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2427
Chin2427

透過持續精進成為更好的自己; 藉由時間堆積讓知識變成照亮他人的黃金

作夢是一種治療,你相信嗎?

(编辑过)
[作夢是一種治療,你相信嗎?]作夢,到底在大腦中扮演甚麼角色呢?作夢,算是在睡覺嗎?你可能會覺得作夢,好耗費心神,讓自己好疲倦但你知道嗎?作夢也是一種心理治療?經過一周精彩的生日行程,也不能忘記神給我的功課帶著大家一起揭開夜晚的心理治療師 " 夢"~

這周想來聊聊,為什麼人會作夢? 夢在人生的過程擔任甚麼樣的角色?

而會突然想到這個主題,原因是這周很開心可以跟部桃的醫師跟個管師分享過去在進行睡眠研究發現的點點滴滴,會後,有個個管師問我說 : 「常常有個案跟他抱怨每天晚上都作夢,讓他每天早上起來都覺得很累,若是這樣我們該如何幫忙他?」

其實,作夢這個議題真的很不好切入,原因是它神秘又多元。

翻閱過去的歷史,會發現早在西元第二世紀時就有預言家阿特米多羅 道狄安諾斯就曾寫了好幾冊的解夢大作,稱作《夢之解析》,在這個時候已經可以透過夢境看到的姿勢、情境連結人內在的想法,在當時也成為很轟動的鉅作,廣受討論;

而後就是我們孰知的解夢大師-“佛洛伊德”承接了這樣的解夢概念,透過與個案討論夢境的過程進入大腦意識中,成為現代精神分析治療的一種方式。

這也讓我想到,聖經創世紀上也曾記載著約瑟為法老解夢,透過夢境的解析,讓埃及安然度過七個豐年以及七個荒年。

是不是對於夢境越來越感到好奇?以下我透過三個提問,帶大家了解夢是甚麼?以及該如何進行夢境探索。

一、夢是甚麼?

若回溯過去的研究,在20世紀之前對於夢的研究,大部分都是探求其潛意識,尚卻乏科學證據,而開啟夢境研究的新紀元,可追溯到阿瑟林斯基因為苦思論文陷入瓶頸,在一次的夜眠中,他發現孩子在深度入眠時,ㄟ~眼球反而是快速地轉動,趕緊在倉庫中快速找來一台腦電波測量儀

這讓他發現到 : 人正在熟睡、全身鬆軟的時間,反而是大腦正進入劇烈作工的時候 (因為腦波儀正大量的快速紀錄,那樣的腦波跟清醒時的腦波很類似)。

經過後面一系列的研究發現,原來經歷快速動眼期是讓我們記憶穩定、情緒調整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因為此時的大腦正透過不斷的釋放大量腦脊髓液,重新排列並統整白天所經歷的一切;也透過夢境釋放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可及的想像。

一般而言,只要一入眠通常就會經歷到不同的睡眠階層;分成淺層睡眠(睡眠第一階層跟第二階層)、深層睡眠(包含第三階層跟快速動眼期);而這樣一個循環大概就是90分鐘,其中夢最常出現在快速動眼期;也就是若我們大概睡滿7-8小時,大概就會經歷4-5個左右的夢境~

但大多數的人都會覺得自己有做那麼多夢,因為夢醒後他們不會記得大部分的內容。

另外,若是睡得越久,夢境就會越長,這跟我們的睡眠階層息息相關。因為在一開始的睡眠循環中以深層睡眠(sleep stage 3)為主,快速動眼期只占一點點,所以初始的夢通常就只有幾分鐘;但隨著睡到越後面,最後那一個夢可能會長達40分鐘,而我們會記得都是最後那一個。

睡眠階層

這樣大概可以做一個結論 : 當你有意識知道自己有做了哪些夢,通常都是自己在睡眠過程中睡得不大好的時候。

並不是因為夢而睡不好,而是睡不好才知道自己有做夢。

二、夢是日常生活的延伸

科學家-威廉 多姆霍夫曾進行一個夢境研究,是從上千份的睡眠記錄中,透過劇本的方式進行夢境的分析,例如每一個夢境的主角是誰? (膽怯的男人、性感的陌生人等等)、場景(電梯、屋子內、田野間...)、故事中的情節(下班回家於電梯中遇到一個強勢的男人硬是要不斷的強勢進入等等)

從多姆霍夫的研究中,揭開我們初步對夢境奇幻的幾種想像~

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夢大多是古怪的;但其實這當中有80%的夢都很平淡

例如夢到自己在遛狗、工作、洗碗。而為何只要提到夢都會有直覺上覺得詭異,是因為我們只記住印象最深刻的。

夢境中最常出現的人通常是自己認識的

有20%是家人;50%是朋友,至少偶像明星會出現的機會相對不多。

夢境中的主角通常是自己

整體而言,可以說夢境是日常生活的延伸。若你是一個公務員大部分的辦公都在辦公室度過,就比較有可能會夢到桌子這類型的夢。

我也有同感,以前印象好深刻的夢是夢見我一直不斷的不斷的在一個教室中不斷的吃掉每一張桌子...,似乎也好像呈現出每天坐在書桌前不斷K書的窘境。

三、作夢同時也是一種治療

延伸剛剛說到的,大多數的夢都有點恐怖、驚悚,是故,常常就有個案抱怨,這樣的頻繁做夢讓他早上起來好累...好累...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那些負向的夢境並不是用來嚇自己的,而是在幫助你處理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煩惱與憂慮;所以,就有了做夢其實是一種夜間治療的說法

作夢,是種情緒的出口~


為了驗證這一個說法,好多科學研究進行這一方面的研究,其中例舉美國Rush University的睡眠科學家Rosalind Cartwright就進行了一項研究

此研究招募了一群患有憂鬱症的失婚婦女,一開始會先請這些婦女先在睡眠實驗室中睡幾晚,而研究人員會在受試者每次做完夢的當下叫醒他們,並請他們描述當時的夢境,研究蒐集到的資料會被仔細地分析,在這當中做每一個夢的情緒;並注意是否有受試者的前夫出現在夢中。過了一年後,研究員會再度連繫這些受試者,詢問他們是否還陷在憂鬱之中在跟先前蒐集夢境的資料做比對。

這個研究發現,那些在一年前做比較多情緒的夢以及有夢見前夫的人,走出憂鬱症的比例顯著比較高。也同步驗證

「做夢其實也是一種治療」

是故,回過頭來,我們來看個管師提到的問題,初步可以提供以下三個步驟引導個案進行夢境的探索

四、夢境探索

探索

請他是否可以描述最近一次他印象深刻的夢境,夢境中他的角色、場景跟情節維何?

而後進行回顧在夢中自己的情緒為何? 若很難描述,可以試說一些名詞讓個案選,如:新奇、驚訝、幸福、悲傷、有趣、恐怖、緊張、緊繃、愛、恨、失望等等

聯想

你覺得這個夢境與你現實生活中的遭遇,或者是跟你目前所煩惱的事情有相關嗎?

洞察

我們先假設你的夢確實有某種意義,有可能隱藏在夢中的訊息會是甚麼?

我的回應也是類似帶個案做夢境的探索,先聊聊這樣的狀況大概多久了?通常做的夢會引起自己甚麼樣的情緒?想想這樣的夢境是否跟日常生活發生的事情相關。

也從中理清是否有服用相關會引起神經系統刺激的藥物

其實,只要我們願意聽聽個案的訴求,陪著他釐清在這當中可能的原因,其實這樣就幫助很大了。

希望大家對這一篇夢的解析有所收穫,若有相關疑問也能留言跟我分享喔~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