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r桐
Mour桐

年轻外表下的老灵魂,无聊易怒,瞎写一些没人看的东西

再识汪精卫-读余英时序

汪精卫是复杂的,也是悲剧的。如果他不是一个政客,他没有在历史上做出这样惊天的丑闻,对于他的诗,也许我们会有不一样先入为主的看法。

余英时为《双照楼诗词稿》写的序里,一再强调汪精卫在所谓“和平运动”中内心的痛苦,余先生自己说自己只是为了证实汪精卫诗词中的愁苦并不是为了“与诗兴”,而是真情实感。但话里话外却总想说明汪精卫不是一个铁心卖国之人。然而在我看来,汪精卫明知自己被日本所欺,明知自己做错了事情,却没有回头的勇气,真是无比可悲,不值怜惜,是一个铁杆汉奸。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他也确实让人心酸。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无疑是爱国的,但其天真懦弱,却将他推向深渊,有一些人,你仅仅只是想到他的名字,就以足够惋惜伤悲,汪精卫就是这样一个人。试问谁读到“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会不感到热血澎湃呢?汪精卫有一个当英雄的梦想,有一个拯救国家的心愿,但现实却让他的天真软弱战胜了理想主义,最终只能遗臭万年。他曾认为一旦战败,中国将会承受“以中国之钱养中国之兵以杀中国之民”的可怕后果,这是他主和的一个关键原因。而他自己日后所成立的伪政府,却是实实在在的做到了这一点,提前让中国在战争中同时品尝了战败的苦果,助纣为虐可见一斑。

  诚然,汪精卫并不是如其他铁杆汉奸一样,为了荣华富贵和权力而去屈于日本,他本是秉着为国家找一条出路的心里,但是不得不说,抗战开始后其与蒋介石的斗争全面落败,不甘心落于蒋后也是他出走的一大原因。余先生说汪精卫不甘心做“人下人”,但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对权力的渴求呢?

  余先生引用了胡适对汪精卫的看法,非常有意思:他(汪精卫)总觉得‘我性命尚不顾,你们还不能相信我吗’。性命不顾是一件事,所主张的是与非,是另外一件事。胡适把汪精卫的行为概括成一种“烈士”心理,余先生则认为这是一出完完全全的历史悲剧。

  “天南地北几经过,到眼残山剩水已无多”,“良友渐随千劫尽,神州重见百年沉。凄然不作伶仃叹,检点平生为尽心”读着这些诗句,会想象到这是一个在国家危难关头为国所伤的诗人,而不是一个汉奸。汪精卫是复杂的,也是悲剧的。如果他不是一个政客,他没有在历史上做出这样惊天的丑闻,对于他的诗,也许我们会有不一样先入为主的看法。百年将过,如今的人,对于汪精卫的诗,应该分开来看,艺术与政治虽相连但并不相通,对于他的诗词,应该将重点放在诗词本身,细读你会发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汪精卫,是一个可爱的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