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開箱文
哲學開箱文

「你一開始做哲學教育,接著研究哲學故事,最後差點成了哲學笑點。」 哲普作家 台大兒哲中心研究員 國體大兼任助理教授 粉專:哲學開箱文 合作邀約:yschou0910@gmail.com

氣候危機(8):減碳與經濟必然互斥嗎?

Photo by Pablo García Saldaña on Unsplash.com

時至今日,大多數人都意識到氣候危機的嚴重性,只是態度有輕重緩急之別,而這也延伸出了不同的應對策略。

第一種策略是適應,亦即適應逐漸暖化、天氣越趨極端的生活環境。直覺上,暖化對應到的災難事件是夏季熱浪,甚至野火帶來的空汙;而也有研究指出,地球每升溫一度,大氣中的水蒸氣就增加7%,這會導致降水的更多更廣。無疑地,要面對這些事件,需要設計、建造更多的公共與家庭設施。

第二種策略比較科幻,就是所謂的地球工程,主要概念是降低溫室效應,這包括減少太陽輻射進入地球的量(譬如在大氣層中弄些東西擋住並反射出去),以及捕獲溫室氣體再加以封存(廣種固碳海藻與樹木,或是更加化學的方法)。但由於副作用與風險難以預測,目前比較像是理論上的備案。

第三種策略是減緩法,就是我們最常說的減少碳排量。由於人類社會運轉的驅動力是電,任何產品的生產與運輸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電,而電力有極高比例是消耗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氣)而得來,所以許多活動與用品都可以有減碳設計,或說減少電力或資源消耗量的空間。

如果從節能方面來考量,做法其實各式各樣。飲食方面如多吃蔬果少吃肉、減少食物浪費並改善烹調方式;交通方面如打造步行、自行車友善的城市,多用電動車、大眾運輸與共乘服務;居住方面如採用熱泵、綠屋頂、變色玻璃與24小時溫度調控的設計等。

但根本上來說,由於碳排主要是源於,人類為了發電而把化石燃料當中的碳給釋放到大氣當中,要如歐盟宣示的那樣,達到2050之前零排碳的目標,勢必得儘早開始全面能源轉型。尤其是,目前燃煤、油、氣的發電比例,佔人類整體發電量的七成以上,使得轉型註定是個艱鉅任務。

然而,就算短時間內進度有限,也該先行減少燃煤。根據諾德豪斯的統計:1000美元的石油燃料,碳排0.9噸;1000美元天然氣燃料,碳排2噸;1000美元煤炭燃料,碳排11噸。所以他一再強調: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最有成本效益的方法是先用最激烈的方式減少燃煤。

八成有人會說,如果禁止最為便宜的燃煤電力,必然造成發電成本居高不下,並帶動其他物價上漲,從而不利於經濟發展。這種想法並不少見,通常還會連帶強調綠色能源的不穩定與高成本。但也有許多人主張,繼續停留在化石燃料的驅動模式,長期來看才會造成不可抹滅的傷害;相反地,只要技術成熟加上規劃得宜,綠色能源革命可為文明進展帶來更大空間。

前兩次能源革命:從獸力到蒸氣、從蒸氣到電力,都使舊產品產業被全面廢棄,當下看來似乎損失很大,但後續的進展會馬上補回來,從而創造更新穎、更有效益的產品、產業與文化。如果這類模式可以再複製一次,並把轉型成本降低最低,減碳需求就會是助力而非阻力。而且,為了盡可能減少任何已知的污染物排放,綠色能源已勢在必行。

那麼,我們該如何更聰明地複製這種轉型與成長的模式?

參考書目:《氣候賭局》、《Drawdown 反轉地球暖化100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