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ie
Julie

王大閎建築劇場 打卡

(编辑过)
解決人類問題的兩大方法,一是科學文明,二是藝術,科學無法解救人類,唯有透過藝術,才能檢討反省人類生活,進而拯救人類。

因為聽到蔡柏璋的podcast介紹, 近日他受台北市立美術館邀約製作「王大閎您哪位」的podcast節目,宣傳在北美館旁邊的王大閎建築劇場, 所以我知道了這個地方, 身為建築迷的我, 就趁著今日陽光普照, 走入這座房屋一窺堂奧。

有「建築詩人」美譽的王大閎,出生於北京,成長於蘇州及南京,是首任外交部長王寵惠的兒子,也是華人第一代最早接受西方現代建築洗禮之人。他就讀英國劍橋大學建築系和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在哈佛師承現代建築大師、前德國包浩斯校長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葛羅培斯因受納粹迫害移民美國, 進入哈佛大學建築系教書, 是現代建築的倡導者。王大閎是第一代接受西方教育的華人建築師, 他當時也深受在芝加哥教書的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Rohe)影響。二戰後, 王大閎來台, 引領台灣建築風格, 融合西方現代主義建築與中國傳統建築, 主要作品包括: 台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淡水高爾夫俱樂部、陽明山林語堂故居、虹廬、亞洲水泥大樓、外交部,以及國父紀念館。

王大閎設計「烏紗帽」造型的國父紀念館新建築,引起當時總統蔣介石的不滿,要求王大閎將屋頂改為清代典型的「歇山式」。但王大閎並不妥協,他認為「國父是一個革命者,為人樸素剛毅,紀念性建築不能像皇宮般俗氣華麗」而且國父推翻清朝,也不宜用清代建築式樣來紀念,豈不是諷刺?後來歷經多次衝突,國父紀念館最後以看似「歇山式」屋頂,但是屋簷尾端翹起,「就像少女飛揚的裙襬」,在傳統中融入現代生活的幽默線條。但在設計到完工中間的波折與妥協,讓王大閎認清「建築是政治工具」的道理。想見當時威權統治下的台灣根本沒有創作的自由。

建築的四周是紅磚高牆, 無法看透裡面房屋的樣子。沿著旁邊的一個小門小徑走入牆內,一整面的落地窗,讓陽光灑入屋內的幽靜。簡單的沙發擺設聽說也是出自王大閎先生的設計。房間的窗是滿月也是新月,得以讓窗外的小竹林,捎來微風的呢喃。

我在客廳, 房間, 浴室, 廚房, 和後院駐足, 感受整間屋子。

王大閎先生對藝術、文學、音樂和美食都有涉獵, 除了建築, 他還翻譯過文學作品並自己寫了一本科幻小說「幻城」。有人說因為王大閎先生有些設計的建築作品因故無法落實而鬱鬱寡歡, 所以文學就成了他抒發的出口。我想藝術就是我們抒發情感最好的出口吧!

我在紅磚牆裡的王宅拍了很多照片,也和裡面的一位大姐志工聊了起來。

她說她學美術,在學校和建築事務所工作多年後退休, 想回饋社會因此來當志工。我跟她介紹了幾個好地方,包括陽明山的美軍俱樂部,大安區的老屋新建以及台南奇美博物館。很意外她都沒去過,她說她是個喜歡有朋友陪伴在一起的人,一直到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 才發現一個人生活也很好。雖然她比我年長,但是當「一個人」, 或說是「邊緣人」的年資顯然差我太多。 哈哈! 不過,我好像真的是國家超級邊緣人呢! 因為去年的XX卷, 我就是極少數沒抽中的人,而今年我再度全軍覆沒....

看著銀行存款簿的數字一直減少, 有點心慌慌... 我目前持續找兼差的工作中, 很不順利呢! 總是石沉大海,讓我好想放棄,不想努力了...一早迎著陽光到訪這座王大閎私宅建築,多少帶給我一點小雀幸。只是我無法優雅地坐在旁邊的王大閎書軒喝杯咖啡,因為我沒帶錢包。>_<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