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my
Tommy

Tommy Chen。關注各種社會議題,興趣廣泛但淺嚐即止。支持各種以台灣為本位出發的思考觀點。

我的書展經驗


3/18 台北書展終於還是宣布停辦

前幾天文化部跟台北書展基金會終於還是宣布2020的台北國際書展要取消了,看到消息的同時心裡還是感到一陣空虛。本來是殷切的期盼著疫情會退燒,5月能夠順利舉辦的。去不了書展的日子,只好回味一下以前的經驗望望梅止止渴。

第一次知道有「書展」這種東西,還是在台中的時候,那時候台中世貿每年也會辦書展,但那感覺比較像回頭書大拍賣,沒有什麼推銷,就是一個偌大的展覽場地,擺著花車一般的攤位,大堆大堆的書任君挑選,內容大多也都是些食譜、心靈雞湯或是兒童版經典文學。我也一直以為書展就是長這樣的。

搜尋了一下,到了2015年,台中書展的樣貌還是沒什麼變呢。應該說生活中總是有些東西不變嗎?哈!

2006年到了台北,卻已經不記得第一次台北書展是哪一年,但很肯定的是第一次去的時候就搬了兩箱書回家。那時候真的有如入寶山的感覺,觸目所及都是赫赫有名的出版社,擺在最醒目的位置的書,都是最有名或是剛出版熱騰騰的書。印象中那時候的書展,還沒有那麼多辦講座的空間,除了官方的沙龍之外,各家出版社擺出的攤位大多用於簽書會。想想那時候出版社和作家的日子跟現在相比真是好過不少吧,剛出新書的大作家只要在攤位醒目的位置上簽上半小時的書就算是完成一檔活動。不像現在作家還要上台自我剖析、作品剖析、與觀眾問答互動等等。

隨後幾年,只要書展我必不缺席,但還是很少去聽講座。這時候的書展對我來說,還是一個便宜又能大量採購書籍的場合。

直到看了陳夏民寫的「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 騙你的」,認識了逗點文創結社,認識了一些小小的出版社,也認識了有史以來第一次的讀字系列攤位─讀字去旅行(akaaka讀字機場)。那時候看了這本書,好像對於開一間出版社或是從事出版業到底有多苦有了那麼一點點鼻毛般的概念。

從那次之後才發現,原來書展還有這麼有趣的事情!雖然好像還是以買書為重點,但是原來書展也可以很好拍照,然後會有很多人來跟你說,他們的書裡寫了什麼,他們為什麼想寫這些書,又你為什麼應該買這些書。從此以後讀字車站、讀字小宇宙我也都有去,可惜照片已經不知道流落何方。於是我也開始注意書展有什麼樣的講座。這樣的影響也讓我開了眼界,發現原來書展除了怒消待購清單之外,還有很多很有趣的講座可以聽。

不知道是不是獨立出版社的影響,各家出版社在攤位的分配上,也稍微縮減了擺放書的空間,開始留一些空間舉辦講座,邀請作家來分享他們的作品。於是書展之於我的意義也從單純的買書變成聽書、聽作家、聽故事,然後買更多書。

可惜很快的我迎來人生重大轉變,出國了!

在美國,台北國際書展變成每年最想念的活動之一。只能看看照片望梅止渴。對於中文書的想念甚至到了周圍的朋友都請家人寄零食以解鄉愁的時候,我請家人寄的是書。

被朋友們嫌棄,從台灣寄的東西居然沒什麼食物!

去了巴城書展,但是不是中文書實在興趣缺缺。倒是很喜歡那時候佈展的時候野獸國的裝飾。而巴城晚秋在港邊舉辦的書展,也宣告這個城市戶外活動季節的結束。

那一年巴城書展的野獸國主題

2019年書展還在待業中的我,一次在書展待了三天,買書在這一屆書展變成次要的工作,我跑了好多好多講座,從紅沙龍、藍沙龍、黃沙龍、中央沙龍到中研院攤位、獨立出版社攤位、大塊出版社、圓神出版社。這一年的我恨不得自己有妙麗的時光器沙漏,好讓我可以在同一個時間裡聽到每個想聽的講座!

在這屆書展哩,我認識了「師大公園地下社會」這本書,這本有趣的輕推理小說讓我實實在在的回味了大學時期在師大鬼混的夜晚。雖然書中那些不光彩的一面不是我所接觸到的,但狹長的師大公園、公版的兒童遊樂設施(溜滑梯頂端是個小屋子,可以爬網子或樓梯上去,可能還有個溜杆那種)、周圍散布著菸蒂和啤酒罐的長椅、幽暗巷子裡開到很晚的店面....都是大學時代的回憶。地下社會的門口只有經過,從裡面傳來重低音的震動,而從不知道門後的樣子。

在國家人權博物館的展區,我也第一次看到了葉盛吉這個名字。這個曾在日治時期到日本遊歷一圈,收集了許多日本地方的紀念印章的少年,成為了左派份子,沒能活過1950年。而再下一次看到這個名字,卻是在不久之後與朋友去鹽水觀光時,在古蹟八角樓裡看到。原來他還是望族之後,難怪能有那樣的經濟後援去日本遊歷。而再次與這個名字有所交集,是今年閱讀了巴代寫的「月津」這本書,虛構的歷史裡講到了葉家的發跡之路。

許雪姬所長談葉盛吉日記

也認識了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許雪姬老師,他藉著這次書展的沙龍跟大家報告了葉盛吉日記的研究歷程,還有私人日記對於歷史研究的意義。許老師的台風完全折服了我,那種對於各種典故信手捻來又很貼近一般大眾的說話,讓我對老師印象極佳。這場演講也讓我對於日記的重要性完全改觀,雖然還是無法每天寫日記,但是對於日記的內容倒是無論如何都希望能對時事記上幾筆。

當然也沒有錯過吳叡人老師與吳介民老師的講座。兩位在台灣史研究與理解上都是我重要的定位點。

今年的書展,我本來也思考著,想要請個一兩天假,全心全意的泡在書展的講座裡。很可惜因為疫情的影響,最後仍然無法如願。僅以一篇回憶的文章,紀念無法實現的2020台北國際書展,也期待2021可以快速而平安的到來,讓我可以把兩年分的需求一次滿足。

台北書展,我們2021再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