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ence
Terence

Let's geek and art.

商业中的验尸报告:产品模型与架构

理性的产品分析或许比想象中要无趣得多。没有浪漫的想法,没有天马行空的创造,有的只是围绕”利益“的严丝合缝的步步紧逼。这些分析,都是事后诸葛亮的产物,无法为其事前的准备出谋划策。但它们依旧有其价值,至少,在创始人无数个不眠之夜,可以运用这些枯燥乏味的规律与框架,来一遍遍地审视自己的决策,让自己从梦幻之国,逐渐迁移到务实的大地。

大江山时,或许其先锋、其意气风发的少年并未以如此乏味和功利的心思来思考自己的未来。但,无论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梦想走在这条路上,这些规则都如同死亡一般会自始至终地与你缠绕一起。

它们无法作为事前的指导准则,只能作为时候的验尸报告。如同历朝历代吹毛求疵、满身名利的评论家,有各种各样的理论与算计来欣赏艺术的佳品、来品味诗词的精妙、来把玩书画的意境,但都无法成为创作的指导指南。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真正的佳品,是青年的意气风发之作、是朝气蓬勃的野心之作,不枝蔓、不烦乱,逸笔草草,恰到好处。

请原谅我无法总结出那些灵动的妙笔、与蓬勃的朝气所能依托的生长准则,只能以无情且乏味的验尸报告来阐述那阐述那些站着不嫌腰疼的评论准则。无数的先驱与青春必将洒满那些无谓的未知探索、且不得名利,而圆滑狡诈的评论家,将永远隐藏幕后,锱铢必较地吸干这些探索者的每一滴鲜血。

是以为序。


商业不是做游戏、更不是普度众生,它的一切行为、策略、供给都是牢牢围绕着「盈利」这个话题。

如果你没办法将一个商业行为或者一项商业服务同它的「盈利」联系起来:

  • 要么是你没有看透它的商业模型,此时这个行为必然会长时间地存在;
  • 要么是这家公司正在实施错误的商业策略,那么这个行为必然在难以为继,无法长期存在。

所以,分析商业、产品,其首先要做的是弄清楚这个产品的商业模型(也可以称之为产品模型)、这个产品所在行业的商业模型。没有弄清楚这个基石,那么后续的一切分析和判断,都无据可依、无根可循。因为后续任何的产品feature的设计(即产品架构)或者运营策略的设计,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商业模型」。抛开「商业模型」来谈论产品架构、运营策略的好坏,都是耍流氓。因为feature和运营方式都仅仅是“工具”,抛开“目的”来谈论工具的好坏,当然是耍流氓。

反过来,如果你要从事一项business,围绕你的整个商业周期不停歇的事情便是:不断地确认自己的“商业模型”是否是符合当前时代的、是否是能够创造出当前的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Business中的试错,是一项无法避免的开销。但相对高阶的、有经验的商业人/产品人,能够提前预判所尝试的方向是否存在无法避免的雷区。

拎清楚了你的”目标用户、需要收割的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产品模型“后,接下来的便是在这个大前提下,如何处理遇到的困难。这部分的问题,更适合于熟练的高阶产品人。他们的一系列的手段、手腕、技巧,可以充分、恰当地去解决具体目标下、不同约束条件下出现的各类问题。

(高阶产品做不到的其实是前者,即在变幻无常的市场中,理清楚、寻找到、开拓出”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又或者是,虽然可以花费一段时间后理清楚所涉足领域的市场结构、用户诉求,但无法像牛逼创始人那样,提前敏锐地感知/或者被上天砸中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所以,如果从”用户体验“和”交互流畅“的角度去评价一个产品的feature,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产品的存在理由,根本不关心用户的体验和交互的流畅。

如果你发现某一款成功的产品体验良好、交互流畅,其原因必然是”良好的体验“与”流畅的交互“为产品的盈利、为其产品模型做出了”正向贡献“。而如果这两者无法为盈利做出”正向贡献“,那它们必然会被毫不留情地省略掉。至少,忽略它们可以节省成本。所以,”良好的体验“与”流畅的交互“并不是产品成功的”因“,它们只是工具,是依据”这款产品所定义的盈利模式 “来决定是否被保留的、可有可无的工具。

所以,跳开盈利模式、产品模型、产品定位,来讨论feature、评价产品架构、评论产品的优劣、评论产品的前景,都是在耍流氓。

工具是为目的服务的,不弄清楚目的你如何来评价工具的优劣?!





近期回顾

BBQ - 2020.06.18

BBQ - 2020.06.13

答过去自己的问:出题人弄错标准答案的考试是否不公平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或分享,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谢谢!


  

更多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可加入知识星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