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
YC

另一個家


六年前,和爸媽在桃園機場道別的場景還是非常清晰。一個大行李箱裝著我未來一年所需的所有家當,也裝著我的忐忑不安,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就這樣隻身落腳溫哥華。相較加拿大其他城市,溫哥華對華人來說應該是最容易安頓下來的城市了,中文在這裡是很通用的語言,辦電話、銀行開戶等等,其實都不算太難;想家了,上大統華買點豬絞肉、乾香菇和醬油,回家後用我的三人份大同電鍋燉一小鍋台式滷肉飯,搞定了思鄉胃,隔天又有力氣面對各種挑戰。

凡事起頭難,剛開始的每一天都是資訊量爆炸,不僅要適應新環境,還要學英文,每天睜開眼面對的都是新挑戰(新單字)。我剛到為了省錢,手機沒辦網路,搭車不能玩手機,發呆也是浪費時間。於是,我想,我為甚麼不用零碎時間學英文呢。那時,車站外幾乎每天都有免費的日報可以拿,我的目標是每天讀一篇文章,學一個新單字(怎麼可能只有一個新單字呢)。所以每天早上我就拿一份報紙,挑一篇文章閱讀,圈出自己不會的單字。剛開始,三十分鐘的車程都讀不完一篇文章,有時候讀完了,對內容也是一知半解,根本是有看沒有懂。我只是想打發時間嘛,也不以為意,車子到站後匆匆把報紙塞進背包,開始一天的工作。下班回家,我會把當天早上不會的單字查過一遍,但不刻意背起來(回想起國高中背七千單字或一萬單字的惡夢)。就這樣,發現好多單字一再重複出現在報紙裡,每天讀不用刻意背也能記起來。經過這幾年的練習,偶爾看影集看到一兩個不會的字還是會查一查,但已經不需要花大把的時間學英文。

這六年來,能讓我在加拿大一點一滴建立起自己的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自學能力。從小到大,被逼著背注釋、背課文、大大小小的考試,從早自習考到第九節的課後輔導,在學校有老師逼著學,放學後補習班老師逼著學,回到家父母盯著學,別人逼著學的東西都學不完了,哪來多餘的精力自學,當然也不會理解自學的強大威力。因為離鄉背井,一切得靠自己,遇上困難總不可能躺平,自學就是唯一解了。從英文、煮飯、談戀愛到理財,因為沒人教,一切靠自己摸索,大部分資訊都靠網路,包括當時準備雅思考試、申請移民,只要願意花時間搜尋資料、稍微研究一下,靠自己都還是可行的,重點是可以省下一大筆費用。幾年下來,我漸漸的感覺到這個異國他鄉,開始有了家的溫度。

今年正式成為公民,六年的日子不長不短,卻足以讓我在陌生的國度築起自己的家,建立了自己的生活模式。即使生活重心在加拿大,但被人問起還是會直覺反應的說來自台灣,因為台灣還是我的家,而加拿大是另一個家。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