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ie
Julie

關於成功的反思

人必須要努力才可能成功, 但是努力卻不一定會成功. 心懷謙卑和感恩的看待自己的成功,回饋社會,多幫助那些非常努力為生活奮鬥的人們吧!

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的新書《成功的反思:混亂世局中,我們必須重新學習的一堂課》(《The Tyranny of Merit》),在去年引起許多的討論。

桑德爾針對他觀察到的美國社會現象, 提出我們究竟該如何定義「成功」? 打造一個讓所有人都能擁有幸福與尊嚴的社會,甚至面對疫情的挑戰? 從三大層面提出擲地有聲的討論:教育的本質與目的、如何建立每一份工作的價值與尊嚴、以及重新反思成功的意義, 並提醒我們要保持謙卑、珍惜所有人的付出,積極討論能夠讓社會更公平、更正義的具體作為。

長久一來, 我們都認為「菁英至上」, 只要你肯努力,認真讀書,獲取高文憑,和努力工作就可以獲得一個好的工作機會, 賺取高薪, 擠身上流社會。所以我們常認為自己所擁有的財富是自己應得的, 是靠自己的天生資質及努力, 理所當然應該得到的。 對於那些沒有高文憑, 只有低薪工作的勞工, 產生輕蔑, 認為他們是不努力, 咎由自取的結果。

但是, 是否曾經想過, 你能獲得熱門的高薪工作, 不只是靠自己努力,也有一點運氣的成分? 剛好你天生的才能和鑽研的學科剛好是熱門的市場需求? 我們是否曾經輕視和取笑那些學生科背景的人,一生ㄎㄎ?

為什麼政府官僚和獲任命的官員很多都要求博士學位? 高學歷就代表擁有高才德嗎? 他們就有比較好的思維和技巧嗎?

疫情期間,那些在第一線的醫護檢驗人員,清潔人員,送快遞的人員,對我們是那麼的重要,不是應該值得獲得更多的薪資嗎? 但是他們卻沒有領高薪.

國家的政府以為教育可以讓所有人公平的競爭,於是廣設大學,每個人都有機會上大學,成不成功是你自己的努力夠不夠,自己該為自己負責, 真是這麼簡單嗎? 每個人都大學畢業,每個人都不願意去做低薪工作, 那誰為我們服務? 政府認為失業的人是缺乏技能,只要給予職業訓練就可以消彌失業現象? 缺乏偏鄉醫護人員,所以廣設醫學院增設公費醫學生?

我覺得這些政策作法都很詭異。

醫護人員的短缺是誘因的問題, 不是人數不足的問題。應該改善的是健保制度和醫護人員的薪資結構和保險制度,而不是浮濫的增設醫學院,導致降低醫療人員的素質, 而且他們畢業後還是會唯利所趨。

中高齡失業率高升,勞參率節節敗退, 是因為全球化經濟人才流動和社會的歧視, 而不是因為職業技能不足,開設技職訓練,讓他們去當管理員,開餐廳, 產生不良的工作適配度,依舊無法讓失業勞工各安其所。

一個社會需要各式各樣的人做各種工作, 要改變的是大家對成功的定義。

若人人都以賺錢至上, 笑貧不笑娼, 那麼整個社會就會充滿扭曲的價值觀。 社會菁英瞧不起工地的工人黑手, 博士瞧不起專科或沒文憑的人, 外商經理瞧不起本土企業經理, 賺大錢的直播主是不是也瞧不起辛苦工作, 奉獻社會的老師和醫護人員?

我們能夠以同理心去了解那些被社會歧視的勞動階級的挫折嗎? 我們能夠排除菁英傲慢和學歷偏見, 並對抗大眾的主流價值觀嗎? 假如很不幸的你沒做錯任何事, 你非常努力但是卻無法被看見和尊重, 被浪潮湮滅並悄悄往後退....

韓國電影「上流社會」拍出了下流社會的憤怒, 美國川普總統的成功也部分表達了民眾對菁英制度的質疑和民粹的反撲。

政府現在努力鼓吹「開放政府」,「公民參與」和「共好的社會」, 我覺得第一步要從「心」改變開始, 開放心態, 尊重多元, 思維改變, 行動才會改變,「共好社會」的建立不能只是喊口號, 而是需要從根本心態開始做起。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