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賓鴻
祁賓鴻

香港01,國際分析與政治評論

俄烏衝突下的「台海冒險」:美國的好大喜功與自毀焦慮

5月5日,美國國務院網站更新修改「美台關係事實清單」(Fact Sheet),刪除原版本中「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等表述,並新增「基於台灣關係法、中美三公報和六項保證的長期『一個中國』政策」之語句。此一更動本未引發外界關注,畢竟美方並未發出正式新聞稿。但5月10日台灣媒體陸續報道此事後,輿論逐漸發酵,中美也開始了外交回應。

首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美方已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就台灣問題和一中原則作出鄭重承諾,如今修改「美台關係事實清單」,乃虛化掏空一中原則的小動作,「這種在台灣問題上搞政治操弄,試圖改變台海現狀的做法,必將引火焚身。」趙立堅呼籲,美方應該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規定,恪守在台灣問題上向中方作出的政治承諾,「把拜登(Joe Biden)總統有關美不支援台獨的表態落到實處,停止借涉台問題搞政治操弄,搞以台製華。」

此後便是美國的多次澄清。5月10日當天,美聯社(AP)資深記者馬修·李(Matthew Lee)詢問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美方修改表述究竟意味什麼?美國對台政策是否發生改變?普萊斯回應,美國的對台政策並未改變,此次不過「更新一份事實清單」,證明美台關係是「堅如磐石」的非官方關係。

但馬修·李繼續追問,若美國對台政策未變,又何需修改「事實清單」中的表述?如果涉台論述會引起中方高度關注,「為何現在更新,為何一定要更新?」對此,普萊斯回應,美國不會太在意他國是否對清單提出意見與「借題發揮」。

5月11日,美國印太平洋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亦在接受美國和平研究所特別顧問麥艾文(Evan Medeiros)訪問時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並未改變,美國並不支持台灣獨立,「一中政策」也仍發揮作用。如此表態,同樣是對修改「事實清單」的隔空澄清。

往復之間,此次風波已漸入尾聲,但其誘發的中美台海角力,卻相當耐人尋味。

美國對台政策陷入混亂

首先,修改「事實清單」又多次澄清,暴露美國應對台灣問題不僅缺乏長遠規劃,更沒有內部統一戰線。

從美方修改網站後,並無國際媒體跟進報道,卻能被台灣媒體率先曝光來看,不論華盛頓此舉主要是為挑釁北京,或為助民進黨鞏固「美台友好」大內宣,其本意皆是操作「台灣牌」,否則便無需與台灣媒體連通一氣,借少有人關注的「事實清單」修改大做文章。

然由其事後頻頻澄清、且連美聯社記者也不解追問來看,此一舉措並非縝密規畫的戰略謀算,而是隻為短期目標服務的政治冒險,充滿了投機色彩:如若「事實清單」修改並被台媒報道後,北京置之不理,台灣政府便可強化「美台友好」的政治宣傳,同時渲染「台獨受美背書」、「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社會氛圍,台當局往後也必然更加「唯美是從」;如若北京有所回應,則美國尚有「對台政策未變」、「不支持台獨」等說法,足以在外交上四兩撥千金,彷彿一切皆是北京的過激反應。

但平心而論,衡量上述情境發展,不管北京作何反應,美國的戰略獲益皆是屈指可數。如若北京忽視其行動,則美國至多是收穫台當局的進一步忠誠,以及打擊中國的國際威信;但從現實視角觀之,北京本就不可能毫無反應,尤其是台媒報道發酵後,其必然會有所行動,故美國註定只能在政治冒險後回縮,無形之中自損大國威望,更不要提台灣如今已是美國高度介入、滲透的島嶼,將其對美忠誠度由85分提高至88分,究竟有何顯著意義可言?

然如此詭異操作並非罕見孤例。早在4月7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便傳出將於4月10日率團訪台,卻在北京表示將「堅決回擊」後,上演了「新冠確診」的巧合,訪台之行自然無疾而終。最後佩洛西選擇在5月1日出訪烏克蘭基輔,迴避了印太地區的灰頭土臉,美國則轉派6名眾議員「旋風訪台」。不論確診是否為真,美國的政治冒險因北京反擊而挫折,乃是不爭事實。

而從佩洛西訪台未遂,到修改「事實清單」網站表述後澄清,美國屢屢做出「必然引發北京回應」的政治突襲,即便所獲無幾仍樂此不疲,這般舉措或與俄烏衝突爆發後,部分官員的樂觀判斷有關。根據美媒彭博社(Bloomberg News)5月10日報道,數名拜登團隊官員向彭博社表示,俄烏衝突導致的損傷及莫斯科承受的大規模製裁,將使俄羅斯在未來幾年嚴重跛腳,並讓歐洲提高國防支出,局勢將有利美國專注對付中國。

如此樂觀氛圍,或已在華盛頓蔓延多時,由此導致了部分官員在台灣問題的躍躍欲試,卻又因未能與其他部門協調出統一共識,結果演變為外交系統的政治冒險,產生一場場毫無意義的投機盲動,並在事態擴大後,牽連其餘部門出面協助收拾善後。

4月7日佩洛西訪台爭議、4月14日改派眾議員團訪台後,解放軍東部戰區為此在4月15日展開軍演,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則於4月20日,應約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通電話,兩人重點談論了台海議題,魏鳳和重申,「台灣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將對中美兩國關係造成顛覆性影響」;5月10日「事實清單」修改爭議發酵後,是由有軍方經歷、主管印太事務的坎貝爾出面一錘定音:「美國對台政策不變,美國不支持台獨。」

台海問題正在進入新時代

簡言之,美國或許存在「重返亞洲」、「圍堵中國」等大戰略,但在台灣問題上,眼下其似乎難覓集體方向,官員們只知美國不能在此失分,卻沒有長期佈局的共識;只知俄烏衝突似乎讓印太地區「情勢大好」,卻在好大喜功下,連番上演了幾場難看的外交鬧劇。

平心而論,細究美國混亂行為的根源,俄烏戰爭不過發揮了牽引作用,華盛頓內部對於台海情勢變化的認知分裂,才是導致一切的真關鍵。在部分短視政客眼中,台灣問題始終停在20年前的舊有情境:美國享受玩弄「台灣牌」的政治空間,中國則會在穩定中美關係、解決發展問題、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等考量下,模糊處理「實質台獨」的寸寸進逼;與此同時,也有部分美國官員認為,中國軍經實力已在過去20年實現飛躍式成長,美國不僅難再氣定神閒操弄台灣問題,更該擔心,在台灣問題過度玩火將導致中美關係崩潰。

而上述兩種傾向,構成了拜登政府今日的台海困局。美國無法停下操弄台灣牌的慾望,畢竟其與遏制中國的大戰略緊密鑲嵌,但有鑑於中國國力大幅成長,特朗普(Donald Trump)時期又已嚴重破壞中美互信,兩岸如今互動氛圍也不如馬英九政府時期,部分官員由此擔憂,台灣牌正面臨「效用」與「保值」的互斥局面:在目前的緊繃局勢下,要讓台灣牌打出更強效果,便須跨出更大一步,但如此作法恐將導致台灣牌的自我毀滅。

以此視角觀之,佩洛西意圖訪台、修改「事實清單」表述,雖說皆是外交鬧劇,卻可謂是兩種不同的冒險類型。前者是「切香腸」空間分明已大幅限縮,卻還異想天開,意圖切出比過往更厚的香腸片;後者則是在擔憂切傷手指的恐懼下,自主控制了下刀力道,既要展現自己有意切香腸,更要小心翼翼、計較腸片厚度,結果動作還未結束,便因過於恐懼而抽刀離去。

歸根結柢,台海局勢正在進入新時代。在美國已大幅宰制台灣政壇、中國國力大幅崛起的局勢下,解決台灣問題的關鍵不在海峽兩岸,而是太平洋兩端。而美國雖屢屢重申「不支持台獨」、「對台政策未變」,但其過往20年的持續切香腸,已大幅損耗美國戰略承諾的可信度。由現實視角觀之,美國是否表態「不支持台獨」,與台灣是否堅持「九二共識」,現實意義所差無幾:北京既不會因這些保證而放棄促統,美方也不可能因外交話語的保證,而放棄支持「實質台獨」。故最終決定局勢走向的,並非外交話語,而是兩大國的實力佈局。

在可預期未來內,如若美國的台海冒險未見止歇力道,北京或有更大傾向「採取主動」,則台海的驚濤駭浪恐將難以避免。


原文發表網址: 俄烏衝突下的「台海冒險」:美國的好大喜功與自毀焦慮

2022.5.15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70114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