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光计划
寻光计划

基于唐山案,女权聊性别暴力

关于性别暴力迷思、情绪出口、性别对立和改变

前言

河北省唐山市男性集体暴打陌生女性,此事成为近期最受关注的社会事件。

6月10日凌晨约2点40分,唐山市一家烧烤店内,一名男性走近几位陌生女性的餐桌,抚摸其中一位女性的背部并使用侮辱性语言。该女性强烈反抗。男性及其同伴恼羞成怒,殴打拖拽当事女性和她的朋友。涉事影像被广泛传播,引发各种辩论。

基于此案,我们想讨论以下问题。性别暴力事件存在哪些迷思?有关部门的回应模式是怎样的?引发公众热议的性别事件有哪些特点?如何看待不断升级的性别对立?公众情绪的出口在哪里?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问题1:  看到唐山打人案,第一时间想到什么?

❄️冬天:跟危险错身而过的我们

我不敢把唐山打人案的视频看完,只能看文字转述。它勾起了我对中年男人的害怕。在过去三十年的人生里,我感到自己跟危险错身而过。

十三岁时,我和男朋友搭乘公交。车上一位中年大叔挤来挤去的。我那时候是小太妹一样的人物,我说了一句粗话。他暴怒,一巴掌打在了我男朋友的脸上。我惊呆了,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攻击两个13岁的初中生。男朋友非常不可思议地看着我,车一停,他把我扯下去。他很生气地跟我说,不可以骂中年男性,把他置于危险之中。

我还想到“成都火锅店肖美丽反对邻桌二手烟”一事。不管是我遇到的公交大叔,还是肖美丽遇到的抽烟男,如果他们再肆无忌惮一些,我们可能就会被暴打。

✌️ZY:公众讨论止于惩罚某个施暴者

我也没敢看完视频,看文字新闻已经让我想起很多回忆。

两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在北京坐网约车回家。我上车没多久,坐在后座的拼车男乘客开始言语性骚扰我,问我多少钱之类的。司机有一些举动,但不敢明确制止。我很生气地说要报警。后来,男乘客认怂。

2018年,我的室友加班后回家。晚上11点多,她从北京三环内的一个地铁站走出来。有个陌生男子一下把她扑倒在地。她奋力挣扎后,那个男人才跑了。这些回忆像流水一样涌出。

唐山打人案不断刷屏,大家很愤怒,但我觉得很累。对于情况严重、视觉震撼的事件,公众讨论基本止于处理某个案件的施暴者。对我们身边常见的家暴、性骚扰等暴力事件,大家好像没那么关注。我们要科普很基本的反暴力内容,要和男权者辩论,要在网上吵三百回合,不知道这种无限制的循环什么时候结束。有时候会想,难道公众的记忆是草履虫吗?

❇️王芳:看到性别暴力的结构性

我想到2014年的山东招远“麦当劳杀人案”。因拒绝将电话号码给陌生人,一位女性就被打死了。因为麦当劳员工的不作为,当时有女权主义者发起呼吁,要求麦当劳负责。近年来,女权主义者不断被删号、禁言。但是,在暴力事件发生时,我们还是希望有人为此负责。

有太多性别暴力事件发生,很多女性会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我们能看到,女性被骚扰、被打不是单一事件,而是结构性的性别暴力,甚至是性别恐怖主义。


问题2:  性别暴力事件存在哪些迷思?有关部门的回应模式是怎样的?

❄️冬天:性别暴力事件的循环模式

热议的性别暴力事件有一套模式,它是一个环状流程图。首先是发生性别暴力事件;其次,公众非常愤怒,女权主义者发声;接着,有关部门介入惩罚施害者,比如丰县事件的董某民、吴亦凡;最后,舆论攻击女权主义者。这个模式反复出现,消解女性的反抗,分裂女性,将发声的女性转为被攻击的对象

每次性别暴力事件出现,就会有很多声音要女性学防身术。但现实是,如果女性不是“完美受害者”,如果我们回击、反抗,如果我们没有非常明确的证据,我们就可能会陷入不利的境地。比如,警方可能会各打50大板,将事件认定为双方互殴,让双方和解,更糟糕的情况是两方被判寻衅滋事。

性别暴力事件循环模式图

✌️ZY:男性会被偏袒

肖美丽写过一篇文章《炮友违约不带套内射,事后称自己有艾滋——报案实录》,讲述她陪同一位性侵受害者报案的经过。看这篇文章,我们会发现,男人不需要是黑社会,也能天然得到偏袒。为什么说性别暴力具有结构性?因为性别暴力由施暴者的肆意妄为、公安部门不作为、司法不健全、网友荡妇羞辱等要素构成

遇到骚扰后,我为什么不报警?因为我知道这是浪费时间,可能没有好的处理结果,很可能还受到二次伤害。我相信很多女性也是一样的想法。很多人不报警不是因为不勇敢,而是因为反抗结构性的暴力太难了。但如果有人要为自己讨公道,我想我们要给她一些支持,比如帮忙转发。舆论支持至少是我们可以做的事

❇️王芳:改变的过程是不透明的

2020年,女权主义者曾呼吁在刑法中增设“利用权势性侵罪”。同年,刑法增设了“特殊职责人员性侵罪”。女权主义者做过很多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法律。但我们也发现,我们很难参与制度性改变的过程,因为改变的过程是不透明的

女权主义者一直希望推动防治性骚扰机制的建立。结果,教育部在2014年推出针对高校教师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老师性骚扰学生的事件里,施害者被学校惩罚的理由是师德不合格,而不是实施了性骚扰。

公权力的内在逻辑可能是暴力性的,我们怎么跟暴力性的制度、机构建立关系?我们如何寻求有关部门的责任?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向公权力问责的过程。


问题3:  引发公众热议的性别事件有哪些特点?

❄️冬天:结构性问题被特殊化

引发热议的事件往往都引起了大家的愤怒。

我观察到两种情况。第一,结构性问题被特殊化。比如,舆论会将某个施暴者视为变态,忽略结构性的原因。这会让我们忽略日常的性别暴力事件。

愤怒是必要的,它是一种朴素正义。但是,有时候愤怒会用错地方。唐山打人案中,有很多人网暴烧烤摊的店主。比如给她打骚扰电话、发辱骂短信,甚至在她店前摆花圈。隔壁烧烤店老板也被骂。还有人曝光施害者家庭里其她女性的信息,还留言“我会好好照顾她们”。这话一听就很恶心。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体制性厌女的问题。大家沉浸在厌女的文化中,使用厌女的语言攻击女性,从而保护了厌女文化。

第二,大家的愤怒缺乏行动出口。愤怒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入口,但在审查、恐惧种种原因之下,大家只能停留在愤怒里,没有行动出口。我们就很难一起推动社会往前走。


✌️ZY:愤怒会被收编

愤怒会被收编。热搜事件通常都有完美受害者,往往比较耸人听闻、血腥。但我们要警惕把这类事件等同于性别暴力本身。举个例子,我们身边的家暴、性骚扰能上热搜吗?能得到积极处理吗?能够得到一些哪怕是微小的支持吗?

惩罚某个施害者是不够的,性别暴力其实是女性的日常生活。我们要追问的是,如何改变性别暴力的文化

❇️王芳:舆论会挑选完美受害者

这几年引起社会关注事件里,还有一个特点是当事女性的失声。方洋洋、拉姆、小花梅,因为没有声音,所以称为完美受害者,大家都能为她们代言。这个视角其实对女性的弱化。有朋友说,她们最后成为了符号。虽然女权主义者提出“我不是完美受害者”,但是,社会舆论其实会挑选完美受害者


问题4:  如何看待不断升级的性别对立?

❄️冬天:男性不停给国家拖后腿

国家很努力地营造男女和谐的氛围,希望大家多恋爱结婚生孩子。但是,有些男性不停地给国家拖后腿。都是男人不停地在伤害女人,到底是谁制造了性别对立呢?

✌️ZY:设置女权议程,不被带节奏

这几天朋友圈疯传《男性可以为女性做的35件事》等文章。我想到此前的一起幼女被性侵的案件,当时很多男性发表“哥哥来了”等言论。我就想,你们好意思说得出这种话?你们平时能不能少在女性朋友面前开黄腔?女性朋友被性骚扰的时候,你们会出来制止吗?看到女性当街被打,你们能报警吗?男性朋友请尽量闭嘴反省自己,这是对女权最大的支持。

性别是被建构的一种概念,不能性别本质论地认为所有男性都是施害者。但是,所有的女性都是性别暴力的受害者。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性别问题。

性别对立是一个陷阱,让女性不停地澄清。澄清了也没用,我们没办法说服他们,却被拉入口水战的泥潭。我们不要被带节奏,要设置自己的议程。


 问题5:  如何寻求社会改变?

❄️冬天:冲破被动等待,寻求各种解决路径

我看到一则视频。新加坡的街上,有一个男人拿刀砍一个女人。很多旁观男性把垃圾桶、桌椅等各种物件扔向行凶男性。唐山打人案的视频里,周围的男性并没有阻止这起事件,有网友说唐山没有男人。但我认为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需要能力和意愿

我们的社会缺乏鼓励人们保护自己的文化基础。大街上,随处可见官方标语:遇到诈骗要报警,遇险不要麻木自救,不要恶意返乡,不要恶意讨薪。公权力垄断了人们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权利。我们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被治理的对象。没有意愿,我们很难发展出保护自己、保护别人的能力。

不要把矛头仅仅指向某位实施暴力的男性,我们要看到整个结构如何在方方面面规训我们。此外,METOO也是一种非建制的思路,绕过体制,将事情经过直接发出来。女性绝对有资格要求体制外的路径,用各种的方法推动事情解决

我们看到有一些女性冲破等待救援的角色,她们为自己发声,她们共情受害者,她们采取行动保护别人。她们真的非常棒。

✌️ZY:反对性别暴力从日常小事做起

不仅要看见新闻上的大事件,我们还应该把目光看向身边小事,比如说转发支持、帮忙报警等等。和性别暴力对抗的这一些小事,能帮助到某个具体的人,能让自己摆脱无力感,还能团结社群。

在科普反对性别暴力的理念时,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的听众并不是那些指责你性别对立的人。性别暴力非常普遍,很多人都经历过。很多女性都不需要你去说服。你可能转发了一则新闻,或说出自己的想法,她很快就会认识到性别暴力是结构性。我们的行动可以从日常生活一点点的小事做起。


 问题6:  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王芳:女性被看见的空间

社交媒体会产生寒蝉效应和夸大作用,它会让我们很难看到自己的同盟。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是失声的,也有很多人会思考社会议题,找到这些人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年,我在一个很偏的小城市征集反家暴留言。一位中年女性走过来,讲述她的经历。她可能也很少跟别人讲,当时我觉得非常感动。提供一个女性被看到的空间是很重要的。

❄️冬天:小成功

另一个自我赋权的点是——小成功。小成功是指,一个人在她所在的家庭、社区、企业去推动一些变化,例如帮助被逼婚的表姐妹,作为HR打破公司只招男性的规则等等。

这一些小小的成功有很大的意义。它传播出来会让人知道,有很多女性在努力,而且可以成功。我们要多讲、多写、多实践一些小行动,不仅能自我赋权,还能鼓励其她女性。

✌️ZY:相信自己的力量

好几年前,有一个被叫停的反性骚扰活动。我和活动参与者聊天,我以为大家会很沮丧。但有人对我说,但凡有一个人被影响,那都是值得的。我受到了非常大的触动。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了解了很多事后,我被影响成为同路人。

2018年METOO开始前,很多人觉得女权运动难以为继。但谁知道METOO开始了,一个案子影响一个案子,很多女性站出来。这是因为很多女性在觉醒。大家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其她女性的力量,不要太绝望。

❇️王芳:成为改变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思考,如果你周围的人无视正在发生的暴力时,我会怎么做?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比原来多做一点点?

过去的十年中,女权主义者在增多,女权主义的声音在扩大。下一个十年,我们或许会看到新的改变。重要的是,当我们希望社会改变,那么我们要成为改变的一部分,而不是期待改变自己发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