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詠
我是阿詠

一個愛吃又愛玩的老男孩 是個常常會冒出一堆不明所以的字句 也常常會不知該如何繼續接話的傢伙

雜談∥關於大溪在地文化的一部分~大溪大大大陀螺

在大溪,其實陀螺也是有一段發展史的XD那就稍微來看一下我不專業又不仔細的小介紹吧~

嗨~我是阿詠!提到大溪,大家最有印象的就是大溪老街豆干,其實還有一樣東西也很出名就是〝大溪陀螺〞,關於大溪陀螺,以前應該知道的不多,但最近應該不少人知道,沒錯!因為神之鄉的拍攝放映,開頭第一集王識賢就抱著大大的陀螺出場!是的,就在大溪!

關於陀螺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時已經出現一種類似陀螺的玩具,稱之為「千千」,是當時在宮庭中玩的遊戲,它是用長約三公分針狀物體,放入象牙製的圓盤中,然後用手擰轉此針,使針尖立在地面上旋轉,後來發展到明朝時已經有陀螺這名稱的出現,也變成民間休閒玩具,製作材質改為木頭,玩法則是先用繩子繞好後,先向前拋,再往後拉,陀螺就會在地面上旋轉起來,跟現在打陀螺的方式差不多,另外在玩的過程中當陀螺慢下來時,玩的人會用繩子或是鞭子向陀螺旋轉同方向的位置不停的鞭打它,使陀螺繼續旋轉,又多了個不同的遊戲方式。


而大溪陀螺的發展則是因為當時由於〝林本源〞家族在大溪興建宅院,因為他具有官方身分,所以有很多高級匠師來幫忙建造,在落成之後這些匠師大部分留下來在這邊成家立業,閒暇的時候教導子女自製童玩,其中就有陀螺,陀螺的特點在於小孩會選擇不同特色的木材來製作,並且發展出多種不同的玩法,使陀螺成為大溪地區頗具代表性的文化產物。

再之後於民國57年,有一位石匠突然想到如果大人也能跟小孩子一樣同樂應該也不錯,於是就開始著手開發大人也能玩的陀螺,所以也才有了這後來大溪大陀螺的發展,然後陀螺也越做越大越做越大,從五斤到五十斤到甚至上百斤都有,也逐漸變成文化結合觀光的產業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