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手記
迷霧手記

我們在迷霧中走走停停,只能用文字留下印記。 曾經是好奇心日報的讀者,現在長成了記錄者。 紙上填滿了文字,但在生活中,留白才是主角。

厌男

因此,耽美男男小说看似是“慕男”,本质其实是厌男,女性们排斥现实中的男性,贬低他们,把他们简化成一个个符号,寄托自己的压抑和幻想,和男性的厌女是一样的。

最近读了上野千鹤子的《厌女》,深有感触,做了很多笔记,但这本书读了之后没法很快说出感受,需要长久消化和对应现实进行思索,所以这篇文章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书写我对厌女的理解和感悟;第二部分则讲了与它紧密相关的厌男症,尽管书里没提到厌男,但我在生活中却对此有着深刻体会。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在上一篇文章里提到女性厌女的表现形式是自我厌恶和嫉妒,并详细论述了“自我厌恶”,但是“嫉妒”却没怎么提到。

因为这是个很微妙的词。

早些年女性之间相互嫉妒确实是因为厌女,女性把其他女人视为抢男人的竞争者,而越是美丽的对手越值得嫉妒,实际上这种思维也是男权社会和基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也包含了女性的自我厌恶——正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抢不过别人,所以才会嫉妒别人。认为自己得不到别人拥有的东西,所以就说别人的坏话,假装不在意,其实是种低劣的把戏。当然,嫉妒也存在于男性之中。有句话总结得好:嫉妒是对无能的愤怒。


有趣的是,随着文化素质的日益提升,女性们逐渐意识到这种把戏的低劣,而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女人明白这种心理是错误的,甚至是软弱的,因此“嫉妒”发展出了新的形式:慕女——厌男。

不管我们怎么极力否认,但现代女性仍然存在着动物本能,动物就是要为了求偶而厮杀的,然而在现代社会,女性主动或被动地了解到了许多男性和婚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于是女性开始逃避或压抑自己的生物本能,开始抑制求偶和繁殖的想法,单身主义越发受到欢迎,与此同时,女性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从厌女变成了慕女。原本异性恋女性把其他女人视为仇敌,所以会嫉妒;现在是把她们视为可以发展的潜在恋爱对象,如此一来,嫉妒似乎也就消失了。也就是说,从“贱人就是矫情”,变成了“姐姐我可以!” “同性才是真爱!”

在社交网络上和B站弹幕上,人们很容易注意到这种改变,尤其是00后,她们开始以表现出自己对女性的崇拜和爱慕为自豪:“呜呜呜姐姐太美了,我也想要这样的老婆……”女明星更是拥有大量的女粉,而这种现象人们早已见怪不怪了,以至于难以察觉其中的尖锐之处——厌男


厌男,顾名思义,讨厌男性。虽然患有厌女症的人有男有女,但目前主要患有厌男症的还是女生。表现为:标签化、污名化男性,贬低他们存在的意义,排斥他们的存在。

有趣的是,过分追捧迷恋男色也是厌男症的体现。因为本质上,也是在把男性符号化,简化为一个消费品,而不是把他们视为独立个体看待。也就是,从女性被凝视,变成了男性被凝视。

更有趣的是,厌男症最有力的证据是耽美小说。


先跟不了解的读者仔细解释一下符号化和耽美小说。

符号化与“妄想”二字紧密相连,越是被性压抑,就越容易诞生性妄想,举个极端的例子,有个性压抑的连环杀手喜欢收集受害者的高跟鞋,对着它们就能达到性高潮。把女人简化成一支高跟鞋,用它作为性感的代言词,这就是把女性符号化的体现。所以越是不了解女性、恐惧女性、厌恶女性的人,越难讨女人的喜欢,越容易把女性符号化,因为他们可以借此拒绝了解真正的女人,只要了解标签就足够了。这点在东亚国家体现得尤为深刻。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耽美小说和后宫番百合番的发源地都是日本(并不是说其他国家就没有这种现象,上文提到的杀手就来自美国)。

后宫番,就是把女性当做一个个符号化的战利品,本质上不是爱情,而是权力争夺。男主角攻略青梅竹马、攻略腹黑大小姐、攻略傲娇女仆,就是在攻城掠池,为了突出自己的男子气概和成功,并没有把女性当人看。然而现世报也来了,日本女性也首先把男性符号化,创造出了耽美小说的存在。

耽美,出自日语(たんび),在日文中的发音为TANBI,原意是指唯美主义,后逐渐演变为男男相恋小说的代名词,又被成为BL(Boy's Love)小说。顾名思义,就是两个男生谈恋爱的小说。

值得注意的是,耽美小说并不等于同志小说,耽美小说里的主角并不一定是同性恋,情节一般都是虚构的。而同志小说是纪实向的文学作品,与耽美小说的区别就像是言情小说和严肃文学的区别。


日本书店内销售的耽美漫画|Wikipedia


最早的日本耽美漫画和言情漫画其实非常相似,都是《霸道总裁爱上我》,或者《王子爱上我》的变体,只是那个“我”,从女人变成了男人。霸道总裁的秘书变成了男人,王子爱上的也是王子。在耽美小说传入中国后,早期的耽美小说也是这样的强攻弱受搭配为主,霸道冷漠不善言辞的攻,和敏感脆弱内心戏超多的受,因为不沟通只做爱而产生种种误会,最后追受火葬场。

但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耽美小说也衍生出了无数类别,强攻强受,互攻,都开始有了市场,现实向的耽美小说也层出不穷,更别说ABO\虫族\修仙文等拥有复杂世界观的设定了。最近还开始流行弱攻强受的文,真让人感慨时代的变迁。

耽美漫画|Wikipedia


如今的耽美小说,其中虽然不乏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但实际上并没有脱离“符号化”这三个字的恶毒诅咒。“攻”和“受”,本身就包含有符号化的意向存在。同性之间的相处本可以探索有别于异性恋的刻板模式,但攻受的设定仍然陷于窠臼,必须有人扮演强势或弱势的一方,实际上也掩盖了人性,仅仅是妄想完美人格的体现罢了。没错,厌男症其实就是厌女症的反面。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现实中的同志和直男讨厌耽美小说,因为他们潜意识也在抗拒这种把男人符号化和完美化的表现,本质上和男人把女性当成圣母和婊子没什么不同,只是现在女性把男人简化成了“忠犬奶狗”和“霸道总裁”。

而如今的乙女游戏(仍然是发源于日本)又是进一步符号化的体现,女性也开始攻略纯情青梅竹马,攻略腹黑痞子、攻略傲娇总裁,本质上跟后宫番也是一样的,只是变成了女人在攻城略池,争夺权力。看看《恋与制作人》吧,命运的轮回罢了。


因此,耽美男男小说看似是“慕男”,本质其实是厌男,女性们排斥现实中的男性,贬低他们,把他们简化成一个个符号,寄托自己的压抑和幻想,和男性的厌女是一样的。


女性选择了扼杀自己的求偶本能,认为那是动物性的、低俗的、可怖的、会把自己与母亲同化的复杂心理,选择了一种决绝的叛逆方式——“慕女厌男”,我们幻想着带一个女友回家,给予那个传统保守的家庭以致命一击,终极的报复。实际上恰恰是和男性的弑父观点是一样的,也是自卑的体现和掩饰,没有把异性和自己当人看。


厌女和厌男症并不冲突,它们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正如慕男和慕女并不冲突,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女性)喜欢称呼自己是双性恋或者颜性恋的原因之一。当然,也因为本来爱就是不分性别的,也属于人们对自我的发掘,但本文先不探讨这个话题,毕竟字数已经够多了。


男性也存在同样的心理,只是体现不一样。许多男性也开始声称自己是女权主义者,是双性恋,甚至能接受女装,和朋友之间以“基佬”相互调侃,表示对于女性的钦佩和崇拜,这跟很多女性强调自己是颜性恋,开始尝试中性装扮,和闺蜜秀恩爱的举动是互为镜像的。如果是出于自己真心的选择,那没什么不好,问题是,有的人实际上是怀着势利的目的这么做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本质上还是在表演,觉得自己这样能够更受欢迎,更“先锋”。但普通人往往都是拙劣的演员,你是不是在表演,内行人一眼就能看穿。与其假装自己是颜性恋,不如坦诚自己的孤独和渴望更令人钦佩。那种宣称自己先锋的表演,不过是孤独的遮羞布,我们在为面子而逞强,又跟那些看似保守的父辈有何区别?没有接纳自己软弱,扼杀被认为是缺点的东西,拔除基因里带来的竞争性和嫉妒,带来的是什么?看似光鲜的朋友圈罢了。


社会滋长了两性之间的恐惧,女性现在也不想去了解男性,更不想为他们而厮杀,选择了抱团取暖,给异性贴标签,实际上只是走上了男权的老路,加剧了两性的误解、对立和冲突。为了使勇者不变成恶龙,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人性和本能,承认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要为自己的欲望和孤独感到羞耻,不管到底是什么性别和性取向,都没什么可耻的。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进步的。女性不再沉默,从嫉妒带来的厮杀变成了分享伤口后带来的相互帮助。我们开始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被成见所束缚。而在我们争取的过程中,男性开始一步步走进女性封闭的内心世界,曾经我们需要表演自己,假装自己是女神或妖妇,但现在我们开始展露自己的缺点和伤口,无论是男是女,是弯是直,我们的孤独与焦虑是如此相似,悲伤把所有人团结在一起。厌女和厌男的爆发也是好事,过去保守和压抑的脓疮是时候挑破了,挑破了才有机会愈合,就像蝴蝶破茧前的阵痛,只是阶段性的,是“社会螺旋上升”的体现。在此之前,正视自己的厌男和厌女思想,是改变的第一步;接受真实的自己,是第二步;接受真实的他人,是第三步……随着一步一步地前进,最终我们也许会走进那个彼此能够相互坦诚和信任,也不会被误解和背叛的真诚未来。




作者\编辑:沈琅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