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孟
谢孟

数学本科、统计硕士、历史博士。怀疑论患者。公众号&豆瓣:窃书者。

从拼多多的发展看定性与定量的差异

“8月30日,拼多多股价大涨8.66%,市值超过百度,成为中国第五大互联网上市公司。创始人兼CEO黄峥的实时财富达到174亿美元,跻身中国大陆十大富豪之列,排名第七;互联网富豪中排名第三,仅次于马云和马化腾。”

早上醒来看到这个新闻,虽然有所预期,还是对这家被大众嘲弄为并夕夕的互联网新贵蹿升之快有所错愕。特此与诸君分享一篇自己一年前的随感:

随着拼多多上市以及近期其假货问题的进一步发酵,越来越多人关注这个新晋电商巨鳄对于用户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我换个角度,只谈拼多多的创始团队。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我佩服他们的眼光和判断力。不是卖假货会不会被查这种定性判断,而是这种擦边球模式能否支撑到上市的定量判断。(当然这不表示我赞同假货或者其他擦边球做法)

前几天和阿里的同学吃饭,他说拼多多是全国消费升级浪潮中唯一一个主打消费降级的。拼多多的成功搞得阿里内部现在把“消费升级”的口号改成了“消费分级”。

知乎上对拼多多一面倒的嘲讽与批评是不奇怪的,因为知乎用户就总体而言根本就不是拼多多的目标客户。拼多多作为上海也许是唯一百亿级的互联网企业,可以说整个上海乃至江浙沪都不属于其核心市场,同学刚给我提起的时候我相当吃惊。这个公司不论目标用户还是气质都和上海人标榜的小资八竿子打不着啊, 后来转念一想倒是挺佩服其创始人的:在商言商,赚什么钱不是赚,关键是有没有可行性。

如果我们从对假货、山寨的批判剥离开来,拼多多根植三四线城市到最终上市,很具有当年中共农村包围城市的气魄。民国时期,蒋集团背靠江浙大资本家,共产国际又高举工人阶级为核心的大纛,在二者看来,中国的未来不是城市资本家,就是城市的工人大众——总之在于城市。只有毛泽东敏锐地捕捉到占据人民主体的农民才是决定胜败的核心。是乡村,而非城市才能聚起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浩荡力量。这就是伟人超越时代的洞察力。

我举这个例子当然不是说拼多多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企业,或者说它已经一统江湖——事实上它刚被政府约谈,正处在风口浪尖。如果四五年前有人和我谈这个项目,我肯定不屑一顾,因为卖假货小规模还好,坐大必被查呀。那你说它现在不是已经被查了,股价暴跌,我还扯那么多佩服什么呢?

我佩服的是它在被查之前上市了,或者说他熬到上市才被查。

人总是下意识地喜欢做定性判断,因为简单。卖假货——必定被查处,这就是个定性判断。但真正有技术含量的,是定量判断。没错,肯定会被查,但是这个时间跨度有多少?是做到100万被查、1亿被查、还是上市之后身家百亿被查?这里就能看出眼光的高下。这几年身处国外,拼多多几乎是一夜之间以电商巨头的姿态出现在我面前。说实话以我愚笨之资,我本以为这种性质的企业最多3、4个月就被举报查封了,能成什么大事?所以我没有洞察力,大部分轻蔑地怼一句拼多多卖假货的人也是如此。

蒋介石难道不知道中国人大都是农民,共党的土地改革对农民颇有吸引力吗?他知道,这是定性判断。他只是不知道这些农民能有多大能耐,能不能把共党抬进中南海,这是定量判断。

人们总津津乐道于自己定性判断之准确,然而这个世界最终是属于定量准确的人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