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sule
Capsule

一個故事不僅要有「寫故事的人」、「說故事的人」, 更需要一個「聽故事的人」。

【影評】《今際之國的闖關者》生命的意義就是存活,那死亡呢?(上)

如果說「活著」就是生命的意義,那「死亡」在這之間所扮演的角色為何?是告訴你所有人最終都會迎來相同的結果,所以不同於別人生活的方式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特色?還是提醒你人終有一死,活不活得有個人特色甚至賦予什麼意義,那都不是重點,到頭來都是一場空而已,何必活得那麼辛苦呢?

如果說「活著」就是生命的意義,那「死亡」在這之間所扮演的角色為何?是告訴你所有人最終都會迎來相同的結果,所以不同於別人生活的方式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特色?還是提醒你人終有一死,活不活得有個人特色甚至賦予什麼意義,那都不是重點,到頭來都是一場空而已,何必活得那麼辛苦呢?

選角算非常符合原著中所要呈現的面貌

由日式漫畫《今際之路的愛麗絲》改編的Netflix影集《今際之國的闖關者》(附註1),描述一個對生活極其迷茫、幻想逃離現實的高中生,意外與好友捲入一場攸關「生死」的大型遊戲,想要活命就必須藉由一次次通關遊戲所賦予的點數,才能生存下去。初看的時候,不免會跟一些類似概念的影視作品相比較,像是《大逃殺》、《要聽神明的話》、《GANTZ 殺戮都市》、《真實魔鬼遊戲》等等。

但其實仔細一看,會發現劇本相當大程度借鑑了《愛麗絲夢遊仙境》。不管是戲劇名稱、角色上的設定與最終反派的對決(紅心皇后),甚至是劇中收集的撲克牌等等,都可以看出作者在這部分著墨不少。但可惜的這個部分只單看影視作品並沒有辦法呈現,必須要從原作的漫畫的角度來理解會比較貼切。此外漫畫在描述這些角色的「理念」與「執念」時(附註2),基本上影集的陳述是遠遠不及原著說明,這或許可以用以下幾點來說明:

1. 角色補完設定:原作在每個角色的設定上都有非常詳細的說明,特別是利用番外篇的方式,盡可能的補強每個角色在進遊戲世界前的心路歷程。這裡會看到很多的「理念」相互衝突,也有很多的「執念」在這些「理念」背後的作祟。說的淺白(好聽)一點是不同想法上的辯證,說複雜(難聽)一點是無病呻吟到囉嗦的境界。但作者巧妙的利用角色本身的經歷事件來傳達他心中理念的反覆,雖然繁瑣但不至於說教,反而更讓你看出這些人心中的掙扎,似乎在這樣的亂世之中(道德法律存亡之際),還是能有值得追求的事物。

好友離世的心路歷程可惜沒有原作來的深入

2. 劇情虛實交錯:在劇情設定上透過許多虛實交錯的手法,讓你在面對許多轉折橋段時,會出現一種既驚訝卻又在意料之中的想法,讓你不會對劇情的鋪陳顯得太過天馬行空,反正無法解釋的事件都通通推給未來高科技或是外星人就好了。因為這樣粗暴的劇情中,很難去解釋「人類」在這其中的意義為何?難道外星人真這麼無聊到要觀察「人」在面臨生死時的人心變化、抑或是需要借鏡「人」在這其中所領悟的大道理?但「彌留之際」似乎提供一個較為中介的想法,甚至也更好為這虛實的手法添加趣味。

3. 故事節奏緊湊:漫畫本篇僅用了65話就將整個故事完結,且之中描述的場景與世界觀一點也不令人感到突兀或是難以理解。以至於在觀看影集時有點可惜這之間的差異,尤其在設定上影集已經將角色設定簡化的份上,故事安排上又不夠有張力的同時,男主角很容易淪落為無病呻吟的小屁孩(雖然漫畫也是,甚至有時候還更囉嗦)。但第一季卻幾乎沒有時間讓他有更多的解釋,就有點像是強行提升的感覺(打怪打打就升級,人物自動變強無須說明),這點如果是站在原著的角度上頗為可惜。

影視化讓各角色呈現更加瘋狂的同時,也忽略其內心的掙扎

不過這幾點並不代表是這部改編影集的缺點,充其量只是與原著相比上的不足而已,反之,我甚至認為這部作品在改編的質量上,其實是非常成功的。因為它刪掉了許多的角色(原作用來補強其世界觀),讓我們更容易將目光集中在男主角身上,只要有些許幾幕提及其他角色的過去,並簡單讓我們了解到每個人都有其目標與追尋的答案時,我們就能腦補的將角色立體化,而這點使得觀眾聚焦在男女主角與其主線上(否則這部作品的番外篇會講不完),甚至適度的把一些遊戲都換成男女主角(原本漫畫設定無男女主角參加的遊戲,變成男女主角上場),不僅代入感更強,故事推進上也不會因太多支線而分散掉。

另外一點,就是日式漫畫的通病大都會闡述「理念」居多,如果對於漫畫中所傳達的「理念」與「執念」上的辯證覺得頭大的話。相信我,演出來會更加的頭大。光是一個「我要活下去」,可能就有數十種念頭同時產生(原作都會一一描述):我要怎麼做?我要逃跑嗎?還是要背叛?不行,好可怕,我根本沒有與之對抗的念頭,但是我又好想活下去,怎麼辦?我要怎麼選擇?要說謊嗎?還是要誠實?會有人幫我嗎?我可不可以依靠他?但我生來就是弱者?我怎麼可能贏這個遊戲...等等念想。如果單看原作的話,可能有一整話都是如此的心路歷程,更可怕的是所有角色都會來一段,更不用說當他們彼此理念衝突的時候,那個對話密密麻麻的真是精采。

有看原著就知道這前後的「理念」描述根本是小兒科(日式嘴遁文化)

閱讀時或許可以忍受、或許覺得有趣、或許覺得囉嗦,但如果真的拍出來,又以這種簡化角色、集中主線的影視作品來說,第一個會時間不夠(第一季八集已將劇情推過一半),第二個是會讓主角設定不完全的情況下(比起原著),感情上顯得太過於「聖母裱」,沒有原作那些心路歷程的描繪,只會讓主角變成一個天真到愚蠢可笑的濫好人。原著描寫在面對好友身亡的同時,男主角可是萌生出要殺掉遊戲設計者的想法,但是在影集卻絲毫不見其如此憤怒的表現(甚至有點懦弱到可笑),唯一的憤怒僅出現在女主角被傷害的時候(最明顯),甚至只要女主角沒事又變回聖母,這算是有點可惜的部分(重色輕友)。

但綜觀來說,仍是不錯的作品,整體的娛樂度非常高,以改編作品來說,流暢度與敘述上都非常乾淨俐落,看過原作再去看影集的話也會對這些名場面的還原感到欣慰,畢竟短短八集可以有這樣的成果,實在是令人敬佩。原作與影集最大的不同就是原作的主線與遊戲等都是用來輔助各角色間「理念」與「執念」之爭,但影集卻剛好相反,主線跟遊戲過程才是影集的重點。

附註1:今際之國的「今際」在原作中有解釋是「只限現在」的說明,可以與時間、活在當下等等解釋聯想。但其實日文原意有「臨終之時」的意味(今際の際),所以原著漫畫翻譯為彌留之國非常的貼切,也與結尾有相呼應之道。

附註2:這裡的「理念」與「執念」是我個人的分別,原著中沒有這種稱呼。「理念」是指角色原本的夢想、生存的意義或準則,而「執念」是來自於殘酷現實下,面對「理念」被迫轉變或是不得不改變自己「理念」所扭曲出來的偏執想法。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