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賓鴻
祁賓鴻

香港01,國際分析與政治評論

普京表态“武统台湾” 中美会否再起波澜

6月16日,拜登(Joe Biden)访欧行程迎来新高潮,美俄元首峰会的大幕在瑞士日内瓦缓缓升起。

早在此次会晤前,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便已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专访,专访内容由克里姆林宫于6月14日在网上公布,访谈基调虽是为“拜普会”预热,却包裹了不少中国相关问题,从中国航母、新疆人权、中俄结盟到武统台湾,媒体显然有意探询这位强人在中美竞争中的战略意向。

其中涉及“武统台湾”的内容,引发了大陆与台湾媒体的共同关注。面对记者提问:“如果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台湾采取行动,俄罗斯将如何回应”,普京先是以“什么?你知道中国要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我什么都不知道”、“我认为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这还没有发生”等语句,缓冲了话题的严肃性,避免与尖锐提问直接对撞。

接着,其以对局势的陈述缓缓作结,“多年来,中国一直在发展与台湾的关系。对于局势,有不同的评估,中国有自己的评估,美国有不同的评估,台湾可能对形势也有不同的评估。但幸运的是,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巧妙绕过了涉及战略同盟的话语陷阱。

如此问答往返,既透露普京的战略取向,也侧写了后冷战年代下,变动不断的中美俄三国志。


美俄仍有互动必要


当“武统台湾”被当作话题抛出,所谓“台俄关系”的实质影响力,便可几乎忽略不计。取而代之的,则是中俄关系与美俄关系的拮抗博弈。

论及美俄关系,普京上任后的两次“武统”皆与其密切相关。自2000年担任总统起,普京先是以强硬手段,赶搭911事件后的国际反恐潮,“武统”了实质独立多年的车臣,扫荡动荡不安的北高加索地区;又在2014年乌克兰选举骚乱之际,趁势“武统”克里米亚,截断北约东扩的最后可能。

综观两次武统事发经过,除有普京的眼光精准、手段迅猛外,其对美俄关系的分析亦至关重要:车臣战争时,美俄关系相对和谐,美国亦视极端伊斯兰势力为心头大患,俄方此时大力扫荡车臣,招致的国际掣肘、人权谴责必然较少;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时,美俄关系已然恶化,但在阻止北约东扩的战略原则上,普京只能牺牲前者,以保住苏联遗下不多的战略空间。

回顾冷战后的美俄互动史,避免美国制造纯然的单极世界、全然侵吞后苏联空间,是俄罗斯的战略底线,但在此之上,美俄并非全无合作可能。例如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太空计划等领域,美俄依旧携手前行,正如普京在专访中被问及“俄罗斯是否要脱离美国的太空计划而与中国合作”时,其严正反驳:“不,为什么要这样?我们已准备好与美国在太空方面进行合作。我记得最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负责人说过,他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合作,太空项目的发展会是怎样。我们欢迎这一声明并重视它”。

而由美国一方立场观之,拜登上任之初,美俄关系一度受东乌克兰冲突、俄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Alexei Navalny)入狱、东欧各国召回驻俄大使等事件扰动,骤降至近年低点;但在拜登的战略蓝图里,操作反俄情绪更多是政治氛围所需,以拢络因特朗普(Donald Trump)而离心的欧洲盟友。眼下真正令其芒刺在背的,并非俄罗斯依旧惊人的核弹头数,而是正在崛起的中国。

如此考虑下,美俄关系纵使持续恶化,也已逼近触底反弹时机。从G7到北约峰会,拜登确定了对华政策基调:以价值外交、同盟外交撑起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印太战略同盟两支柱,在各方领域全面围堵中国。接续其后的拜普会,反是对美俄关系的止跌回升。


结伴不结盟的中俄关系


然而所谓“关系的转折点”,不仅可用以描述当下的美俄互动,亦可形容如今的中俄往来。

在美国战略重心急速“向华移转”的过程中,美俄关系多了回暖空间,中俄关系更是急速升温。一来,中美低荡的速度毕竟快过美俄修好,故中俄仍可在某种程度上“同病相怜”,共抵地缘政治压力;二来,在中美俄三国关系中,中俄潜意识间,皆将彼此的亲好当作对美的心理战筹码,利用西方长期对“中俄结盟”的恐惧,牵制美国的围堵力道。由普京口出“中俄现在不结盟,但今后可以发挥想象力”、王毅表示“中俄合作不封顶”后,西方涌现的大量“中俄修正主义轴心”讨论,便可见此般恐惧之深遂幽远。

然而中俄之间不仅有合作桥梁,也横亘着隐形的地缘竞争导火索。苏联崩解后,俄罗斯经历了一番痛苦挣扎,忍痛割舍不少地缘空间,将有限资源“物尽其用”,这才从北约与欧美手中,保下了眼前江山。然而伴随中国的经贸发展,其商品市占率逐渐侵夺俄罗斯在中亚等地的商业市场,“一带一路”计划亦深入不少俄罗斯势力所及的欧亚腹地,尽管中国无意对俄罗斯构成安全威胁,双方的势力消长仍不免要引发摩擦。

在台海问题上,俄罗斯并不如某些台湾网友想象的,“欲趁武统台湾之际,偷袭中国东北”,但普京显然极力避免在此留下承诺话柄。对其而言,在苏联辉煌远去的今日,比起纵情弹跳出击,俄罗斯更需有弹性的地缘深蹲,过度明显的选边,将让外交政策在弹性疲乏后,付出断裂的反噬代价。掌政20余年,这位强人虽惯以“硬汉”形象示人,却在外交政策上布局深远、能屈能伸。

眼下面对“武统台湾”的地缘难题,普京以“隔山观虎斗”的气定神闲,保留了美俄回暖的空间,也持续为中俄亲善的主旋律加温。然而综观中美俄所处的权力格局,便宛如高耸的金字塔之巅,三国互动模式难以固定,也不会有永久的合作与结盟。在此脉络下,“顾全大局、且行且珍惜”,或许才是眼下中俄关系的最佳脚注。

原文发表于2021/6/17 《多维新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