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開箱文
哲學開箱文

「你一開始做哲學教育,接著研究哲學故事,最後差點成了哲學笑點。」 哲普作家 台大兒哲中心研究員 國體大兼任助理教授 粉專:哲學開箱文 合作邀約:yschou0910@gmail.com

課程紀錄:臺中女中0225

又回到熟悉的臺中女中,但這次課程設計很不一樣,強調了寫作產出。簡而言之,每個學生都得讀一本書,並交出1200字以上、帶有論說性質的文章,可投稿教育部閱讀心得比賽。

在前幾年的課程裡,我已意識到寫的重要性:很多學生不會主動發言,卻很願意主動寫。具體實行方式是,課堂上提問並立刻要求手寫回答,這樣可以即時看到每個人的答案內容,再決定要請誰起來分享。

這樣做固然有很多好處,但也延伸出幾個現象:首先是回答品質良莠不齊,有人寫很好、有人幾個字交差;其次是好想法似乎曇花一現,不知能否轉換成更進一步的東西。也就是說,本來就有想法的人,在課堂上多有機會發揮,而另一群學生像陪讀。我無意批評「只想聽講」的學生,只要他們上課還算認真,但我希望大家都能從課堂上帶走更多東西。

於是,這次我制定了具體寫作目標,弄得整個課程有點像寫作養成班。最大特點是,我挑了幾本書,在課堂上做導讀,而學生必須挑一本來寫閱讀心得。

這是因為,前幾個學期,我用自由報名、自訂題目的形式來試行,但成效相當不如預期。絕大多數學生都有下列毛病:1.會挑他們資訊量最多的主題,但這些資訊量常常不夠撐起一篇論說文。2.主題有時缺乏論說性,比較接近文藝評論。3.缺乏比較深入的問題意識,有時很像主流說法的摘要、重述加上心情感想。4.幾乎不會主動回應敵論,我猜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敵論有哪些。

這些問題,都可追溯到同一原因:學生具備的知識品質或數量都不夠。在我看來,學生們夠聰明,但知識量太少的結果(尤其是我都教高一),使得他們無法自行訂出好題目,就算有好方向也很難寫得完整,導致了類似garbage in, garbage out的狀況。有一到兩成的學生能辦到,往往是因為他們在其他課程與社團活動中,已有了相當的先備知識。

據此,最佳策略應該是提供質量俱佳的資訊,剛好教育部每年都有閱讀心得徵文比賽,所以選書給學生看最快。這學期挑的是《世界不平等報告2018》、《無條件基本收入》、《當AI機器人考上名校》、《人性較量:我們憑什麼勝過人工智慧》、《i世代報告》、《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或許再加上《不只是厭女》。

在導讀後,我打算用六週的時間,讓學生在上課時完全投入讀書和寫作,不額外講任何內容。因為之前遇到一個困難是,隨著學期進入尾聲,很多人都要準備其他科的考試和報告,根本沒有時間好好讀好好寫,因此有必要在上課時全部完成。當然,我打算每週都盯一下每個人的進度,確保計畫順利進行。

今天除了跟學生說這些理念(不知他們有沒有嚇到)以外,為了展示我大概會怎麼「盯寫作」,我出了一個思辨練習:考慮以下兩個說法,A.別問讀這書有何用,等你長大就知道了。B.無論發生什麼事,我們都是最大贏家,如果還不是,代表還沒走到最後。很多人會覺得,這兩句話看來「怪怪的」。你也覺得怪怪的嗎?要怎麼把這種怪給解釋清楚?

至少對高中學生而言,我認為寫論說文的首要任務,就是找到核心概念或主張,再從此去拓展出問題意識和整體結構。但對他們而言,要精準描述概念或主張很不容易,這是缺乏表述工具的問題,難以短時間內改善。所以在實作上,除非直接給定題目(是或否、支不支持等),否則得先引導出學生的主要想法,再從中定位核心概念或主張。

目前我採取的方式叫做出錯點,可以分成發現、描述與解決三個階段。上述的思辨練習,已經給定了「發現」(兩個有問題的推論),強調的是「描述」(怎麼解釋問題出在哪裡),還未涉及「解決」。

有些同學訴諸權力落差。他們認為「等你長大就知道」,明顯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發言,但權力不會讓人們說的話自動變成對的,只會讓人們覺得就算沒證據自己也是對的。

也有人訴諸於經驗落差。「等你長大就知道」或「因為還沒走到最後」都可有某些案例支持,發言者依靠這些經驗來做出判斷,但每個人的遭遇不一樣,對「有用」或「成功」的定義也不一樣,所以一個人的「有用」或「成功」經驗不見得適用於另一人。

另一種類似觀點,是時空背景的落差。簡而言之,時空背景會改變,過往的「有用」或「成功」模式,不見得能複製到現在或未來。尤其在「無論怎樣都贏」那個推論裡,是把「成功」無限往後延伸,它允許我們一邊處於失敗狀態、一邊盲目相信有天會忽然成功。(但也有同學指出,這可以解讀成一種勵志思維。)

這些想法都很棒,但都是經過我的改寫與潤飾,不是一開始就這個樣子。學生們寫得都比較口語,他們不會破題(譬如開頭就說這是權力、經驗或時空背景的落差),而且多半是先描述某種情境,再說這種情境的存在會使原推論顯得很笨。

在這過程中,他們會考慮到情境本身如何成為反例,譬如明明很失敗還幻想會成功;但不太會主動替「這種情境的導因」下定義,譬如時空背景的落差導致了很多「以為成功其實失敗」的情況。

一個好的論說寫法,是先提出某種導因或框架,再給出明確範例;而學生比較會先設定範例,而後在解釋時隱隱提到導因或框架。這種情況我覺得一時間也無法扭轉過來,只能逐步分析、解釋與練習了。

台中女中,晴,2021.2.25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