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pl
ypl

走向自己

《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 FLY ME TO THE MOON & BACK》平躺在雨生的河裡

我最感激那些努力去聆聽的人,因為我的力量不夠,連帶使你們的成長也遲緩了。——張雨生

距離1997年四分之一個世紀,我們在2022年呼吸,也仍然聽著張雨生的歌。《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帶著我們離開地球,踏上一條登月旅程,音樂是直達腦門的指引,只需感受,無須評判;回到地球之後,仍然不斷回味展場中的一切體驗,那裡的重力真的不同。

Source: 官方Facebook

帶你去月球 Take You To The Moon

進入展區,迎接來者的是登月櫃台。領取一卷錄音帶及耳機,整裝後即可出發。暗色的長廊末端是漂浮在宇宙的太空人,左手抓著一卷錄音帶,右手指向耳朵,提醒我們按下播放鍵,在〔帶我去月球〕的陪伴下,正式啟程通往登月艦艙。

1|烈火青春 A Life Story

一面牆,迤邐列出張雨生的一生。家庭是他走向音樂之路的起點。高中時,從媽媽那獲得了一把吉他當作禮物,也曾說著要來開一場家庭音樂會,自己要當那個演唱者;雖然未果,但張媽媽仍然記得那株種子萌芽的時刻。大妹的離開將他推上舞台,一個生命的離去成了另一個生命發光發熱的燃料,就像把能量都給了留下來的那個人。

大學時期,與吉他社還有各路樂團夥伴唱著國外火紅的搖滾歌曲,也讓搖滾精神塑造出張雨生的創作內核。展場內對這段經歷著墨不多,有幸在網路上找到當時張雨生政大吉他社友人(宣可音樂管道)留存下來的錄音檔,細細聆聽出年少時期玩音樂的純粹與快樂。在幾次音樂比賽中大鳴大放後,張雨生獲得主流歌壇注意,以偶像之姿出現在大眾眼前,也與我們比較熟知的故事相結合了。(其實看到這邊,還挺驚訝的,在我心中他一直是位創作歌手與製作人,沒想到最初曾被包裝成偶像。)

偶像出道,首兩張專輯皆大獲成功。入伍兩年後,以創作歌手的樣貌與市場碰撞,帶來第三輯《帶我去月球》,幾乎不寫小情小愛的歌詞,宏大的敘事自然難獲廣泛喜愛,不難想像販售成績給他帶來的壓力與不甘。接續後面數張專輯,可以觀察到這種來回擺盪的心境,是要做自己,還是顧及公司利益?出道即高峰,後續的專輯銷量有些不差,有些卻令人心寒,尤其是《卡拉OK.LIVE!‧台北‧我》,音樂表現及關注議題多元,展現豐富的創作力,但最終只得專業人士欣賞。他曾經自評自己是「妥協之後產生的怪物」,聽來著實讓人心疼。

結束與飛碟唱片的合約後,轉入豐華唱片旗下,待在幕後的時間變多了。也正是拉寬了自身的角度,試著從不同方向創作音樂,那些能量也都回到他的身上。1997年年中,他自述是進入歌壇後最忙碌的幾個月,製作自己的專輯、阿妹的《Bad Boy》、扛起整齣《吻我吧!娜娜》音樂劇的創作,那是一種要把自己掏空掏盡的做法,也在這段期間帶給我們許多值得回味的經典。

在《口是心非》的宣傳照中,除了記憶中的金黑頭髮,我更多看見了他眼神中的疲累。或許就是要在有限的時間中壓縮入那麼多累積,才能迸發出最好的作品。《口是心非》是他抵達了自己從未抵達的地方的證明,我想他是知道的,可惜沒能等到回饋,他就啟程去往更自由的地方了。

2|聽你聽我 Conversations In Times

牆的對側是曾與張雨生合作過的夥伴,一一現身直立螢幕中。等身的大小,就像他們親自站在觀者面前,平靜地傾訴他們之間的故事,還有眼中的張雨生。

  • 搖滾啟蒙
    陳子鴻及姜永正是張雨生大學時期的樂團夥伴,同時也是華語歌壇工作者,他們見證了最青澀到最成熟的他。即便出道就像背棄了搖滾精神,順應潮流成了偶像歌手,唱著軟綿綿的情歌,但他們始終相信張雨生會回來擁抱搖滾,因為那是年輕時體內的渴望,就像止不住的癢,不可能忽視它的存在。而最終,張雨生的確以自己的語言唱出俗雅共賞的搖滾,獲得了最初夥伴的認可。
  • 時代性
    時代造就巨星,但巨星也同樣獻身於時代。作為偶像出道,打開了張雨生最大的可能性,即便那可能不是他適應的角色。黃子佼笑說當時搭配著一起上綜藝節目,不擅言詞的張雨生總是被虧的那一個,同公司的自己則是多少給他帶來一些安全感,是讓人會心一笑的小軼事。參與張雨生每張專輯宣傳的謝天齊,明確指出偶像轉型創作歌手的包裝歷程,在當時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黃婷則說,張雨生走得那麼前面,到現在自己都還沒有追趕上他。
  • 人文關懷
    張雨生的創作都源自於他對世界的關懷,還有內在抽象卻又澎派的心緒。同為為吉他手,黃中岳與張雨生都樂於向彼此分享自創的音樂旋律,就近觀察之下,他說自信與自卑在張雨生身上是不能分開的,因為自卑,因此會不斷去向內追尋、論證自己的創作想表達的是什麼,最終才能自信的表達出來,他認為所有優秀創作者都有的這樣特質。
  • 音樂實驗
    櫻井弘二及王俊傑陪伴張雨生走過他創作力最活躍的年代,也是他數張專輯背後的推手。櫻井弘二在《卡拉OK.LIVE!‧台北‧我》開始與張雨生合作,即使語言不通,他能聽出張雨生想要但卻還說不清楚的部分,化為實際音律,之後也替多首傳唱度極高的作品編曲,可以說沒有他的助力,也就無法呈現張雨生臻於成熟的作品。混音師王俊傑外型搶眼,他自述三十年前可要誇張三倍。早期王跟張雨生在錄音室初遇,結下了要一起合作搖滾作品的緣,後來也真的實現;兩人長期肩並肩在錄音室內工作,至今他仍記得身旁友人身上的味道。
  • 藝術理想
    張雨生的轉變背後也有著支持的力量,一次是退伍後轉型創作歌手,一次是選擇不再向商業妥協。王新蓮在《帶我去月球》製作期間,協助張雨生在美國網羅各式資源,將專輯捏製成他所想的樣貌。回憶起這張專輯,王新蓮眼神炯炯,她著實驚異於張雨生的開創性,視角不同於當代任何歌手,而現實中的諸多條框限制,都是一種痛苦,他的離開只是去了一個更自由的地方。豐華唱片老闆陳復明給予張雨生更多空間,他還相信著有一天會再見面的,只是不知道是以何種形式。

伴隨著我們在登月艦艙的錄音帶,是一首一首經典歌曲:我的未來不是夢、我是多麼想、沒有煙抽的日子、妹妹晚安、後知後覺。尾聲,張媽媽分享了一個關於寶貝兒子的故事,同時邀請我們走進雨生的河。

3|雨生的河 The Masterpiece

進入河道,視覺與聽覺被適切餵養,是本次展覽最讓我留戀的一隅。

碩大長形的螢幕跳動著各類幾何形狀,隨著歌曲進行,由左向右流動,是條音樂之河。熟悉的旋律用不一樣的方式詮釋,再被觀者理解,我感受到交錯思緒間的連結,眼眶濕潤起來。透過迷離的視線追跡河道的躍動,讓自己的意識化為隨之流淌的一份子。

此前並未細聽過〔河〕一曲,在張雨生的歌聲之外,我第一次仔細聆聽了其他的聲音。從單純的鍵盤開始,再一一堆疊上和聲、弦樂,是首安靜的情歌;中段一轉,電吉他驟然改變了歌曲性質,爵士鼓穩定敲下搖滾的節奏,溫和轉激昂,但仍保留了所有前段元素,和諧地一齊運作;尾聲開啟於張雨生爆發力十足、近似尖叫的「愛」,接續轉入兩把電吉他的你來我往,特色分明,情緒張力完全不輸人聲所能表達,最後至高點收束,似要讓人耳鳴一般。

〔口是心非〕是張雨生刻在我腦海中最熟悉的旋律,但僅止於旋律。在河道的聆聽中,才一一解析出有那麼多我不知道是什麼的樂器,內心有股著急,想要抓住它們的名字;但也是這些不明白,組成了〔口是心非〕的微妙氛圍,悲戚卻有能量。尾段多了與專輯不同的演奏,可惜現場只覺得稍微有些不同,沒能細細品味這段嶄新的音軌。

4|想你到月球 Fly Me To The Moon Project

從來不曾在一個展覽中受邀躺下,好好聽完一張細緻再造的專輯。在原版與翻唱交替之間,感受時代的變遷,歌者的意志展露無遺,帶領觀眾通往月球,也連接未來。

  • 天天想你〕陳綺貞
    這是張雨生帶著青澀時,由兩位華語歌壇一時之選的創作者所打造的情歌,對當時青少年產生極大影響。這也是陳綺貞生命印記中最深刻的一首歌,在演唱會上以一把吉他伴奏,唱出自己的初衷,呈現出積累多年創唱生涯的感動。
  • 〔大海〕韋禮安
    〔大海〕原本激昂澎派的呈現,在當代樂壇可說已是半骨董狀態。與現在年輕人相符的歌,大多能帶來「Chill」的心情,韋禮安選擇了這樣的角度詮釋,歌裡是悠悠的浪、平靜的岸,情傷什麼的,也可以安靜地被帶走。
  • 〔我期待〕夜貓組
    嘻哈在這幾年漸漸成為顯學,這樣的碰撞宣示了時代的更迭。對我來說,嘻哈在音樂性上的著墨較少,而是專注於歌詞意義的表達,還有唱出來的態度。因此夜貓組更多著重於為何選擇〔我期待〕,是懷念過往作品的壯闊與精琢,也為了那股「不留一絲遺憾」的氣勢。
  • 〔口是心非〕告五人
    改編經典的難度自然不在話下,一方面需要戰戰兢兢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苦惱如何呈現出自己的樣子,我認為告五人兩者都做到了。翻唱保留著〔口是心非〕的模樣,將歌曲架構在一個穩定的節奏上,更多著重於聲音的堆疊還有樂器的表現,充分展現出他們的特色。
  • 〔若我告訴你其實我愛的只是你〕9m88
    9m88細緻地拆解了〔若我告訴你其實我愛的只是你〕,歌詞的對象、音樂的元素、編曲的變化、樂器的選用等,她挑選出欣賞的部分,強化變奏成屬於自己的版本。相較張雨生的明確聲線,9m88喜歡主線與和聲相互輝映的唱法,更呈現出愉快舒暢的氣氛。

5|月球電台 Moon Radio

這一站屬於言語,有信件,也有聲音。我們可能都對手寫信有些陌生了,但那是過往最常用於寄託情感的方式。思緒化為想法,再運用手筆寫下,一系列的傳導過程,只得捕捉最需要說出的那些話。張雨生對爸爸、歌迷對張雨生、工作夥伴對張雨生,語言保留下來的情感,還好有紙張承接。

張雨生電台收錄了他的創作自述和現場表演。他並不是一個話語伶俐的人,能感受到吐露出的每句話都曾在他心頭反覆折騰,最後才化為言語。可以聽見他話語中潛藏著很多原則跟期許,不論是對自己,還是整個社會,全是親自碰撞之後得到的評判。短短幾分鐘,拼湊出張雨生的部分樣貌,對創作深切渴望,對表演竭盡全力,對社會懷抱熱情,他的能量仍透過歌曲,蕩漾每個聽者的心中。

然後輪到我寫下心中的話。雖然是邀請觀眾寫下想對張雨生說的話,但我提起筆毫不猶豫地寫下對策展團隊及張媽媽的感謝。沒有他們,就沒有再次理解張雨生的機會。

心中滿懷對策展團隊及張媽媽的感謝。

6|太空旅行日誌 Space Travel Log

策展團隊最後想與我們分享更多背後的故事,片中一一出現方才在展區見過的身影,霎時間熟悉感襲來;還有在背後發想一切的統籌者們,清晰帶出這場登月計畫的脈絡。為了在25年後召喚張雨生到我們身邊,除了歌聲與文物外,還有什麼更能連結你我?他們如此深思著。於是在張雨生的一生及創作之外,有了他的夥伴講述他的故事、顛峰之作的視覺活化、新舊世代創作者的彼此交鋒,讓張雨生的創作不再停留在他離去的時刻,以另一種方式重新進入所有想念他的人的視野,在珍貴的回憶之上,更添加了新的美好。

經歷四個半小時的飛行,旅程比預計還要長得多,也超乎想像的豐滿,但終究還是得降落回地球。可以的話,很想停留在雨生的河,再多被沖刷幾輪。

寫在訪月旅程結束之後

我不曾真正經歷過張雨生活耀的年代,但他卻教會了我許多事。25年前,電視上多人守候的醫院景象,張惠妹蒼白的面龐,映入年紀尚小的我眼中,雖不認識病榻上的那人,但第一次感受到悲傷的模樣。大學備研時期,突然一頭栽進他的歌中,心靈受到清亮的歌聲撫慰,支柱我度過乾澀的考生日常。直到看見1998年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唱片頒獎片段,張爸爸說出:「今天很抱歉,張雨生不能來了。」忍不住在系K流下眼淚,我才知道自己不能接受他已不存在於世,不捨那份淋漓的才華與生命的無常,是我此生唯一一次為一位歌手落淚。

時間快轉數十載,偶爾會哼哼他的歌,但也已多年沒有將他的作品拿出來播放。相當感謝此次北流以張雨生為題,給我帶來的衝擊無以言喻,重建了張雨生在我心中的樣貌。過去我只是從幾首歌認識這位創作者,而此次特展串聯起所有的生命故事與創作,再藉由他人理解、詮釋,都將張雨生在我心中的層次堆疊至無人可及的地位。

在展場中,我第二次為張雨生落淚。即使年華短暫,但有那麼多人嘗試去理解他,在我看來,是一種無上的幸福。他在成為自己的道路上,或許蹣跚,但終究沒有止步;而作品在身後被反覆檢視,是種超越時空的連結。知道他獲得如此對待,感覺心比較不疼了。

很慶幸自己選擇二刷這個展覽,這也是前所未有的舉動。就像做過一次的功課,第二次總是熟練一些,大致的框架熟悉了,才能專注在所有可能遺漏的細節上,因此第二次觀展更有餘裕,也更加深刻。從觀展的沉浸中恢復後,我驚訝的發現,我是願意三刷的,內心篤定還有沒能感受到的,並期待有更多不一樣的發現。


References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