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a
Jana

writer

談話與讀書雜記01


1:人類總是掙紮的,在一定時期,各種不同的人總會一起努力改變世界;而也總會有篡取努力的利益集團。也許問題在於,一個人不可能脫離眾人而發生改變,一個人活得更像人,人的連結也才會改變。而這些不是談來的,是思想和行為的真正付出和轉變而來的。


2:現在我們能做的,只是微觀世界的努力。想像我們自己是一棵草,我們長得好,會改變周圍的草、土壤、昆蟲和鳥兒的生命。我們保持交流和做事,是希望我們可以觸及到的人們,他們的思想和生活的日常行為,可以因為和我們的交互而發生變化;甚至有時候,給他們的思想和情感提供一些支撐。這是主要的。


3:【略】舉個例子,譬如國內的米兔和在米兔運動中的各種參與者,他們中的立場、思想、做法、動機,我覺得有許多很嚴重的問題。但是我是站一個立場的——因為需要這個公眾場域的聲音,它會和其他人共同震盪,觸發影響許多人的意識。一個運動,必然有許多的陰暗面和錯誤之處,但是它的主旨代表的東西,像旗桿一樣,需要扶着樹立的。所以,我覺得,我們應當還有一個為公共空間效力的義務,而這一點,在【略】極☺權社會中,是最徹底被主動配合消滅的空間。它的後果是最嚴重的,滲透到整個集體的意識、潛意識、道德、行為、語言的所有方面。


4:但是我覺得即使是一個主張是對的運動,因為它是眾多思想和人的匯集,也不可能都是對的。我覺得,弘一法師一句話,應當是最高的政治準則,那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為什麼呢?就是不會為任何運動、群體、人,放棄善惡的準則和堅守。譬如,一定會大聲說出,反對對普通人的暴力;反對人的區別和歧視,反對對左派右派任何思想不加辨析和批評的使用,等等。人應當在世界中有擔當,但是這種擔當如果不想成為工具和傷害,必須有毫不懈怠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批評。


5:這幾個層次,基本上就是我現在對世界的看法


6:派別是抽象的。那麼,【略】派做了哪些具體的好的事情呢?【略】派失去民心,是相信利益和權力,相信某族帝國權威的失敗,是對濫用公權暴力的支持的失敗。這是發生的具體的情況。如果說他們以前做過什麼有利人們有利社區的事情,那首先要拿出來看是什麼?這些事情背後的結構是什麼,想要塑造什麼樣的社會和公民。而這些以往的好處,為什麼現在不起作用了?對【略】的感受和判斷,又有多少來自和那個地方生活的人的直接交流和接觸,而不是從媒體上看到和拍腦袋的呢?


7:一個人想得深刻徹底,有勇氣做事,不苟且不掩飾,永遠都會被大多數人排斥,當作極端——魯迅的例子不是最好的說明嗎?


8:今年和一位朋友談話,他談到,支持左派藝術機構建設豐富社區的努力,但是自己有所保留。為什麼呢?因為他認為左派對自己的思想資源、歷史資源缺少批判性認識和反思。這些資源中很多東西是傷害性的,造成集體創傷的。沒有對這些思想資源的批判性辨析,沒有重建這些資源與過去和現在的關係,也就是說,它歷史的資源方面哪些仍然有效和成立,哪些是必須被拋棄批判的,而引用的歷史資源在當下是什麼樣具體的意義和用法,有什麼樣新的意義和方式。其實,可以說任何一種借用發揮的思想資源,都應該經歷這樣的批判性轉化和吸收的過程,要有清晰的概念陳述。如果不能與集體意識既有的概念進行辨析和重新連接和揚棄,就會造成意識的混淆不清。思想的明晰和言說的細緻誠懇是非常必要的。要聽各種不同的聲音,並且,在期待多樣的人轉變之前,首先,自己用心看顧了不同的意見,自己發生了轉變,自己成為更好與他人溝通和連接的一個點。


9:皮埃尔-菲利克斯·伽塔利(Pierre-Félix Guattari)在與苏·罗尼克(Suely Rolnik)等人合著的《巴西的微觀革命》一書中 Molecular Revolution in Brazil (1986),有一段話談論文化的三個層面:

“文化“在歷史進程中有三個不同的意義:它最古老的意義在“心靈培育”(cultivating the mind)這樣的表達中出現【注意:這句話和中國古代思想中的“修身”有平行的位置,但是兩者不一樣。mind(心靈)和記憶、意識、有關係的思想、想法、感受,它的位置在大腦;而東方將這樣的記憶、意識放置在“在身”這樣的位置。】這是意義A,我稱作“價值文化”,因為它與決定誰有文化誰沒有的價值判斷相聯繫;或者說一個人是否屬於一種文化環境。第二個語義核,意義B,擁抱其他與文化相關的特點,我稱作“集體靈魂文化”,與文明同義。在這個意義層面上,我們不再有擁有什麼或者不擁有的二元對立:每個人都有文化。這是一種非常民主的文化:每個人都可以宣稱他/她自己的文化身份。那是文化的一種先天性:人們談論黑人文化、地下文化、技術文化,等等。那是一種非常模糊的“靈魂”,很難把握;而在歷史的進程中它將自己交付給各種各樣的曖昧模糊,因為它這種語義維度在希特勒的政黨中,如”種族“(Volk)這種觀念中出現;也在無數致力於重新獲得他們的文化和文化背景的自由運動中出現。第三個語義核,意義C,與大眾文化相聯繫,我會把它稱作“商品文化”。這其中沒有像意義A和B中的價值判斷,也沒有或者很少文化的集體地帶。文化全都是資產:全都是事業(比如文化中心),所有關於它們的運作的理論的、意識形態的參考資源——簡而言之,在特定的市場或金錢流通或國家部門中配置的,效力於語義物的生產的每樣東西(譬如圖書和電影)。這種文化像可口可樂、香煙、汽車、或任何其他東西一樣流通。

翻譯這段話,一是因為伽塔利對我們日常泛泛使用的文化概念進行了辨析。他揭示的相互聯繫而共存的文化的豐富層次,可以增進人們對使用文化概念時細微辨別的認識。而另外,更重要的是,這段文字提醒我們,意識和觀念在有豐富而矛盾的歷史沉積的當代社會,概括而籠統地使用,會非常有害。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