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
Yan

曾當電影節童工,成長於富德樓,做過傳媒、興趣班導師,兼職Marketer,現無正職,最理想做回自己。由Facebook到Medium,再伸延至Matters,寫別人的故事、寫自己的故事。 web: http://bit.ly/goislands

【Matters舊人打卡】低調地存在中

忘了在 Matters 多久,或許有一年,但都不過後知後覺低調地存在。 #舊人打卡

Yahoo Blog、Sina Blog、Google Blogger 等都有用過,不是已不存在,就是半荒廢了。有一陣子興起 Medium,可把文章轉為收費區,賺了兩毛美金,連手續都懶得打理。不過越來越少人,加上主要都是英文為主,華文的點擊很少,相比以前。另一方面,本來有開戶寫文的朋友,大多數都沒有寫下去。雖然近來以 Matters 為主,但 Medium 仍有一些獨家文章。

後來看到以華文為主的 Matters,我只當一文多投的存在,再加上我後來開了一個旅遊網頁
Go Islands 。雖然本業是 Marketer,但現實從來都沒有好好 Marketing 自己,只是佛系的低調存在,由初期只是貼文,每篇都有些微的拍手,彷彿到了後來寫多了一些抗爭相關的文章,多了其他的朋友觀看,到後來我也開始在這兒有所謂的社交,學習開 Like ID、委託等,但現仍在一個儲起不懂理財的階段。

有看到不少政治的文章,如早期很愛上 Clubhouse 一樣,可聽到更多關於緬甸等地的見聞。因為這兒有不少台灣人和中國人,至少有多地的當地日常文化,跟 Facebook 有不同的觀看點,我已經有男團疲勞,我不看娛樂版,每個黃媒卻以月計的抽水、分析文,洗版式一面唱好,光看標題我已覺得好煩。我不是 Fans,我從來都不主流,人長大了,不要對「偶像」有更多的期望,都不過是「工作」,如他們是同路人也是人性,即使不表態,要當個暗黃也沒有大問題。老實說,香港本身很難養起自家娛樂圈,別單說黃圈。Matters 至少還我有個喘氣的空間。

除了這兒的精選文章,也有看過一些新人,了解一下 其他市民,才發現我朋友不多,拍手亦很少,別人的多,不一定是文章出色,可能只社交較好。我見識到一件小事情,友人說 YouTuber 怕別的平台偷片賺了點擊,所以要不停提起自己的名字,相當「公主病」。原來文章也有這樣的出現,不知是怕別人偷文還是「王子病」,不會用「我」,每次也用自己的別名,看了兩段已受不了這類的牙痛文,更別說是香港人,自戀是不分國籍。

如果要用文字賺錢養自己,或者要學會光合作用。

Liker.social 很好玩,比 MeWe 更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