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
四季

🎻音樂推廣職人|自由寫作者✍️ 🎧音樂不是聲音的藝術,而是時間的藝術🎧

那些年我所追求的音樂...10篇有感

想不到竟也寫了10篇聆樂心得了

在書寫的這段期間,本人感謝所有瀏覽過文章甚至是追蹤那些年我所追求的音樂此標籤的市民,無論您是否每一篇都看完、是否喜歡古典音樂、分享的內容是否對您有幫助,或者只是純粹因為好奇而打開連結收聽,我都打從心裡感激各位。

就算您以前根本不聽也無所謂,但凡事都有第一次,很開心您的第一次有我參與

對了,還有許多無論如何都要拍掌鼓勵的朋友,更特別感謝@誰說編輯不讀書 前輩對我這個系列的贊助,以及@蔡艷秋 前輩對新人的大方支持,本人點滴在心頭。來到馬特市寫文除了我喜歡這個介面之外,也看見許多可能,因此一再邀請朋友進來這邊觀看,最後也有不少朋友加入了這個平台成了馬特市民,這是我最終的期望。

關於|聽音樂|這件事

提起"聽音樂"這件事,大概與許多人都一樣是從年輕聽到現在,也聽了幾十年,有的人一開始就聽古典,但我則是中途才轉往非流行領域而去,在此之前都是聽中文、西洋音樂居多。但,對於音樂的立場是:多接觸並願意去嘗試欣賞沒聽過的作品,現代音樂就是一例。

回想過去,聽歌如同家常便飯,就有空聽聽,沒空就K書但也放來聽當背景音樂,只是我萬萬沒想過在我長大之後會將"聽音樂這件事"變得如此慎重與期待。

如果你問我如何看待"聽音樂"這件事?那現在的我會很大聲的告訴你:在我眼裡,聽音樂這件事就如同是一種審美活動,而我則是透過重新播放的機制天天在實現這個過程。那麼既曰"審美"就必須用"心眼"來觀看,當作背景、走馬看花顯然並非正途。或許會有人問:聽音樂就是陪伴啊!不是嗎?我認為:是,但也不一定都是。

拜科技之賜,我們可以透過串流聆聽到品質極高的錄音演出,只要器材規格中上,聽到好音樂的機會其實非常高,這些年來我親眼見證了時代的變遷,CD銷售數字跳水式下降,雖然取得數位資料與聆聽更為方便,但我並不樂見這樣的轉變。即便這樣的變化,讓我寫音樂分享文非常有利,但是,相對的也付出更多的心力,原因是我可以找到同一首曲目,但不同版本來聽,因此每消化一首音樂、一個版本、一個演出、一個錄音,都可以耗去我許多心力。

每寫完一篇,內心就是歷經一次音樂之美的淘洗!

最近對音樂的敏銳度遽增,可能就是拜這10篇心得文所賜。由於每寫完一篇,我都需要大量聆聽、比較甚至閱讀資料,因此從以前一、兩家之言就下結論,到現在每每需要擴增至10家之言方能提筆,其中的版本取捨更是困難。但是,這就是一種審美過程,聆聽音樂挑選版本也可以說是一種審美的活動,就是透過我的審美觀跳脫出來的。

我跟@誰說編輯不讀書 分享過我的感受,這10篇每完成一篇都讓我感到氣力放盡,最近尤其厲害,我實在太小看這中間對自身的損耗,但卻每次都樂在其中,實在是無可救藥。因此我才在上一篇說:只要上帝還願意給我時間,我就會繼續書寫,直到祂覺得我煩為止。

完成這10篇音樂分享文,對我而言是一個里程碑,期待完成下一個10篇,到時再來分享,但接下來這10篇,我估計應該會多花一倍的時間。因為接下來我打算寫一點馬勒、拉赫曼尼諾夫、柴可夫斯基、德弗札克,希望這一些能如我所願。

最後來分享一首作品《烏絲.白髮》

這是在20多年前剛結束民歌手生涯時創作的一首傾訴愛情的情歌,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一首流行音樂創作,由大學吉他社學弟馬克自彈自唱,請大家來聽聽馬克學弟優美的歌聲!

《烏絲.白髮》
歡迎拍掌餵食,下回再來分享這首歌曲的創作由來好了。下次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