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ence
Terence

Let's geek and art.

富贵荣华一场空

莫名将张一山主演的《鹿鼎记》看完了。或许是因为我几乎没有认真地看过其它版本的《鹿鼎记》,这部被豆瓣评分为2.9的“公认”烂剧,在我这里获得了不低的4星评价。

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 各有姿色的7位女主。
  • 没有受到其它版本的影响。
  • 我对艺术的认识为「创新」,而不是复刻。
  • 金庸的《鹿鼎记》本子足够好,以至于稍微深入其表,都能看出不同凡响的对人性与权力的深刻认知。

很多人在批判,这一部的《鹿鼎记》夸张得让人掉眼镜。特别是同陈小春、周星驰、张卫健版本的作对比,似乎奇葩不堪。一口的京片子,毫无南方人混子的精灵,充满了北方油子的、讲相声般的奇怪。

但我以为,这些批判的缺点,也正是其优点:在艺术上做新的探索与尝试。虽说金庸的文本是以韦小宝作为南方人为前提的,但为什么在电视剧上的改编就不能做如此探索?就像对《庆余年》中滕梓荆早死的改变,也未尝不可?!

艺术的命脉在于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时代语言来重新解构和创建新时代的文本,是推陈出新的经典方式。就像《大话西游》刚出来时,迎来的不是满堂喝彩,而是一片唏嘘。但在未来回过头来看,能够被打上历史印记的,并非那些重复着统一模式的东西,而是能够有新的元素、展现方式和语境的东西。

甚至,在看完全剧之后,我会认为这样的探索,反倒更是映衬出了金庸老爷子本子的厚实。无论你的「形」是北方的京片子还是南方的鬼机灵,依旧能够让人看得津津有味,并在那些貌似爽文的欢声笑语背后,埋藏着一个个关于权力与人性的沉重炸弹。

张一山主演的这部《鹿鼎记》,似乎为了过审而被迫删减了11集的戏份。在各种残破不堪的过滤后,让这部剧显得来如同校园孩童般天真、无知,活脱脱的一部少儿版《鹿鼎记》。所有的亲热被一笔勾销,所有人性的黑暗面被点到为止,让我出现了一种幻觉:这些脱敏,到底是因为过审,还是因为观众们还过于稚嫩,不宜接受这样的残酷呢?

在娱乐至死的年代,这样的净化,似乎在以另一种形式来控诉和解构,那些秘而不书的东西。伴随着毛阿敏演唱的《英雄》片尾曲,让一切的深化点到为止,无法继续。似乎再前进那么一两步,就破坏了娱乐的轻松气氛。

而《鹿鼎记》本身,又是一个披着欢乐色彩、写尽了人事的悲伤故事。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即便是能言善辩、左右逢源、好运连连如韦小宝一般,到头来,也不过是像范闲一般,只是各方权力高层的棋子而已。

某种意义上讲,金庸老爷子在帮那些成天做着白日梦、幻想自己可以时来运转一跃龙门的人做了一番推演,尝试在这样的YY之下到底能够混出个什么结果。

就像塞万提斯的《唐吉坷德》终结了骑士小说,提着英雄气、拄着江湖义,自以为在一腔热血换新天,不过是各方的提线木偶的《鹿鼎记》,同样终结了英雄的时代、终结了爽文或许能带来希望的最后一丝幻想。



近期回顾

应对「变化」与「徒劳」

冷遇的训练价值

关于贪婪的无聊叨念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或分享,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谢谢!


  

更多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可加入知识星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