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l Review
Syl Review

📚

《彼得 ‧ 杜拉克 - 非營利組織的管理聖經》讀後心得:你希望別人怎麼記得你?

(编辑过)
「你希望別人怎麼記得你?這個問題會引發你去改變自己,敦促你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自己,看到自己可以變成什麼樣的人。」

📖 摘要

「非營利組織」一詞最早由管理學之父彼得 ‧ 杜拉克提出。本書為非營利組織管理的經典作品,指出其管理不是靠「外在動機(金錢、利潤)」所驅使,而是由「內在動機(願景、使命)」凝聚和引導,並透過管理架構和技巧,制定具體可行的目標和策略,造福人群、進而完成使命。

杜拉克在書中提出了五大課題,包括「領袖的角色」、「行銷和發展的有效策略」、「經營績效與評估」、「人力資源與人際關係」、「自我發展」,並收錄與美國九大非營利組織管理者的訪談,引導讀者了解非營利組織,具體落實使命與自我發展。


📝 精選佳句

  • 領袖不是天生,也不是由外力所塑造,是經由自我鍛鍊而終成大器。
  • 工作成就來自於內在的本領和長處能與外在需求和機會配合得天衣無縫。
  • 非營利組織的興起,是為了彌補商業界凡事以利潤為考量、政府部門以照顧多數為原則而產生的偏差或不足。
  • 非營利組織是造福人類的媒介,產品可能是治癒的病患、受到教化的孩子,或是學會自尊自重的年輕人。
  • 最有效率的領袖從來不強調「自己」。不是因為他們善於克己,而是因為心中無小我,只有大我的緣故。

💬 結語:企業 vs. 非營利組織

從《彼得 ‧ 杜拉克 - 非營利組織的管理聖經》意外看到與企業幾乎無異的策略規劃方法、使用者經驗設計(UX)、概念驗證(POC)與設計思考,才發現非營利組織的經營其實有許多與企業相似的地方,而差異之處主要分為以下三點:

  1. 利害關係網絡複雜:非營利組織面對的利害關係人極複雜,以「為台灣而教」為例,組織的利害關係人包含學生、老師、在地居民、贊助者 ...... 等。
  2. 成功指標定義複雜:企業的成功與否以「利潤」來衡量,容易量化;非營利組織的成功與否,卻由更複雜的質化與量化數據定義。
  3. 願景與使命的重要性更強烈:非營利組織以「使命」為導向且具有公共課責性,因此在做決策時,更願意犧牲短期獲利,以確保組織策略與願景一致。

「你希望別人怎麼記得你?」在本書的尾聲,杜拉克對讀者們詢問。「這個問題會引發你去改變自己,敦促你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自己,看到自己可以變成什麼樣的人。」金錢在資本主義的框架下的確顯得特別重要,但金錢利潤畢竟是外在動機,也許以終為始,在了解自己想過怎樣的人生後,會發現自己真正的內在驅動力,而非將人生耗費在追逐外在動機,並在達成目標後覺得滿身空虛。

看完本書後更深刻體會到,社會創新是極具挑戰的領域,無論是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或是影響力企業,在社會問題成為當務之急的現在,這些組織已成為社會重要的力量。

期許未來的台灣社會不再對「社會創新領域」與「一般傳統企業」持雙重標準,讓社會創新成為人才公平的職涯選項。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Mahatma Gandhi
參考資料

誠品線上:https://reurl.cc/yrZpEE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reurl.cc/Rr4pb6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reurl.cc/M0vabv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