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右
吾右

電影常常,再來旅遊、有時貓咪、園藝偶爾、不要痛風

《回家的理由》心的痛苦 傷疤的家

(编辑过)
每個家都有過大大小小的傷痛,而傷痛是一種最快成長的方式。即使滿身傷痕,答應大家,也要繼續走下去,好嗎?

疫情的關係,線上直播已經是一種觀影的現在進行式。前陣子才觀看完《人間條件1~6》集,所以對於線上影片直播一點也不陌生。

今日由紀錄片工會舉辦的「影力注入!《回家的理由》放映暨映後座談」相當精采,剛開始先播放《回家的理由》,後續再用Google Meet,花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舉辦映後座談會。

我一直覺得紀錄片加映後座談的活動,映後座談的部分,反而才是整個活動的精華。紀錄片基於一種創作型態,會有許多不同的視野與觀點,讓觀者並不會得到真正的解答,而紀錄片導演所給予觀眾的觀點,又會有更多層面,讓映後對談有更多的層次。

紀錄片工會舉辦的「影力注入!《回家的理由》放映暨映後座談」活動訊息@紀錄片工會Facebook

《回家的理由》的故事是講述,一位離家多年的女兒,因為母親沈溺於日月明功而虐殺兒子的社會事件,被迫返家生活的故事,一方面女兒有著喪親之痛,另一方面加害人是自己的母親。對於許久未見的家,開始感到困惑,不知該如何從新開始修補,不僅修補家人間的關係,也要修補自己心靈上的傷痕。

在這起事件中,每個家中的角色都充滿著矛盾。爸爸告媽媽殺害,媽媽為加害人,弟弟為被害人,而姊姊原本寧靜的生活,卻因為事件被迫拉回家中。

其實在內容的呈現上,很少有對於這起社會事件的描述,大部分是描述女兒經歷事件後,再自組家庭的生活。

姊姊詹真昀是一個極具衝突性的角色。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一等親的親人,破碎的家庭,不論談及誰,都會感到難過,在未來的人生中,心中永遠都會有個缺口。

也因為這起事件的關係,她被迫分邊站,那種撕裂的痛,也因為丈夫和孩子的出現而有了平衡,也因為孩子的出世,而對於為人母親的角色(投射自己的母親),多了另外一個層面的疼惜。

姊姊詹真昀多次代表家裡對外發言@Yahoo!電影

不同於一般剪輯的手法,沒有字卡輔助人物名字,沒有文字說明人物關係與場景狀態,看過許多邏輯思維清晰的紀錄片時,會對於這部影片的剪輯方式與說明非常地不熟悉與不適應。

導演與片中的女兒,原本就熟識,這種剪輯的角度,莫名地會讓人感受到,導演對於朋友,多一層有別於其他紀錄片的友誼之愛。

樸實且生活化的拍攝方式,完全感覺不出來,家中曾經發生過那麼大的事情@Taiwan Docs

這是一部,來到陌生人家裡的紀錄片。

我們在社會事件中,往往藉由媒體的報導,而影響到了主觀的判斷思維。這次我們走進了,詹真昀的家中,沒有前因後果,直接就進入了陌生人詹真昀的生活。這也挑戰了許多人對於觀影因果邏輯。

隨著影片的進展,也可以因為母親身分的變換,而感受到詹真昀心境上的轉變,這是一種同為女性的交疊。這部影片中,男性的觀點較少提及,將重點全部壓在兩位女性身上,卻不減影片在故事情感堆疊的發展。

母女的關係,隨著時間慢慢修復@Taiwan Docs

在媒體的標籤下,黃芬雀媽媽是個走火入魔的殺人犯;在鏡頭中,卻是需要心靈慰藉的一位母親。而血濃於水,怎麼樣也改變不了已經發生的事實,與家人在這個世界上的關係。

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即使媒體的標籤早已貼上,但我們藉由導演的視角,用另外一種角度,去認識這個家庭的另外一種樣貌,即使故事的結尾,是一齣悲劇,但他們依然堅強地走下去。

我們都不能用自己的價值觀,定義任何人@Taiwan Docs

傷疤永遠都在,痛苦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痛苦忍一下就過去了:5美元/每月

紀錄片工會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docworker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