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盐
盐盐

北美的亞裔作家:韓國篇

週末去了一趟H Mart,買了很新鮮的青花魚和黃魚,分別只要3刀和7刀,魚都已經處理好內臟,直接在鍋上煎,就可以吃。

H Mart是美國最大的亞洲連鎖超市,以韓國食品為主,H是「Han Ah Reum」的簡寫,在韓語裡是「手臂抱滿了東西」,有滿載而歸的意思。H Mart裡面有琳瑯滿目的韓式魚餅、泡麵、泡菜、海苔、糯米年糕和各種小零食,還能找到真空包裝的蔘雞湯。也經常能看到妝容入時的韓國阿姨從容地從冷藏櫃搬下一桶桶剝好皮的生蒜放進購物車。

說起大桶大桶的去皮大蒜,在首爾出生的美韓混血歌手Michelle Zauner在她的回憶錄裡Crying in H Mart寫過,H Mart是「唯一一個能找到一大桶去皮大蒜的地方,因為它是唯一一個真正了解你的族群所吃的食物需要多少大蒜的地方」。

Michelle Zauner

33歲的Zauner一直是獨立樂團的歌手,直到出版了回憶錄Crying in H Mart,跨界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家。這本書在2021年逢美國的亞太傳統月問世,火到什麼程度呢,只要路過書店,就能看到這本紅色封皮的書擺在櫥窗裡,一年裡有38個星期上榜《紐約時報》的最暢銷書單。

Zauner的媽媽來自韓國,爸爸是美國白人,她有一個白人的名字,英語是她的日常語言,但她卻被劃分在少數族裔的身份中。她歸從了白人社會的主流文化,對母親東亞式的嚴格管教和護膚美容方面的教導,她都嗤之以鼻,格外嫌棄。但是,一個「外族」的母親和其所代表的文化,又為她提供了一層安全網。就像她在書中寫到的,在美國長大,媽媽的食物是她永遠可以退居的港灣——因為她可以選擇要,或者不要。經歷了漫長的叛逆期之後,她開始照顧身患癌症的媽媽,學習製作傳統的韓國料理,但她做的料理,病重的媽媽已經吃不下了。在書裡,她描繪了這種沮喪:她嘗試延續母親的文化血統,卻失敗了;母親給了她身份與自由,但她卻無法反哺。於是,H Mart的貨架成為了她通往過去的時光機。

Zauner在大學讀的是創意寫作,除了音樂事業,她在五六年前就開始陸續發表與其雙重身分相關的文章。而Crying in H Mart,最早是2018年她發表在New Yorker上的一篇同名短文。這篇文章發表之後,被出版社Knopf看中,簽了書約,成為了今天的暢銷作品。

David Chang

提起與韓國飲食相關的寫作,我想起在弗吉尼亞北郊出生長大的韓裔廚師David Chang。其實把他歸為作家有點折煞他作為世界名廚的專業地位,但他一來創立了美食雜誌Lucky Peach,二來出版過自傳Eat a Peach,把他歸在文字創作者之列,也不算太過分。

嚴格意義上來講,David Chang算做朝鮮移民的二代。他的父母都来自朝鲜,妈妈出生于开城,爸爸出生于平壤,朝鮮半島一分為二之後,夫婦先逃到了韓國,爸爸再從韓國抵美,落腳在紐約的餐廳洗盤子為生,1965年美國排亞的移民法案廢止,1968年移民與國籍法生效,媽媽到美國與爸爸團聚,夫婦在華府近郊的弗吉尼亞阿靈頓開小賣部,生下了David Chang。

所以對於移民身份的糾結,也纏繞在David Chang的寫作中。他在Eat a Peach中寫到自己患有躁鬱症,「我心中始終有把怒火」。他開餐廳後,手下的人哪怕有一點失誤或漫不經心,「就能讓我變成抽搐、暴怒的一團火」,「捶牆」,「或者一拳打在不銹鋼的料理台上」。他說自己「很想把這一切怪到恨這個字的頭上」,他覺得「恨,作為韓文裡的一種情緒,沒有完美的英文對應」,「可以想像是掙扎、躁動、哀傷和怨念的結合體」,「是在二十世紀,日本佔領了韓國之後,韓國人無論在世界各個角落,都會帶在身上的那種哀怨與憎恨,這種情緒代代相傳,定義了係出韓國文化的藝術、文學和影視」。

David Chang是舊金山獨立文學雜誌McSweeney’s的粉絲。2011年,他和McSweeney’s的記者Chris Ying、紐約時報的記者Peter Meehan一起創立了美食雜誌Lucky Peach,並透過McSweeney’s出版發行,希望秉承McSweeney’s的熱忱詼諧之風,書寫美食。雜誌創刊號的封面是一個廚師雙手提起一隻生雞,雞屁股正對讀者,和印著優雅擺盤照片的傳統美食雜誌大相逕庭,因此一度相當成功,後來還出版了中文版雜誌《福桃》。2017年左右,雜誌的英文版關張,並非紙媒衰退,而是死於內耗,三位創始人之間也鬧得十分不愉快。

雖然雜誌不在了,但是價值永存,現在Lucky Peach的創刊號,對,就是印著雞屁股的那個封面,收藏價格已經超過了1300美金。

Min Jin Lee

Min Jin Lee(李珉貞)因為小說Pachinko因為最近被Apple TV改編成電視劇,曝光率非常高。

她出生在首爾,七歲隨父母移民美國,一開始走的是亞裔好學生路線,畢業於耶魯大學,又去了喬治城大學念法律,然後在紐約做執業律師。因為身體原因,她退出了工作強度超級大的法律行業,轉型成為作家。起初寫書評、食評和短篇小說比較多,發表的作品也不算太有體系,直到2007年出版首部長篇Free Food for Millionaires,主題是在紐約經營洗衣店的韓國移民父親與常春藤名校畢業的女兒之間的矛盾。這本書的版權被Netflix買下,也有望搬上流媒體。

Pachinko寫於李珉貞旅居日本的四年期間。故事從日本殖民朝鮮時期開始,朝鮮少女與日本富商墜入情網,少女懷孕後才發現富商已有家室,後來隨一位牧師來到日本,由此展開的一段長達四代人的家庭史詩。最近聽了李珉貞接受加拿大CBS Writers and Company的訪問,她說自己對在日朝鮮人社群的興趣由來已久,因先生工作調動搬到日本之後,便進行了許多訪問,而這一社群身份之複雜,譬如有在日韓國人和在日北朝鮮人,也有世代生活在日本、完全不會韓文、但沒有歸化、仍持韓國身份證件的韓國人,令她自慚形穢,「沒有人的故事可以一言以蔽之」。

Pachinko其實是日本的一種賭博遊戲,通常設在彈子房裡,門口有五光十色的霓虹燈,音樂閃爍,彈子球放進遊戲機,拉動手桿就可以玩。在很多日本人眼中,朝鮮移民都是底層遊民甚至流氓,他們經營的彈子房遊戲,也是罪惡的一種象徵。

有時覺得很多人和事看似不相干,但卻是相互聯繫的。讀David Chang的作品時,他曾提到自己的父親成長於日據時代的朝鮮,上的日文學校,生活習慣皆是日式,甚至不吃朝鮮的國民食物——泡菜。而Michelle Zauner的樂團其實叫做Japanese Breakfast(日式早餐),她說把美國人的早餐和具有遠東情調的日本結合在一起別有異域風味,也有戲弄之感。David Chang筆下的「恨」、與Michelle Zauner筆下的「念」,或多或少也和Min Jin Lee的Pachinko曾有交會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