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collection
yc-collection

8年級生, 商管人在科技業。曾遴選上MA計畫、外商世界500強公司, 目前任職於夢想產業IC設計。交手過韓系、中國財富500強、GG等客戶。專注於分享商管人求職及自我成長。未經同意請勿轉載。追蹤Medium首發。

新鮮人求職一次就上手,過來人最中肯十項建議(上篇)

(编辑过)
畢業季剛過,應景的題目來了!此篇囊括我如何從迷惘的商管碩畢生,殺出自己一條路,到目前任職的夢想產業IC設計的經驗傳承(Lessons learnt),整理為:找工作(上篇)及工作後(下篇)十項建議,過來人最懂!這不僅限於新鮮人,而是身為求職者都要知道,課本沒教的事。

畢業季剛過,應景的題目來了!此篇囊括我如何從迷惘的商管碩畢生,殺出自己一條路,到目前任職的夢想產業IC設計的經驗傳承(Lessons learnt),以及友人們(MA計畫認識的一群的工科同儕夥伴、商管及金融的國內外同學、文科朋友、公職…)跟我聊過的各種狀況。整理為:找工作(上篇)及工作後(下篇)十項建議,過來人最懂!這不僅限於新鮮人,而是身為求職者都要知道,課本沒教的事。(關於面試及履歷的大攻略,將在往後帶大家一網打盡。)

「如果當時有人告訴我就好了。」完全抱著這當年的痛點跟大家分享,一篇就讓你在職場得心應手,真心希望能有所幫助,也幫我動動手指,分享給更多需要的朋友。



1.求職前,請先了解清楚該產業「供應鏈」


台灣就業市場相對是較為單一,GDP的上修或下修,大概都得看半導體的臉色。
一回台灣,也因此就往需要外文人才的科技業找工作,然而,即使如此,依舊迷惘的我,還是聽進去了長輩們的告誡:工作要找穩定的、去考個公職,也去報考及唸書,但這讓我更加迷惘和衝突 — 那我為什麼還要出國念書?不是學士畢業就可以考了嗎?你不該怪罪別人,你本該為自己未來想辦法。


以科技業而言,觀察發現,工科的朋友大致知道自己的職涯發展,較有特定的產業目標。而身為商管的一員,你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先了解產業鏈,這間公司身在這個供應鏈中的哪一端?

大致有三個方向劃分,是你我熟悉的下游品牌端?或是中間角色的OEM/ODM/OBM、系統廠(廣義上,ODM/OEM亦算是最下游的客戶),或是上游的材料、電子元件、機台商呢?

而職位上,以商科舉例而言:業務是銷售,面對是下游的客戶;採購是採買,面對上游的供應商(之後會整理一篇詳細的科技業職稱名詞解釋),簡言之,請先了解這間公司在做什麼、它銷售什麼、需要採買什麼和商業模式。以及,該職位以後工作的對接窗口、可能會一起合作的單位,這能讓你開始找工作、甚至開始工作後,快速進入狀況。


2.學(經)歷重要,「你」是誰更重要


曾經我也有這樣的迷失,他跟我是同碩士及科系畢業的,那麼他找的到那間外商公司,我也能應徵的到。然而,全台灣及海外有不計其數的學校,每年有這麼多人畢業,一畢業,就是各憑本事。

對於新鮮人來說,學歷固然重要,求職是綜合評估,請把「你」本身放大,你曾經做過什麼、為什麼做、如何達成、想成為怎麼樣的人,以及你如何透過表達來闡述 這些事件— 溝通能力,是否能夠清晰地表明你的思考、邏輯 — 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專業,以及你的個人特質 — 主動性、執行力,你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展現出你是誰,這些對面試官來說更重要。


3.充分利用資源


回到求職本身,到底應該用什麼方法來更了解產業及職位真正的工作內容呢?很多人會只看到市面上成功的案例,但實際執行起來落差很大,而忽略了身旁的資源,身旁的親朋好友,即使不在科技業,在別的產業的模式(是代工生產或是設計研發?)及職位上的工作內容皆會有相似之處。從身邊的人去了解,也能了解到比較真實的狀況。


另一個方式是人際網路:LinkedIn,有觀察到,身邊幾乎只有在外商的朋友才會使用LinkedIn,它的功能其實非常的強大,你能夠觸及到非常多人,例如身邊朋友的朋友,若多了這層關係前去請教問題,對方也會相較願意去回答該領域或產業的相關問題。

坊間流傳一句話:「工作超過一定的資歷,你如果還在數字求職網上找工作,代表你的職場人際網絡有待加強,盡早開始建立,也是開拓資源的好方法,試想,如果你知道好工作,你會告訴誰?是朋友,而不是刊登上求職網。」除此之外,也能在上面找到面試官的經歷及偏好,善用這些資源,能對該職位的瞭解更深入,也能減少前後期待的落差。


4.刻意練習之必要


你常回答「不知道」、「好,沒問題」、「我願意學習」嗎?工作是一連串的「輸入」(input)和「輸出」(output)而得出的結果。在新人階段最多的會是「輸入」 — 提問力(坊間有很多相關的書籍可以參考)。

而在「輸出」(output),我整理了所有常犯的毛病,如下:



1. 絕不說「不知道」 2.拒當「Yes man」 3.精準回答 4.讓自己習慣「換位思考」5.凡事量化及條列式 6.不要把「學習」掛在嘴邊 7.交出有品質的成果 8.容易緊張的人在回答問題時,更要「慢慢說」



曾有同儕跟我說:「你怎麼能在這麼短的時間進入狀況,慢條斯理地說出這些」,我聽到這個回饋,其實很驚訝,畢竟這跟我的個性天壤之別(笑),這些都是可以透過刻意練習改變的。


「不知道」的狀況,一定很多,但是這不是一個在職場上任何人想要聽到的答案,這樣回答會讓人產生你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印象,你大可跳過這句,直接回答你覺得可能的答案,或是提供你覺得可能可行的方法;拒當「Yes man」,凡事說「好,沒問題」,雖然貌似聽話服從,讓人覺得印象好,但也代表著你在這個職位上沒有個人的判斷 — 即「批判思考」,加入自己的觀點及判斷才是這個職位上的價值;另一種情況是,不好意思說「不好」,就立刻答應,而在沒有完全釐清目標的情況下,去完成任務,花了時間卻做錯方向,一開始就要知道「為何而做」,多提問,確認與主管或是同事是否目標一致;我就曾被主管提醒過多次「精準回答」,數字是多少就回答多少,更不要加入「應該」、「可能」的字眼,透露出不夠自信的樣子,也會讓人覺得不夠專業;在工作上的溝通,要切記將事情量化,才能讓對方快速進入狀況;而身為新鮮人的你,每一天都在學習,不必再特別強調,對公司來說,如何能化學習為輸出才是更重要的;另外,在完成任務時,請再次確認,你是否交出有品質的成果?寫錯字、或是錯誤的訊息,都讓人增加不夠專業、無法信任的印象;我自己就是容易緊張的人,這曾是經驗十年的前輩教我很簡單卻實用的方法,深呼吸、壓低音量、慢慢說,慢慢說也能夠讓你邊說邊想。

以上的狀況,只要你換位思考便能立刻意會,如果你是主管,你會希望聽到怎麼樣的回答?這點看起來,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但是你是新人,可以犯錯,透過每天的練習,你一定可以越來越好,漸入佳境。


5.從起點布局,讓自己身處「好」的環境

待過六萬名員工與六百名員工的公司,這一點絕對是我工作後一陣子才觀察到的 — 原來,「好」的環境這麼重要。

面試時你一定常被問:「十年後你想成為怎麼樣的人?」白話文是,你想追求怎麼樣的目標?是安穩地做一份工作、專精特定領域、挑戰跨領域呢?不論如何都要盡早確定目標,你看著遠處的山峰,才能更快在起點時,畫出最適合的路徑,做出階段性的判斷,遠征之旅,需要時間。


身邊例子,國貿系畢業,部分會到業務助理的位子處理進出貨事宜,若是一份安穩的工作,這會是一個清楚的方向,但若你的目標是特定領域,如B2B業務,事實上,業務助理要爬到客戶業務(Account Sales)需要時間且實際做的事情不相同,你應該把起點擺在「客戶業務」,儘管起點不一定符合你當初的想像(可能因為你沒工作經驗,先到規模較小的公司),但你的旅程能少花一段的時間;又或者,工科的你總問我為何要讀碩士,碩士在科技業求職,職稱就是「工程師」,學士就是「助理工程師」,起薪一定不同,並且工作後的變因很多,並不像你在學生時期的單純,特定時間你一定能拿到學位,若市場有這樣的需要,會建議可以先補齊,因為,事情不是時候到了才去做—你還在畢業才找工作?離職才想下一份要找什麼?為了征服遠方的山峰,凡是都要事先布局。


何謂「好」的環境?如該文章指出,公司制度完善(假勤、職場安全)、健康的組織(人員異動、較為扁平的組織)、平等雙向的文化(上司下屬關係、跨部門關係),大家一定都認同,簡言之,這工作能不能在長時間裡,即使有千變萬化的狀況,依舊帶給你「幸福」?


「薪資待遇」並不在幸福企業的五項定義內,著名企業理論家,克雷頓.克里斯汀生曾說過:薪資是「保健因素」:類似衛生保健對身體健康的作用,去除有害的物事,有預防的效果(進入公司前談妥薪水,已經先打預防針),然而即使不斷改變薪資,你也不可能立刻愛上你的工作,頂多就是不討厭而已。


聽過身邊的大家的「職場八點檔劇情」,我才驚覺,我的職涯到現在從未遇過勾心鬥角和派系鬥爭,不曾遇過職場霸凌、不需要幫主管「揹黑鍋」、不用怕功勞被同事搶走、不擔心別人挖坑給你跳…原來,這有多難能可貴,如果要因為工作以外的事情,消耗了許多的精力,如何在工作上好好的發揮呢?事實上,一旦你進入好的環境可以避免掉很多這樣的狀況,好的環境會提供人性化且優於勞基法的福利,而較為扁平化的組織,利益及官僚降低,員工們更專注在工作上,扮演好該單位的角色。


該文章指出:扁平化組織的支持者表示,這樣的組織型態會賦予每一位員工更大的責任。一位主管要領導多位下屬時,就難以事事親力親為、微觀管理。扁平化企業也會更為靈巧,決策更迅速又能縮減成本。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就認為,縮減公司層級可以強化溝通,排除冗員。


既然,並非人人一開始就進去好的環境,就要好好布局,將此設為長期目標。當然,工作也不可能十全十美,若你最在意的是安穩鐵飯碗,也可能逃不了大環境有「老屁股不做事」的現象。



小結

工作不可能有十全十美,只有適不適合,盡早確立自己想擁有一個怎麼樣的職涯是一門課題,一定也要去做了才知道,開始求職、開始工作,仍舊能繼續地尋找及修正方向,同在路上,動起身子,我們一起努力吧。


👏你的分享及鼓勵,將是我寫出更多專業優質文章的動力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記得幫我拍拍手,Liker「化讚為賞」只要10秒鐘,
連結FB/Google就能為我拍手5下(完全免費),就能化為對我實質的獎賞鼓勵
動動小手,也幫我分享給更多需要的朋友
Medium/方格子/Matters同步更新,若想將網站置入在桌面成為app,IOS網頁底下的 ⬆ "加入主畫面"就能成為app囉!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