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ding
yoding

記憶好比金魚,固執像牛,合起來變成貪吃愛散步的金牛座。

也許我體內住著人類學家》系列完結

這是一種我與過去告別的方法。

終於在最後兩週的衝刺中,結束了本單元。

我最開始的預期是一週一更,但寫著寫著發現要寫完 15 篇,又要趕在7/5——7年前我出發去印度的日子完成,有那麼一點趕。在此向後面幾週被打擾到的朋友致歉。

還請見諒

回顧整趟書寫旅程,我會說這是加法的修煉,從原本寫在筆記本上的題目,到擬定大綱、收集資料、真正寫出草稿、完稿,每個步驟都在推進作品誕生,而且是從無之中誕生。雖然我的文筆寫出來了才知道不算好,但可以不斷前進、與產出,於我是一種新體驗。

期間也因為幾個社區提案,引出我找不到時機寫的題目。
例如:響應「社區活動提案|城市慶典搖起來!」而寫的 12》印度街頭的cosplay 這篇

或因為寫作題目,認識其他有特色的站友,
例如:喜愛印度的@star_hope 、橫跨工程、產品開發與獨立音樂的 @林立哲

這些都是寫作途中的意外收穫。

我自己也常常在構思題目的過程中,被自己感動,重新發現自己的硬碟裡存了這麼多的好看照片(雖然大約是從500張硬碟裡的雜魚照片才能選到一張好照片),但在瀏覽圖庫時,就像重新在異地旅遊,在這個無法遠行的時刻分外珍貴。加上偶爾也會撞見一兩張氛圍很是喜歡的照片,想來自己還對得起前幾年手上拿的相機。

就連去鄺神廟,我最愛的紀錄也是一旁ㄎㄧㄤ掉的雕像

高中時的我常笑自己喜憨,沒想到一兩年後真的抱持著這種憨膽開啟大冒險,而冒險是一種癮,染上了便很難停下來,後來幾年裡有機會便四處地走,貪婪地探索與收藏,收藏多了對事物易生感觸,卻不懂自己為什麼沒有梳理出來,以至於有些記憶的痕跡日久漸淡。

後來想想,是因為沒有撥出一塊時間給這件事吧,所以趁著這個年,用一季的時間設下目標給自己,要完成15篇的記憶書寫。過程中其實沒有特別記掛這個數字,倒是每週發出新文章,等待大家來留言互動的感覺很不錯,像坐在自家的門庭等待過客入內寒暄,寫著寫著就習慣成自然了。不過這樣的比喻能夠發生,也要感謝 @Matty 的忠實支持。

單文回顧時間

作為總結回顧,這裡還是要做出簡易的分類來喚起讀者(或我本人)的記憶。
這系列的文章如果以個人心裡的標籤分類,

無心插柳之作: 06》那些年,我走過的中國清真寺

這篇純粹是想整理自己收藏的清真寺,卻意外地受到大家的喜愛。

私心推薦1號:01 》喝杯奶茶,走踏緬甸街的另個世界

作為我首發篇的華新街探險文,不只紀錄了奶茶香,也呈現台灣容納了多族群的風景,不過這條街卻似乎不是很知名,連我住在南勢角的學妹都說她知道這裡,卻從沒去過,這是我覺得很可惜,又不甘於可惜的地方,所以想再次推薦此篇,也希望拋磚引玉,有更多人可以寫出小菲律賓街、印尼街、桃園後站等地的模樣。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緬甸街,一定要追蹤地頭蛇在地團隊@鳴個喇叭緬甸街

私心推薦2號:07-1》在阿姆利則的兩個大哉問

阿姆利則是我在印度旅行時,一個於宗教、國族上對我產生啟發的地方,推薦大家再次旅讀我與其他站友的相關文章,把這個獨特的地方存進你的走踏名單中。

最後,關於系列結束以後

這一系列中,大多數文章是隨興而寫,除了主題是事先訂定、行文方向有所規劃外,大多是按照我的所思所想來呈現的,讀過這些文章,算是認識了我的六七成模樣。但這是一種我與過去告別的方法。

在個人自介裡我寫道,我的記憶好比金魚,這是真的。

京,798

健忘的優勢在於我容易切割現在與過去,當這些句子被我寫出來以後,像是蛇蛻下的皮,上頭留著我的一些紋路,卻跟繼續移動的我分離了。

繼續移動的我接下來,要挑戰一些「原來不屬於我的事物」,我也預期經歷陌生到熟悉的過程不會太容易,接下來的發文頻率暫時更改為每月一篇。

期待用新的內容跟大家見面,也感謝在本系列各篇文章願意拍手、留言的夥伴。

《也許我體內住著人類學家》系列下台一鞠躬。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