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哥
鋼哥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行為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資訊網路專題 Ep. 1|紙張與網路的媒介特性

十五世紀,古騰堡(Gutenberg)發明的活字版印刷術掀起了一波知識論的革新,人民獲得了傳播知識的技術,甚至獲得了知識再造的能力。

紙本時代的知識攝取途徑

早期口語社會裡的知識傳播往往限縮在一個部落或族群裡,文字發明之後開始承載著知識往下一個世代流傳。不過在手抄文本的年代,知識雖然在紙上獲得重量,但是也需要大量的時間成本投入(包含培養識字的人以及抄寫的時間)。在逐字抄寫的年代,教會仍是主掌知識流向的管理者,因此知識的往來都是單向傳播(linear communication)。

知識的傳遞者與知識的接收者之間有著很明顯的區隔,教會定義了甚麼才是知識,平民老百姓只能遵照教會的宣講被動接受。十五世紀,古騰堡(Gutenberg)發明的活字版印刷術掀起了一波知識論的革新,人民獲得了傳播知識的技術,甚至獲得了知識再造的能力(McLuhan, 1962)。活字版印刷術直接地威脅到了教會的地位,教會的知識權威形象開始慢慢崩解,作者/大眾的界線也開時不再如過往般涇渭分明。

紙張的媒介特性容易讓知識產生權威的形象

紙本的特性

雖然活字版印刷術造成了西方媒介史上的革命,然而,知識與知識之間仍有其阻力與鴻溝。當時的民眾識字率普遍不高,即使是識字的人也沒有公共圖書館可供借閱書本。因此,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跨度產生了體力上的勞動。識字的人在大學校園內的圖書館需要花時間走路、找書、詢問、閱讀、紀錄、歸還,若是找不到清單上的書,只能去其他大學校園的圖書館尋找,若是再找不到也只能就此打住,在心中留下一個大大的問號。

這樣的知識鴻溝在紙本時代是常見的特性,觀其媒介的特性,能發現紙張承載的知識沒有時間同步性,而且紙張本身為單向傳播的媒介;結合上述兩個特性,讀者在遇到問題時無法從書本獲得即時的回應,甚至也無法找到作者本人進行辯論。不過,書面文字的單向傳播特性以及不可編輯性,作者在撰寫時便需要精挑細選,篩選出足以支持其想法的觀點進行論述;書本如此穩固的結構,造就了讀者可以與書本進行深度的連結與理性的思考。美國評論家、媒體理論家 Neil Postman 稱印刷術造就了讀寫的黃金年代(the golden age of literacy)。Postman 在《娛樂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一書中指出:

「從十六世紀的伊拉斯謨到二十世紀的愛因斯坦,凡是鑽研閱讀對思維習性有何影響的學者,幾乎全部都得出相同的結論,他們一致認為閱讀過程能培養理性;書寫文字的特色是循序漸進且具有命題,這能助長昂基所稱的『知識的分析管理』。」(Neil Postman, 1985)

紙張所帶來的知識鴻溝締造了知識的權威性,直至二十世紀,閱讀書本仍是很重要的知識攝取途徑。印刷浪潮帶著人們走入科學革命、啟蒙時代、甚至工業革命,晚近西方的知識論都是靠著紙張的發想、複寫、傳遞,一直到了近代網路的發明才瓦解了知識的崇高地位。

網路的媒介特性不易讓知識產生權威的形象

插電的知識

網路發明後,在媒介史上不僅掀起了革命同時也解放了紙上沉甸甸的知識,插了電的知識如同 加拿大傳播理論家 Marshall McLuhan 對電子媒介的分析,資訊變得輕、薄、短、小,也更容易傳遞。網路甫問世之際,許多人認為這是對於終生學習者的一大福音,不需要出門即可連上全世界。美國電腦科學家 Jaron Lanier 甚至認為「網路不同於過往的發明,如:書本,任何在網路上的東西對於大眾而言必須得要是免費的,因為若是有任何一人負擔不起的話那將會造成糟糕的不平等。」(Jaron Lanier, 2018)

1989年,英國電腦科學家 Tim Berners-Lee 發明了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 WWW),包含設計了標記網頁語言用的 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1993年,歐洲核子研究組織(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 CERN)免費開放讓全世界的民眾使用,超文本承載著各個領域的知識,串聯起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網頁,只消點擊滑鼠就能在各個網頁間切換。

超文本的出現串連起了世界各地的網站和資料

因為全球資訊網,圖書館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距離;只要起身下床走到書桌前,打開電腦連上網路,使用者便享有全世界的圖書館,甚至幾千幾萬筆的資料得以讓使用者在資訊之海裡漫遊。遙想六十年前 McLuhan對未來資訊社會的預言:「人類將會從食物採集者變成資訊採集者。」(McLuhan, 1964)

直至近日,網路的發展依舊如McLuhan所描述的電化媒介,不僅同步了各地的時間、打破了區域的疆界,人人都在地球村裡交換、傳播資訊。每一個媒介都有其特性,而知識在不同媒介上也會因應其特性開始產生質變,進而影響人類在攝取途徑時對於知識的認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