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55555
V55555

Be Water.

「在台陸生」看台灣(五)

2020大選臨近了。歡迎Matters上的朋友們一起過來「看熱鬧」。

Matters上似乎也有越來越多關於政治議題的文章出現。不知道是因為太敏感,還是確實如此。同樣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的是這幾天街巷裡各式各樣的拜票聲,以及各路新聞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同時,因為看到高雄立法委候選人的「奇聞」,驚訝於寄給房東的選舉公報上,居然沒印黨派候選人的政見。今天聽到路邊的對話:「你投誰」、「不知道我還沒看」,不曉得在這樣「高壓」的環境下,缺失這塊內容會帶來多少程度的影響。或是說,在某種程度上政見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

雖然一直標榜自己「政治無感」,但是還是要明確一點:我們需要政治。每每當我們談論到醫療、教育、食安、養老或其他社會方面的時候,最終都難免回到權力和權利(power and right)之上。黨派也好、階級也罷,共同體觀照下的「我們」和「你們」還有那些「他們」,當我們用上這些字眼的同時,彼此間的相互關係都在廣義上都進入了政治的範疇之中。我們需要政治,因為它無處不在。

尤其是這個節骨眼上,作為「在台陸生」,作為活在兩岸前線的人們,總是免不了被問到「你怎麼看」這樣的問題。我承認我無法寫出類似《一个大陆学生的一点点声音》或《一个大陆学生的一点看法》那樣的文章,因為「政治無感」,因為我認為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之中,有太多現在的我無法了解和理解的深層原因。歷史的、國際的、貿易的甚至是軍事的,還有媒體的。對,媒體的。結合到最近正在讀的一本書,好像又想能夠說點什麼。


東方學(Orientalism)三部曲的最後一部

書中,Said注重對立、文化、政治、解放和再現(representation)等問題。其中,再現是其重大的文化議題,而矛頭直指媒體。Said探討的是閱聽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於平面與立體媒體上所接觸到的訊息就,以及背後的生產者與傳播者。說的露骨一點,即是他們如何(how)與為何(why)遺漏、排除,以及掩飾了什麼(what)。

用Said的話說:

在「明眼人」眼裡,雖然再現者再現了被再現者,但再現的內容與方式卻揭露、再現了再現者。

我在《「在台陸生」看台灣(二)》裡寫過,不單是台灣、香港或新疆方面的議題,有時候的我們似乎被政治牽著走了太久,而

某種程度上,那些不了解、不理解和偏激的話語,就是在固有的刻板印象裡滋生出來的吧。還是要強調一下,這個不是針對某個地方,而是在說所有「馬鈴薯」的某種共性。

的確,在進入書中「東西對立」的文化地景時,難免聯想到自己所處的場域。如今的「對立」的論調,無論是「兩岸」「國共」「藍綠」還是「民主專治」「一國兩制」與「三民主義」,「我們/你們」的二元對立被無止境的放大和激蕩。其中,媒體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好比西方(主要是美國)視野下的東方(伊斯蘭),原本多元、異質、複雜的關係,變得扁平、同質。我所看到的,兩岸的政黨/貿易/民眾等等關係,常常被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淺薄化、單一化、標籤化、污名化甚至是妖魔化。依此,原本之間因為時空隔閡而產生的藩籬,被不斷強化。

此時,反觀在Matters上的我們,終究也只是在這龐大紛雜關係中的一小部分人而已。引用Marx的話說:

They cannot represent themselves, they must be represented.

在我的理解裡將這句話解讀為:他們無法再現自己,他們必須被代表。


正如譯者在序言裡所說的:

(這本書)更示範了我們在生活中面對資訊、知識、媒體、政府、學界··· ···時應有的警醒惕厲(vigilance)、獨立思考(independent thinking)、批判立場(critical stance)與具體行動。

2020,我在台灣經歷大選,我期待理性的聲音。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