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孟
谢孟

数学本科、统计硕士、历史博士。怀疑论患者。公众号&豆瓣:窃书者。

满足与厌恶——从auto-antonym的语言现象到政治立场

朋友问我有哪些有趣的英文单词,我立刻想到cleave,因为它兼具adhere(粘连)与cut(切断)这组看似矛盾的含义。此类词语在英文中称为auto-antonym(自反词),自身包含两种相反含义。此类词为数众多(如appropriate既表示拨出(款项)又表示挪用),但成因各不相同,具体到cleave这个词,其原因是它本由两个意思相反,拼写相近的分别表示粘连与切断的拉丁词汇合并而来。

朋友又问我,中文中有类似的字词吗?

答桉是有的,但现代文以双音节为基础,不太可能存在auto-antonym,要从单音节的古文中找。比如“厌”这个字,便兼具满足与厌恶两个看似对立的含义。朋友转而问我,作“满足”时可否举例呢?我说“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朋友又问,那这里当成讨厌也能说通。我固然还是倾向于“山不’满足’于高”,不过这倒提醒了我一点——满足与讨厌多少有些对立的意味(不能说完全相反),可是加上否定词“不”之后,“不满足”与“不讨厌”则又多少有些类似了(同样的,也不能说是完全一致)。

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把“不”视为一个取补集的算子,那么这个语言现象可以表述如下:“满足”与“讨厌”本来在某个维度上是相反的,但是用补集算子加以投影,其方向就相同了。要将这个粗糙的想法具体化,必须要把“满足”与“厌恶”拆分出其共有的基本属性,而这些基本属性所张成的空间,就是“满足”与“讨厌”所位于的语义空间。

考虑到这两个词的语义,我试图用“审美方向”与“程度”作为其分解的基本属性。

”满足“于某事物意味着:1.此事物与审美方向一致 以及 2.程度落在合适的区间的。

不满足意味着:1.此事物与审美方向一致 且 2.程度落在合适区间左侧。

”讨厌“某事物意味着:1.此事物与厌恶方向一致 或 2.程度落在合适的区间之外。

不讨厌意味着:1.此事物与厌恶方向不一致(1.1此事物与审美方向一致 或 1.2 此事物与审美方向,厌恶方向均不一致) 且 2.程度落在合适区间内。

由此可见,”不讨厌“的情况1.1与不满足完全一致;情况1.2虽然与不满足不同,但也不足以构成显着矛盾,可以说”不讨厌“的语义完全涵盖了”不满足“,且没有相矛盾的歧义,因此给人近似之感。

Q.E.D.


这是四年前的一个随感,我至今仍保留收集auto-antonym的习惯。原因无他,我觉得这种语言现象很有种老庄的美感。它就像一块语言学意义上的化石,提醒着我们,人类往往先创造某个中性的概念,再由此延伸出两个对立乃至极端的结果。例如,必先有道德之概念,才有善恶;先有色彩之概念,再有黑白。(当然auto-antonym的具体成因未必如此,例如开头提到的cleave便纯属语言演变过程中的巧合)由此观之,无论性善论的孟子,还是性恶论的荀子,都犯了将善恶先验于道德本身的错误。而老庄所谓的“智慧出有大伪”、“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则庶几近乎这种取消二元对立之道。

如果延伸开来,把这一体悟放到政治立场上,就是我常和朋友说的,不要满足于站队思维。政治立场很大程度上是周遭环境决定的,很多人生下来“蓝绿”、“国共”、“民主共和”就定死了,谁也不比谁高级,何必以此互相苛求。更何况无论你是什么立场,和你立场相同的都有上千万人,这有什么可稀奇的。要求同存异,看到不同立场背后的思辨能力的差异,后者才体现个人的价值。多结交有思想、有趣味的人,而不是满足于和你处于同一政治光谱的其他上千万人抱团取暖。

很多时候,网上互相攻讧到你死我活的,往往本质上是同一类人。正因为这两类人的认知程度相似,并且同时笃信非黑即白的二元论,所以吵得如此不可开交。他们仅仅由于客观环境的“初值”不同,而坐落在坐标轴上的相反方向——但就思维范式而言仍是同一类人,因为毕竟还在同一条数轴上。这也算是一种auto-antonym吧。

中国传统不重视量化,而讲究境界之高低,这其实是种很高级的审美。境界之高下并非进步论者所谓的“更高更快更强”,非要用现代术语来描述,则更像是处于不同维度的数学空间。人们往往在争执某个理念是圆还是方,这个议题本身就预设了二元对立,毕竟二维空间的人无法理解一个东西可以既圆又方。境界高的人处于三维空间,便能看出原来这东西是个椭圆——所以在二维空间的投影有时是圆,有时是方,完全取决于投影的方式。换言之,在高维空间中,低维空间中针芒相对的二元对立便被自动消解了,争吵自然消于无形。

不过上面这种说法,注定并不讨喜。对于争吵的人们来说,好像自己被矮化了,抹杀了主体性。对于搞运动的精英来说,政治立场不同的人怎么会是一类人呢,他们要么是可以动员的群众,要么是应该批斗的敌人——总之都是上好的政治资源。

而且,对精英们而言,人们争吵地越凶越好,因为分歧越大政治动员的积极性越高——这和金融从业者拥抱波动率大的期权是一个道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