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詠
我是阿詠

一個愛吃又愛玩的老男孩 是個常常會冒出一堆不明所以的字句 也常常會不知該如何繼續接話的傢伙

雜談∥因為被提起了就來查一下囉,一道我愛吃的傳統小吃~雞捲

說不定已經有很多人知道這雞捲為什麼叫雞捲了XD

今天聽到同事提到〝雞捲〞這樣食物,其實我也很愛吃,但是有個問題我一直很想問,可是放著放著就忘了,今天剛好又提起,就來查一查吧!

說是叫做〝雞捲〞,但是裡面又沒放雞肉,那為什麼要叫雞捲呢!?相信有些人有跟我一樣的疑問,記得曾經也有人為了這個鬧上新聞版面,今天呢就來給大家跟我自己科普一下,查查資料來瞭解瞭解雞捲這個名稱的由來。

因為〝雞捲〞台語雞與加同音,變成〝加捲〞所以一般來說的解釋是說,由於以前人生活比較刻苦,為了珍惜食材所以把剩餘的食材收集起來已豬網油捲成一捲,就變成了雞捲這道菜,但是很奇妙的是,如果是剩餘的菜,怎麼好像大家不管那個地方做的都差不多,就算作法一樣,材料應該都不太一樣才對啊!維基百科說根據《臺日大辭典》,臺灣話「koe-kńg」(泉廈音)/「ke-kúiⁿ」(漳州音)漢字寫做「雞管」,有兩義:一是雞的脖子,二是指用豬肉切細,摻香菇、蔥、筍、胡椒、麵粉並用網紗油(豬腹腔內的網狀肥肉)包成長狀後下去油炸而成的料理。雞管因料理過程有包捲,因此亦寫做同音異字「雞卷」與「雞捲」。這樣看起來就比較合理了!雞捲比較可能是因為樣子像是雞脖子,所以被這樣命名!

一般所說的雞捲由來是因為這料理是使用似圓豆腐皮包裹剩菜(「多」出來的菜)後,再下鍋油炸切片的農家刻苦菜餚,之後成為了風味獨特點心,內餡使用了台灣剩菜常見的豬肉蔬菜等。之所以稱為「雞」卷,是因為閩南語「雞」與表示「多餘」之意的「加」為同音ke,故稱為「加卷」(訓讀字:多卷),進而因同音轉寫為「雞卷」。

反正不管怎麼說,雞捲這玩意就是沒包雞肉,其實有些地方也稱作肉捲,各個地方的雞捲都有不同名稱,比如大馬的叫滷肉,其實我覺得名稱這玩意也還好,講了知道是在講什麼東西,而且好吃就好,反正現在的食品中也很多類似的,比如說太陽餅其實不含太陽、老婆餅裡面沒有老婆、牛舌餅沒有包牛舌一樣XD 不過這類的相關資料好像都不多,勞煩各位就加減看看我這不專業的科普囉~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