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I
AOI

关注领域:日本、人文、社会以及民族问题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网文转移,7月5日前被豆瓣删帖)

简单说几句关于苟晶的事的看法。

这几天网上有很多所谓反转、所谓当事人撒谎之类的话出现,说实话第一时间我是很吃惊的,因为事情就白纸黑字在那里,顶替就是顶替,人家说的全是事实,哪里撒谎,哪里反转了?然后仔细看了下各个言论,发现大致有三种,一种是首先有组织的业务人员,比如我昨天广播挂出来那个微博账号,那种显然是拿钱办事;第二种是没有仔细看材料,被第一种人误导;第三种是看了材料,但是观点不同。第一种没啥好说,也不犯不上生气和辩论,人家就是没心没肺的工作而已。这里主要是想与第二种和第三种观点的人商榷。

1,关于“反转”。这次事件引起所谓“反转”最大的素材,是当事人直播的一段几十秒的截屏,对所谓“夸大其词”的说法。我看到这一段第一个反应,就是想到去年某东案,受害人和律 师的电话录音,被掐去了女孩长时间的沉默、哭泣,“我不知道”等话,截头留尾误导听众,仿佛真是在“敲诈”。当时也是很多人说反转,直到完整录音被放出。这一段素材也是如出一辙,没有上下文,就这么一句没头没尾的话,传遍开来。诡异的是,我力所能及搜遍各大网站,都找不到完整的视频,完全不知道上下文语境。但是即使如此,也可以看到,在她说这一小段话的背景弹幕里,所有发言的人都是在支持她,鼓励她,提醒她小心不要被人害等等,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该想想,为什么当场听直播的人听到这句话,竟然都没有不会像断章取义听到这句话的广大网民那么愤怒,而还在不断地发支持她的话,按理说他们应该更愤怒才是,怎么会反应截然相反?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上下文语境是完全不同的。而那个观看了整场直播,最后也只能挑出这么个掐头去尾留中间的片段来丑化她、抹黑她的“人”的用心,就更加显而易见。

对当事人的发言断章取义,扭曲原意,其实是一种很简单,也很常见的媒体操作手段。转一期最近挺火的粤语脱口秀节目(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x41157K2?zw)里讲到这种操作(空降1:30到2:30这段)。

(补充:一天后苟晶本人转了完整视频,验证了我的看法,果然是高度断章取义,误导扭曲,可以对比一下两个视频:

网上流传极广的断章取义视频:

http://t.cn/A6y2RGmY?m=4522889729164878&u=1874361623

实际上的完整视频:

http://mbd.baidu.com/webpage?type=live&action=liveshow&live_type=review&room_id=3741141696)

但很遗憾的是,扭曲的视频已经传遍全网,但完整视频放出来后,却没有几个人耐心看完,因此舆论一边倒的情况并没有转变。这一扭曲事实的常用手段值得大家今后警惕。

2,关于“撒谎”。批评当事人撒谎的两个点,一个是说她夸大自己的成绩,一个说她夸大了“老师带了几个壮汉”来的事实。

第一点,我其实挺难理解这个质疑的,姑且不说调查结果是真是假(众所周知,牵扯利益太多,真心要弄其实应该学反 贪调查让其他省份的调查组跨省处理),而就算她考试成绩真的不是那么高,人家事先又不知道调查结果,平时考试成绩又是好的(这在之前新闻调查她同班同学等都得到验证了),怀疑总是正常的,这哪里说得上撒谎?而且分数不高就不配给调查了?更何况就算不高,最后被顶替总是真的吧,后面那么多利益链总是真的吧?这些利益链坑害的人,总不止当事人一个吧?从结果来说,就是一件好事,这些质疑的人到底是啥不满?是伤害到了谁的利益?(就像当事人所说,你们又有什么损失?)理解不能。

第二点,据说这位老师其实只带了他儿子来,这个人数的真实性待考(真要人家说啥你都信,那也没办法)。姑且算它是真实的,其实这也很好解释。稍微研究点日 本战 争责 任问题的人,都知道中日之间一直存在对“南京大屠 杀”死亡人数的争议。很多保守学者或者不是那么保守,但是拘泥于现有证据分析的研究者,都会对这个“30万”的数字存疑,在这个问题点纠缠下去,整个论争的焦点就变成了对这个人数的确认,而不是对这个罪行的反省。但是比较有良知的日 本学者都会说,不管人数多少,屠 杀是确确实实的事实,纠缠于死亡人数背后的心理,其实是对罪责的逃避。其中以沟口雄三的发言最具有说服力。沟口先生说,“30万”这个数字代表了中国人的民 族记忆,值得被重视。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国家遭到侵略,少女被入侵士兵强 暴,事后她控诉说:她被强暴,那个强暴她的士兵有两米多高。战后审判中战败国承认入侵的事实,但拒绝这个被强暴少女的指控,理由是他们的军队没有二米多高的士兵。但事实上,大家都清楚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少女的心理恐惧完全可能产生士兵是巨兽的形象,这是比准确的身高记录更真实的心理与感情记忆。日本历史学界拘泥于“30万”的所谓科学态度,不仅是不承认感情记忆的价值,而且是一种把事件非历史化的共谋行为。”

同理,在当事人的处境下,这个记忆细节出错,也是很正常和可以理解的,绝不应该成为苛责的对象。

3,关于“侵占公 共资源”。这一点也是让我觉得非常莫名其妙的。整天霸屏的那么多明星绯闻、综艺热点,怎么就没人出来说“侵占公共资源”,而当事人出来说了两句,而且有利于未来所有高考学子公正公平的事,就变成侵占资源。仿佛当事人不说话,背后就有无数被顶替 案能够声张,问题是,有吗?我们看到的恰恰相反,正是当事人出来说了自己的事情后,很多人在网上、自媒体上说出了自己和身边人被顶替的事实,正是接着她的事情撕开一个口,让更多黑暗被看到。倒过来,这个撕开口子的人反倒被看成堵住口子、占用公共资源,还有比这逻辑更混乱的事吗?更好笑的是有人还把陈春 秀的事跟她对立,这个哪茬跟哪茬呀?从最普通层面上看,也知道这两位当事人是同一黑幕的受害者,站出来的人越多,力量越大,显然是相互呼应,相互促进的事,怎么就成了对立了?还要说当事人去向陈道歉?说再准确一些,应该是后者向当事人道谢,一则是她的出现增强了事实的说服力,二是她站出来把更多的矛盾和压力都转移到自己身上,反过来网上对陈的攻击明显变少(可能有人还记得之前有说陈是2000元卖了自己学籍的谣言)。这种故意把不对立、相互促进帮助的群体搞成对立,分化受害者的手段其实也是很常见,比如通过口头上的维护家庭妇女来攻击职业女性,通过口头上的维护农村女性来攻击城市女性的平权要求,都是这一逻辑下的常见伎俩。

更进一步来说,当事人出来说话,不仅不是侵占公共资源,而是公共资源最合适的用法。因为更多的受害者都是沉默的,因为害怕和种种原因,而正是站出来的少数人,才会给沉默的大多数以勇气,才有可能也站出来维 护自己的权 利。换而言之,保护了发声者,才是保护更多弱势群体潜在的发声权 利。

4 关于“完美受害者”。这一点有很多人驳斥过了,应该把对受害者完美的苛求放在加害者身上,以及对事不对人,等等。但我想说,这件事上,当事人不仅仅不是“有瑕疵的受害人”,更是一个具有道德高度、勇敢、值得敬佩的现代公民。她唯一的“瑕疵”,仅仅只是情绪上的少许失控,没有其他——既没有撒谎引导大众,更没有故意侵占公共资源。从一开始她站出来,我其实就挺震惊的,因为对她来说,这明明是一件一眼就能看出没什么好处,反而极其危险、会引火上身的麻烦事,她既不能再去上学,也不能要求什么赔偿,反而要触 犯一堆利 益集 团,承受家族和组织上压力,实在是何苦呢?有人说她这是在吸引流量为自己谋求利益,但是稍微有点思考能力的人都应该知道,这点微不足道的三分钟热度关注,和今后她一直要背负的压力,包括现在我们也看到的谩骂、抹黑、千夫所指比起来,根本算不上什么利益。

又想起丸山真男曾撰文为那些60年安保斗争时站出来的市民辩护,当时也是有些媒体人说这些市民是在吸睛投机,丸山真男则说,比起一时的聚焦,这些市民今后要在工作、生活中遭受的打压和损失要远大得多,一个真正的投机者是绝不会做出这么亏本的买卖。因为自身的矮小,所以看不到他人的高尚动机,尤其这个他人并不是什么名声显赫的大人物,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市民时,是更困难的。当当事人说不要道歉,只要“正义”时候,我是被震动到了。所谓大隐于市,有些人如果没有遇到事,也许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但当事情出现在TA面前,TA的行为才展现出TA不同于常人的可贵的一面。当事人就是这样,那么多被顶替者,只有她站出来,顶着可以预见到的巨大压力,做这件引火上身的事,就是为了让更多学子不再重蹈不公的遭遇,她所作所为不仅不是不堪的,而是配得上高贵这个词。而无法辨别出这种高贵,只能说是受自己的矮小所限。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一事件也是一面镜子,让每个人从对它的判断中看到自己的深浅。

5 关于恶意引导舆论。由于我很少去微博,也是因为这个事,重拾了多年不用的微博,也才第一次遇到明确的恶意引导言 论的情况。有一个五毛故意装天真,说不明白为什么苟晶微博上排名靠前的都是反对她的言论,是不是她故意挑选出来引导舆论?但众所周知微博留言是按照点赞数排名的,我最初还好心以为这个用户不知情,想给他解释一下微博留言算法机制,写了一段挺长的留言,没想到一发出去留言就不见了。我又试了一次,结果在时间轴里一闪而过后立刻被秒删。终于明白这种人不是不知道,而是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 阻止当事人发声,也正是让更多想要发声的人害怕,在有组 织的网络暴 力下,哪怕有一点瑕疵都会被千夫所指,恐惧这样的后果,更多的人会噤若寒蝉。这里我不想再揣测这种行为的动机,大家心里都有数。

总之,苟晶的被围攻,说明了以一己之力对抗制度性不公的下场。但今后所有高考的学子,都应该记得正是她的努力让这个制 度稍微更透明公正一些。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致敬苟晶。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