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

@yhstocky

疫情日记一

这个冬天,每一个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在经历各自的命运。前几日从客厅去卫生间,听到隔离邻居家传来的声音。一个很甜美的女声,请问谭某某小朋友,昨天你运动了吗。我不禁笑了,因为想起微博上的那张聊天截屏。楼上的不要跳绳,因为我家孩子在上直播课麻烦注意。

如果死亡来临

假如你死了。这个我们一直以来都很忌讳的话题,从第一堂课培训开始写信,就是一个一直被重复的话题,这也是我们今后会对客户一直问的问题。假如你走了,你的家人该怎么办。当时让我们写一封信,然后每个人当着全班的面念信。最明显的就是,每一个当妈妈的几乎都是写给自己孩子的,而且都是念着念着就哭了。

这位媒体人请梳理你的逻辑

临睡,看到朋友圈一位媒体人转发关于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外务副会长接受无线明珠台采访的一个视频,批评这位女生毫无逻辑,还用呵呵二字嘲讽。我倒是帮他理了理逻辑,不知他能否明白了。1、“即使部分言论自由正在消失,香港的一国两制仍然存在。”这是主持人的原话,他反问值得吗?

假如你要离去,将对家人说

公司培训,让我们写一封信。死亡这个词在日常文化里是个比较忌讳的词,也许是外企的原因,才让我们从这个角度写一任何信,假如你要离去,你会对家人说什么。于是,我开始着笔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亲爱的家人,这不是第一次给你们写信了,却是最后一次了。未曾想,我这短暂的生命,这么快就要进入尾声了。

像青苔一样卑微而尽力地活着

看完电影,我们走出商场,一股热浪袭来,我念叨着这天气也太热了。妹妹说,最近这几日很热,都高温警报了。弟弟抽着烟,走在后面。突然一位老人叫住了他,我们转头回去看,我说怎么了。弟弟说这位老人向他借一根烟。弟弟掏出烟,递给老人一根。我们就离开了。

从新闻报道的要素如何获得正确信息

通过和朋友讨论香港这件事情来看。我每次都说你为什么不去看一看外面的声音呢,你会翻墙,可以去看去辨别,去分析。当然,也许他最近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去看。有一次,我和他再次讨论到,他认为我也是通过看新闻,我的人并不在第一现场,我得到的也不是第一手信息,如何肯定我看到的一定是真相。

发散性思考

前几日与朋友探讨,把他的几个问题理了理,想了想。1、如果不是代表全部人的观点,不是所有人都能发声,哪怕是一个人不同意,那么就不一定能代表这种制度是对所有人都有益的。例如这次香港历经两个多月的反送中条例游行示威,香港人口750万,最大规模一次的游行是200万人,这个巨大的比例在全世...

墙里墙外

近两个月,一直关注翻墙关注香港的新闻。用朋友的话说,像是走火入魔,最喜欢的歌也不听了,娱乐项目也没有了。虽然,曾经只有一次转机到香港住过一晚上,而且那个夜晚的印象不是很好。旅程带来的疲惫,买东西感受到的冷漠,以及在与一个苹果店员交流的过程中,对中共,对亲中的官员,对大白象工程的不满与厌恶。

《我们与恶的距离》

前段时间的热播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至今记忆深刻的是,剧中的人权律师一直饱受骂名。因为全社会都希望快点判凶手死刑,他一直极力要求法院能晚一点判决凶手,同时力求跟凶手对话,跟凶手的家人对话,跟受害者对话,跟公众对话。因为他说,他杀了人,我们再杀了他,似乎就大快人心了。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