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昕
映昕

Matters 團隊成員,負責馬特市社群運作

對岸生活日記之二:你是哪裡人?

編按:前陣子自由行取消之後,一個中國朋友馬上翻牆傳了訊息給我說,可能短時間內都見不到面了,本來已經規劃好了下次去台北的行程云云。我幾年前在中國交換學生過一個學期,那段日子認識了很多朋友,感受到他們對台灣人的好奇跟善意(我甚至是很多朋友第一個認識的活生生的台灣人),還有日常生活中的諸多照顧。
最近因為兩岸關係的波動,讓我重新思考對話與交流的意義是什麼?互相理解的意義又是什麼?人與人之間的藩籬有多高,那個打破那個對話藩籬的時刻,就有多麼令人觸動。索性把那年冬天的日記翻了出來,找到兩篇短文,分享給大家。(第一篇在這裡)

今天早上去旁聽了一堂中國新聞思想史的課。老師提到甲骨文裡面有很多關於祭祀跟占卜的用法,反應了當時敬畏上天與自然的生命觀。我覺得中文的文字演變過程蠻有趣的,但對於中國儒家與士人文化這一類的東西實在沒有太多興趣。

不過這種東西聽多了,反而讓我開始思考自己的母語與認同是什麼。一個好友以前問過我們,覺得自己的母語是什麼?我說如果是外國人這樣問,我會說是中文,但嚴格來講,我自認母語是台語(應該稱台灣話?閩南語?)。只是我對於台語的認同感一直都沒有特別鮮明,從小就會講,反而沒有思考過這個語言之於我的意義是什麼。

來到這裡之後,我的文化身份被歸類在中國南方福建一帶。當地人聽到我的口音,會問你是南方來的吧?再問,你是福建來的吧?知道我是台灣人後,就會說「哎呀那你也會講閩南語吧」。在他們的認知中,我會講「福建南部講的閩南語」,而不是「台灣人講的閩南語」。老實說,我搞不清楚這兩者從語言學來看到底有什麼差別,我只知道自己並不想被歸類在福建人裡面。

這兩天我又把這件事想了一遍。其實有時候想一想會卡住,因為台灣現在使用的語言跟文字,其實都源自於中國(我指的是地理上的起源地),那到底有什麼東西是台灣自己的呢?是從這塊土地上長出來的?今早突然靈光一閃,啊不就是台灣文學嗎!其實台文領域我完全是外行,只是人在異鄉,被灌輸了大中華文化思想之後,覺得渾身不對勁,很想回過頭來尋找自己家鄉的文化根源。找到之後,才會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裡來,有什麼東西?文化其實是一個人應對這個世界的方式跟價值觀,知道自己是誰,才能以此為座標跟其他文化互動。

啊,我是不是應該去學一下台語文字怎麼寫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