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55555
V55555

Be Water.

「在台陸生」看台灣(七)

說來尷尬,其實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並沒有「在台」,這篇的內容也並非單純的「看台灣」。這個題目裡,唯一還保留的就是「陸生」這一身份了。在這個從小的認知中就被「定性」的地方,不是像旅遊那般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而是能夠置身於其中,真正意義上的去感受這片土地。我一直覺得,我是幸運的。

所以,自2017年開始,我也盡可能的邀請、鼓勵、幫助自己身邊的人來台。來旅遊的,口袋名單的分享、來求學的,申請材料的分享、來謀求新的職業軌道的,則盡力挖掘身邊的機會。我把在台灣的體悟分享給他們,不是為了改變什麼,只是想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這個過程中的我是開心的。

但是這樣的喜悅,自去年夏天開始慢慢的被掩蓋。2019年7月31號,大陸方面突然宣佈隔日起(8/1)停簽,即禁止大陸遊客以個人旅遊(自由行)的方式進入台灣。表面上,「跟團行」保留了進入台灣旅遊的管道,但在申請「跟團行」的簽證時,必須上報每日行程、安排,同時旅行社和導遊肩負著巨大的責任——絕對不是那種怕你們吃壞肚子的責任——監督每一位「團員」的行蹤。

2020年初,因為新冠病毒的疫情影響,台灣方面禁止大陸身份者入台,我在另一篇文章中大致梳理了這件事情的發展。對於包含陸生在內的限制,我是舉雙手讚成的,一方面,台灣政府對自己的人民、高校和社會負責無可厚非;另一方面,減少了陸生在赴台旅途中的奔波,也降低了本身感染的可能。我至今仍不認為這個做法上有任何問題,只是難過於,這一封就是到今天。

從那時起,兩岸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從限制口罩出口到拒收防護服、包機撤僑變成夾帶私貨,還有「武漢肺炎」和「CHO」······可以說,其實不只是兩岸,當前疫情影響下的任何一個地區,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內憂外患」。這些遠遠超出我能力之外的事情影響著我的情緒,但我確實無力做出太多評價。

然而,到了4月9日,大陸教育部突然宣佈,暫停2020年陸生赴台升讀。新聞發佈之初@DaisyChen 和我說了很多,但我現在其實不太記得她具體講了什麼,只記得自己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傻眼。是真的傻眼。當晚我在朋友圈寫下,

你說「當務之急,要解決陸生反悔台灣高校就讀受阻問題」,以「切實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所以「決定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台升讀工作」。……那些為了2020而付出努力的人,他們的「正當權益」呢?

我不知道所謂的「受阻」是指什麼。我們現在和大陸所有的高校一樣,用網絡視訊的方式上課,很艱難,但沒有人(起碼我身邊沒有人)有意見,因為我們都知道疫情是不可抗力。前兩天還有同學提到,「說實話讓我現在回台上課,我是有點負擔的,因為台灣現在的感染情況比我們這嚴重一些」。不討論所謂「我們這的情況」的真實性,若現在讓一部分人進行跨區域的流動,確實有些不妥。學生也有自己的擔心和顧慮沒錯,但這樣被貿然的「代表」,是在暗示著我們什麼。

另一方面,正如我在朋友圈寫下的那樣。我們的權益受限,所以乾脆直接限制更多其他人的權益。這個邏輯的意思是······搞「自己人」?如此切身感受的原因在於,我身邊正有一位計劃今年申請台灣高校的朋友。照這個表述的來,是因為「我的權益受阻,不好意思,你也來一起受阻吧」。我不明白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同樣,昨天一位90後女生公開信追問教育部,也表達出了這樣的疑惑。

如果覺得赴台留學不妥,請直接指出問題在哪,我相信能負責教育部門的人,應該都是明事理的人,是能夠坐下來把問題說清楚,說明白,一起找到一個解決之道的。而不是把所謂的「陸生權益」拿出來做擋箭牌,拿我們作事件的導火索。教育就是教育,能否不要淪為政治的犧牲品?

不能。

「在台陸生」是一個很尷尬的群體,因為是大陸人在台灣的特殊關係,這樣的身份是永遠無法和政治擺脫關係的。在大陸,你是「去台灣的」;在台灣,你是「大陸來的」。這樣的表達僅僅停留在字面上就充滿了令人窒息的詭異氛圍。就像在疫情初期,在臉書上就有校友匿名發帖,說「一想到接下來要和426在一個教室上課,就好怕會被傳染」。在停止赴台學習的微博下,有網友留言問「送孩子去台灣讀書的父母腦子裡在想什麼?」。

在台灣,陸生(學位生)有8000多人,若算上交換生和研習生人數會更大。大陸身份的學生,屬於留學生團體中的多數。自然,那些收取較多陸生的學校會被貼上「紅色」的標籤,校領導會被冠上「紅色」的罵名,而對於健保、市政等資源佔用的無解也一直存在。大陸學生的身份,在台灣是不能打工的。不能打工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沒辦法納稅,沒有納稅哪裡來的健保?在收入這件事上,只有對陸生有此限制,換句話說,我們在台灣,只能向外掏錢。

而在大陸,陸生又是留學生群體中的少數。從招生制度上來看,只開放八個省份,若是申請研究所則還要加上畢業學校的限制。相對於去其他國家留學而言,這個限制卡住了很多人。而我們這些過來了的人,則三不五時要忍受「武統」的無聊笑話。說實話,我在網上衝浪這麼久,前些天是第一次見到「陸生」這一關鍵字登上微博的話題榜。真的是有生之年。

夾在兩岸之間的我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你為什麼來/去台灣讀書」。這個問題絕對不是為了關心我為什麼要讀書,而是在好奇我為什麼來/去台灣。對,為什麼選擇台灣。選擇到台灣讀書,意味著我們要被貼上各種標籤,意味著我們在台灣的舉手投足可能被污名化,也意味著回到大陸後可能要面臨的各種質疑。

從一開始的不想回答,到如今的不知道如何回答,夾在兩造之間,關於學生的身份開始變得複雜。關於「在台陸生」的身份認同,則······

哎。

這篇內容從敲下第一個字到寫完之間沒有什麼停頓,我也不想再倒回去看一遍。思緒很混亂,情緒也有一些起伏,在無奈之外,更有一絲憤怒。這樣的前提下,文字內容的片面和極端是必然的,但那又怎樣。

我原本是幸運的,我原本是開心的,我原本甚至是驕傲的。

但現在,就讓它先這樣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