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yu yeh
chiayu yeh

老屋現象學

臺南,一座歷史底蘊豐厚的城市 。它是台灣開發最早的區域,擁有無數的古蹟、文化資產,許多建築都已超過一甲子,在擁有如此獨特的先天條件下,台南自然而然的成為老屋保存的第一戰場。

自2008年古都基金會發起了「老屋欣力」,讓許多人看見老屋再利用的多元可能性,一間破爛不堪的老屋搖身一變成為了酒吧、咖啡廳、旅店、餐廳。老屋風潮迅速的感染了整座城市,經營者們趨之若鶩的來到這奶與蜜的豐美地。

隨處可見的老房子是近年來大家相互追捧的對象


臺南發展的早,在舊市區依然可見清領時期的街廓與道路,甚至也有荷蘭人的痕跡,而後又歷經日治時期的都市改正計畫,使得城市在的紋理上又再度疊加了一層,如同前面提過的羊皮紙一般層層疊加,融合與變異。隨著經濟、政治中心的北移,新的交通規劃與都市設計大刀闊斧的在台北、高雄執行,如同開膛手一般在都市一刀一刀的剖開,帶領台灣邁向現代之都。另一方面的臺南,因為沒有受到計畫太大的影響,也或許是因為發展的早,使得現代化城市規劃手術在台南變得窒礙難行,而老建築也得以在這手術當中倖存下來。

談起現在的臺南,歷史、古蹟、老屋成為註解。

在2008年以前臺南的老屋乏人問津,老屋被視為城市老舊骯髒的源頭,是犯罪的天堂、疾病的溫床。老屋在臺南像是一顆顆的毒瘤,而且盤根錯節,他所牽涉的問題繁多,諸如產權

問題、歸屬問題、都市更新問題。老屋既不美觀又不堪使用,產權也過於複雜,就像一個燙手山芋一樣,民間希望政府處理,政府無法解決產權歸屬問題,於是將棄置一旁。

老屋咖啡廳
老屋民宿

2008年古都基金會看到這些老建築的可能性,看見過往常民生活影子,遂發起老屋欣力,開始鼓勵大家重新整理老房子將之再利用,設計成符合現代生活的樣子。

其實一開始,選擇老屋作為經營的空間,無非是因為低廉的租金與其高可塑性,把房子租給別人,讓房客整理自己的房子何樂而不為?因此各種類態的經營案例在老屋裡發生,其中又以餐飲旅宿為大宗。老屋風潮在短時間內席捲臺南,更吹向全國各地,老屋熱潮的快速蔓延,各地掀起一波波老屋及老行業復興、保存的風潮;例如幾年前的文化創意產業到今年的地方創生等,無論是中央、地方以及各個非政府組織的推動下,大眾對於這一類的議題更加投入與有感。隨著文青、網美還有網路媒體的興起,大家都想增加自我的曝光率,非主流即是主流的推波助瀾下老屋與各種職業做連結(咖啡、餐酒館、民宿等)使得「老屋風潮」席捲各地,經營老屋不再像以往一樣困難、乏人問津,然而過於氾濫的「老屋事業」會不會只是曇花一現呢?

在歷史情境來說,「保存」必然重要且必須不斷的努力,看到許多老屋與其他職業的結合活化了周遭社區的活力,「保存」反應了當代社會的價值不單單只是維持就舊有的現狀,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經營以及周圍大眾的共識。

我認為,老屋是一個契機,反轉社會文化的契機;『再生與活用』是核心價值,關懷地方認同與光榮感,強調在地性、自發與集體的行動提升社區整體意識;空有老屋作為噱頭不足以長期支撐特定區域的發展,很有可能在某一個點斷掉鏈結(例如都市更新等),它只能作為一個契機。由一個「點」(老屋)擴散至一個街區再到一個社區乃至於城市,是為社區營造與空間的整合,地方才能永續發展、長存而非暫時的迴光返照。

再次強調,「保存」是反映當世代,並非刻意的模仿舊時代;適切的拿捏保存與再生的天秤是我認爲當前相當重要的議題。現今我們處在資本主義掛帥的世代,也是行銷和故事的時代,每個人都在學習如何包裝與行銷自我將之推廣出去;而老屋是一個非常容易取得且可說是現成的故事元素,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去做行銷與包裝,就能達成預期甚至更深刻的效果。老屋與其他產業結合固然活化老房子甚至地方,然而如雨後春筍般林立的老屋酒吧、老屋咖啡、老屋民宿、老屋餐館等是否會因為時代的變遷、潮流的移轉使之消失於時代的洪流中呢?那麼老屋的保存與商品化之間究竟該如何取得平衡不致失衡氾濫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