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luvann
anluvann

隨筆記錄沿路上的觀察與奇思異想

寫在看戲之後:記馬祖心情記事V《重返前線1979》

(编辑过)

搭上臺北愛樂為大家準備的專車,一行人前往桃園展演中心看戲《重返前線1979》。重返前線1979》是馬祖心情記事系列的第五輯,來看戲的、演戲的,有許多是馬祖人或馬祖居民,而這齣戲演繹的也是馬祖的故事。

1979這年我還沒出生。乍看劇名,或許《重返前線1979》會讓人猜想,這是一齣描述戰爭前線情景的戲劇嗎?1979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在同一個時空裡,台灣和馬祖又是經驗著什麼樣的生活?而這一次,臺北愛樂、靖導和馬祖居民又要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故事?

《重返1979》海報。圖片來源:愛樂劇工廠

戰地前線的馬祖

1979年以前金馬地區是戰地前線,八二三砲戰之後,中國對金門、馬祖採「單打雙不打」的攻擊方式,單日砲擊、雙日停火的攻擊長達二十一年,直到1979年美國與中國建交後劃下休止符。金馬地區更自1956年起被定為實驗戰地政務區,直至1992年戰地政務才解除,距今也不過只有三十年,比台灣解嚴晚了五年。

與金門不同的是,戰爭並未在馬祖發生。單打雙不打雖已結束,1979年的馬祖仍舊處於戰地政務的軍管時期,訊息管控相當嚴密。馬祖島上諾大的標語「保密防諜」、「軍民一家」、「同島一命」不只是口號,也是島上的生活紀律。

拍攝於東莒,拍攝者:陳妍君。

「軍民一家」是紀律也是生活

《重返前線1979》故事發生於中美斷交前後,以「義教」為切點,從「文國誠」的角色開始帶出軍管時期下的軍民關係與生活。「文國誠」是軍人,來到學校服役,也擔任家教。圍繞著他的,有同梯的軍人、到菜市場跟菜販採買的伙伕兵、被軍方帶走而一直沒有回家的父親、仿佛比村長權利還大的村莊指導員、愛上寡婦的士官長、碧海演習時因家人過世無法返鄉而逃亡的班兵、走入村里訓練民防隊的大隊長以及投身民防訓練的居民。

漫長的軍管狀態下,面對不知何時會展開的戰爭,馬祖居民經歷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我們難以想像。整齣戲劇經過腳本的編排、演員的演繹與歌曲的轉譯,相信許多觀眾,尤其是馬祖人,也能夠從每一個角色裡感受到在軍管時期裡的無奈、身不由己的掙扎,也看見了彷彿離開馬祖就能夠獲得自由的渴望。所謂的軍民一家,不僅是保家衛國的生活紀律;軍民一家背後所刻畫的還是軍人來到馬祖,在身著軍服、卸下軍服的兩種身份中,與居民、商家、學校交織的生活。軍民如何是一家,又如何成為一家?或許,在這齣戲裡我們能夠看見不同切面的解答。

「返」的路徑與可能

此次戲劇以阮義忠老師《馬祖1979》攝影作品作為戲劇的場景。這是我第二次觀看阮老師鏡頭下的馬祖,與在博物館裡感受馬祖的光影、想像馬祖的氣味的經驗不同,有幾幕讓我一直想望穿照片深處,甚至想往那個方向去。這也是作為一個Outsider所經驗的馬祖。對於台馬兩地的馬祖人而言,我難以想像如此珍貴的影像是怎麼撥動著在那時來往返馬祖的人與馬祖之間的羈絆和情懷。

1979年仍是一個不能隨意拍照的年代,阮義忠老師的影像仿佛填補了那個時代的空白,召喚觀眾們的記憶、經驗,又或是引起短暫的共感,通過這樣的途徑回到每一個人記憶裡、想像裡的1979。

《重返1979》劇照。圖片來源:謝淑靖的導演會客室

馬祖心情記事系列今年已邁入第十年,每一齣戲劇背後,從田調、訪談、創作劇本、邀請居民演出與排練,這一切走來並不容易。讓這樣的經驗交棒到馬祖人手上,由馬祖人自己說自己的故事更是靖導一直以來的願望。

此次《重返前線1979》多數演員都是馬祖居民,有的人演上不只一次;近年,也有幾位年輕世代的演員加入。藉由參與,從人類有的情感裡理解上個世代的生命經驗,也藉由參與,重新給予當代回望那個時代的視角。

謝幕時馬祖居民演員翠雲姐率先走向前說道,謝謝大家來看戲,謝謝大家來看馬祖人說自己的故事,並且邀請更多馬祖人回到馬祖,一起寫下更多的故事。這一席話,讓我紅了眼眶。或許是我想得太多,但至少前年訪談時還沒有感受到這樣的動能。

馬祖一直在蛻變,從漁業開始,經歷軍管、觀光的馬祖,而今朝文化、藝術馬祖邁進。但不變的是,這些生活印記依然在馬祖人的生命經驗裡,未曾消失。藝術或是戲劇介入,更是一段深刻且漫長的交陪。曲散之後,無論在個體或集體的認同和生命經驗裡,仍然會是一個不斷重構的過程,既非線性,也可能挾帶著碎裂和矛盾;也正因為如此,才能照見戲劇裡刻畫的故事,和我們今天如何返回過去,說土地的故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