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Li
YeLi

腰痛十餘年的普通人。 分享自己的想法與收集的訊息。 個人網站:wilback.com

選西醫還是中醫?治療是局部還是整體?|神經系統的視角

(编辑过)
西醫是以解剖學、生理學等為基礎,傾向於從局部找出病灶。 而中醫是以經絡、五行等為基礎,強調「身體為一體」和「平衡」。所以接受不同體系知識和思想的醫生,在看相同問題時,自然會有很大的差異。
本文章轉發自我的部落格:「選西醫還是中醫?治療是局部還是整體?|神經系統的視角」。願您能有所收穫。

★背景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同時患有腰痛、腳麻、眩暈、耳鳴的全身性症狀。而我去看西醫和中醫時,都問了一個問題「我的腰痛和眩暈有沒有關聯?」

  • 西醫的耳鼻喉科、骨科醫生都告訴我:「沒有關聯!」
  • 中醫醫生都告訴我:「關聯!」

為什麼會這樣?當時的我非常的困惑,但醫生也沒辦法詳細的告訴我具體的理由(因為每個人看醫生的時間都很短)。

直到我閱讀了較多相關書籍才明白,這很大程度上是屬於「認知偏見」。

西醫是以解剖學、生理學等為基礎,傾向於從局部找出病灶。 而中醫是以經絡、五行等為基礎,強調「身體為一體」和「平衡」。所以接受不同體系知識和思想的醫生,在看相同問題時,自然會有很大的差異。

那麼疼痛的時候,究竟是要從整體還是從局部,才能解決疼痛的根本問題?讓我們從神經系統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吧!


★神經系統

首先要探討這個問題之前,必須簡單了解神經系統。

根據結構和功能,可以將神經系統做以下區分:

  • 結構上:可分為中樞神經系統(CNS)和周圍神經系統(PNS)。
  • 功能上:可分為軀體神經和自律神經(或是內臟神經)。

軀體神經方面,大腦通過神經系統來激活肌肉,使我們能夠做出生活中的各種動作。

例如:伸手去拿杯子。

首先,我們必須有這個想法。然後大腦使神經工作,神經刺激肌肉使其收縮,通過肌肉的收縮移動骨骼。

自律神經方面,這是我們無法自主控制的部分。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會被我們情緒所影響。

例如:我們處於緊張狀態。

我們的心跳頻率會上升。一些系統(比如:腸胃道系統)會被刺激或抑制,來幫助應對我們當前遇到的情況。

同時,神經系統也可以通過一些接收器接收外在的訊息(比如天氣冷或熱),並且將這些訊息傳遞給大腦。


★疼痛的識別與治療

大腦是人體的中央處理器,其通過神經系統輸入和輸出訊息,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

因此疼痛雖然表現在局部或特定區域,但其信號主要是由大腦所識別的!

大腦一直接收到疼痛的信號,就像儀表板上不停閃爍的紅燈,這代表確實發生了一些生理變化

那麼,要如何處理這個疼痛訊號呢?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被動方法、另一種是主動方法。

☆治療疼痛的被動方法

我們現在最常見的按摩、推拿、正骨、針灸、電療、熱敷、藥物、手術等,都可以被稱為「被動治療」。

就像是把人體比喻為汽車。當汽車故障的時候,我們找一位維修師傅幫我們解決問題。

但這樣的邏輯似乎不適用於人體。因為人有想法、情感,而車子沒有。正如先前所提,情緒會影響到神經系統的工作。

因此,如果我們感覺身體僵硬去按摩放鬆,就會發現「往往是當下會緩解,但過一陣子後又僵硬了」。這是由於肌肉是被神經系統所激活,肌肉的僵硬只是結果,其因在於反覆被激活的神經

☆治療疼痛的主動方法

而主動療法則是改變神經原有的激活模式、提升與健康相關的認知、改變看待世界的方法等等。

也就是說,主動療法需要從改變自身出發。

這需要我們深刻的了解到「從健康到生病之間必定有因果關係,而很大原因在於我們的心理、認知、行為等因素」。

與被動方法相比,主動療法需要更大的努力、更堅定「想要健康」的決心,而不是將自己的健康完全交給醫療從業人員。

以治療腰痛的主動方法為例:

◆ 從不同角度了解相關知識,克服對疼痛的恐懼,讓身體活動起來。
◆ 打破既有的認知框架,轉而傾聽身體的訊息。比如:打破「如果椎間盤突出,那就要穩定腰部不要讓它活動」、「應該臥床休息」等的認知侷限。
◆ 改變自身所處的環境。比如:原本需要長時間坐電腦的工作,改變為一半坐電腦、一半可以活動身體。
◆ 找一位動作專家,學習身體方面的相關知識,以及改變日常生活中的動作習慣。

疼痛背後的驅動力

從本質上來說,疼痛是生理問題。但其背後通常都潛藏了認知、社會、心理、行為等因素,這是由於大腦、神經系統、肌肉的連結。

你的想法、他人的話語等等都有可能付諸生理反應,當這個反應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會產生疼痛。

例如:爸媽叫我們抬頭挺胸,兒時的我們就會照他們話語行動,把「把頭抬起來、腰挺直」。

當這一情節反覆發生,我們的神經就會在潛意識中形成記憶、背部肌肉會被反覆激活。

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同一區域的反覆收縮,筋膜變得高密度化或粘連,這可能會壓迫神經、血管等進而產生疼痛。

★局部與整體

從上面可以了解到,疼痛雖然往往表現在局部,但導致疼痛的原因是整體的,並且其中包含各種因素(性格、情緒、認知等等)。

因此我個人認為,疼痛的時候我們應該要有雙向的視角,即「從局部到整體」和「從整體到局部」。例如:

〈從局部到整體〉

「腰部持續疼痛,是不是因為我潛意識中不斷收縮腰部?」、「胃部容易疼痛,是不是因為我太容易緊張?」

〈從整體到局部〉

「是不是有些觀念或想法,使我對活動身體的某個部位產生恐懼?」、「我所處的環境或某些日常條件,是否是造成我疼痛的原因之一?」

西醫的侷限性

那麼,為什麼傳統西方醫學會傾向於從局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尋找問題呢?這就跟我們所認為的「科學」方法有關。

我們在學校時都做過實驗。在實驗之前,我們都會控制某些變量或參數,使實驗結果能得到可重複性。但在現實生活中,「控制某些變量或參數」是不可能的,它們無時無刻在產生變化。

而且在傳統西方醫學中,情緒、心理、社會因素總是被排除在外的。它們將疼痛、疾病視為「純粹的生理問題」。但正如我們先前所提,這些因素會產生生理變化,反向推導的話,甚至可以說「除了先天性、外傷和感染,這些因素是疼痛的驅動源頭,而生理問題僅是表象。」

中醫的侷限性

雖然中醫提到整體的概念,但是中醫的治療方法以「被動治療」為主。

而且,中醫總是向古人學習,但我們現代人的生活環境、認知等等,與古人已相去甚遠。因此很多理論需要重新考量,並不適用於現代人的身上。

多學科的治療方案

隨著時代進步,醫學方面也有許多興新的學科,讓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健康與疾病。例如:

  • 隨著影像學的進步,我們對大腦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腦神經科學〉、〈神經語言學〉等
  • 隨著對力學的了解,我們對身體動作模式有所了解。〈人體力學〉、〈肌動學〉等
  • 隨著心理學與生理學的聯繫,發展了身心醫學。「認知行為療法」、「知識療法」等

但大眾對於這些學科的了解知之甚少,相關的從業者也屬於少數。因此,當我們生病的時候,往往僅在西醫和中醫之間做選擇。

更重要的是,我們對醫生「如何治療我們」也知之甚少。這就造成了「如果我們給一位醫生治療沒也好,我們想的是換醫生,而不是換方法!」

因此對治療方法和相關的多學科有所了解,對於找到合適的療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結語

如果讀者有看過「關於夜黎」,就會知道寫這篇文章時的我,症狀只剩下腰痛沒有完全好,腳麻、眩暈、耳鳴症狀已完全消失。

這個好轉,始於我開始學習相關知識、嘗試主動療法。從那之後我深刻的體悟到「遇到問題時,要先對問題有所了解、提升相關知識與認知,然後與身心對焦的情況下去嘗試各種方法」。

當然,我不是完全否定醫生,但健康和疾病是與我們切身相關的事情,我們必須去了解它,請且認識到「專精於某領域的醫生,會有其認知偏見或認知侷限。」

如果我們完全不付諸努力,而把身體和健康自主權交到醫生手中,這樣往往無法得到我們期待的結果!


感謝您的閱讀,希望能給您一些收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