間我按類似格式,要求學生繳交期末報告,並說你如果寫得好可以投稿。

成果相當不如預期,少數學生做得不錯,但多數人缺乏基本概念。沒有標題姓名、字型大小隨意、不太區分段落等問題,倒還算是小事,給個範本提個醒就能快速改善。

最根本的問題是,學生不知自己該寫到什麼程度,或說不知合格的知性心得長什麼樣子。在給定題材的情況下,他們常會以為,自己花一小時讀,再花一小時寫,就能達到基本要求。這有點像是沒爬過高山的人,不知該帶哪些裝備,也不知會耗多少體力。

平均而論,兩小時的確能夠產出有想法的半成品,但還達不太到語句通順、結構完整的程度,從閱讀者的角度看,得花點力氣才能抓出文章的主軸與重點。這告訴我們,除非學生平常就有在思考類似問題、接觸相關資訊,否則通順合理的文字不會自然出現。

經過幾學期的調整,目前我預期的基本數據是:花4-6個小時讀,才能充分消化足夠資訊;再花4-6小時撰寫與修改,才能理順脈絡與補完結構。也就是說,1200字的知性心得,至少要花8小時的專注力來處理,可讀性才會達標。當然,我不否認有人特別厲害,這邊僅論閱讀、理解能力中等者。

必須聲明的是,我無意責怪學生,他們一定程度上也是被逼。學校各種課業繁重,能擠出一兩小時來寫閱讀心得,說毫不用心是過份了點。然而,這東西真沒想像中那麼簡單,它的成本不該被低估,無論對教師或對學生都是。

詳細點說,從開始到完成,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一,閱讀發想,包括選書閱讀、標記重點、摘錄段落,並記錄任何相關想法。

這部分並不難,只要花時間就能做到。我都會建議學生,讓你比較有想法的段落,直接拍下來存檔,或放在筆記app裡。

二,思考表述,主要是解釋關鍵用詞、重述書中內容與明示自家觀點。

其實就是寫初稿。如果閱讀量夠,這階段最有可能遇到的難題,就是重述太多、觀點太少,變得很像是在寫摘要。若要改善這一點,必須試著加入更多新資訊、新觀點或新做法。也就因為如此,我會基於主題性質與個人風格,建議不同學生採取不同撰寫角度,譬如論點攻防、在地案例、心態分析與策略提供等。

三,結構完善,意在優化文章的整體結構,如書籍簡介、敘事順序、觀點條列、結語展望等。

除了滿足前言、主論與結語的基本結構,並標明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邏輯連結以外,如果有餘裕,我會希望學生強化自己的亮點。每個人的亮點都不同,有人擅用自身經驗與口語表述、有人擅長分析不同人的處境與心態、有人喜歡呈現進退兩難的處境,也有人頗能把理論術語與網路用語結合。一步步去強化亮點,文字才能發展出個人的獨特風格。

曾有人說:寫作是把網狀思考,用樹狀結構,以線性方式表達。撰寫知性文章確實不容易,尤其對熟悉手機、網路與圖像資訊的年輕世代而言,閱讀長篇大論、思考抽象概念並一字字表達出來,應該是越來越陌生的事。

但考慮到,大學各科系的教授與招生委員們,都是靠寫論文才能坐到今天的位置,或許寫作越來越像是一種菁英技能,尤其當它越來越個性化的時候。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