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右
吾右

電影常常,再來旅遊、有時貓咪、園藝偶爾、不要痛風

《醫路》看的到終點 終究會抵達

慢慢來不要急,想好再出發。察覺自己所熱愛的事情。如果真的找不到,試著找到與事情的連接點,慢慢地前進,讓猶疑的人生,能夠撥雲見日。

每人每天都需要做三萬個決定。從一起床,要先賴床還是要起床,到中午要吃什麼好呢?睡前要正躺還是側睡。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抉擇。

然而一個抉擇就是一條路。各行各業也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條道路,有的人是筆直的一條路;有的人卻是彎彎曲曲。但是最終都會抵達終點,只是時間快慢問題。然而學醫的路,究竟是什麼樣子呢?

哥哥魏章庭和弟弟魏辰宇這對生在高雄的兄弟,從小成績優秀。爸爸是放射治療師,媽媽是護理師,耳濡目染之下,哥哥考上高雄醫學大學的醫學系,弟弟考上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雖然都是就讀醫學系,但兩個人的個性天差地遠。

弟弟魏辰宇(左)和哥哥魏章庭(右)@2019年新北市紀錄片獎優選影片劇照

哥哥是較為感性的人。高中時候成績優異,高分的成績讓他充滿成就感,然而大學生活變成不斷地在死背教課書,學習變得乏味,即使人在醫學院,仍然不斷地糾結著自己是否適合醫學院,一直到見習醫生這段時間,讓他有所開悟。

弟弟是較為理性的人。個性活潑,是目標取向的孩子,他知道自己就是要讀醫學系,但是醫學系的東西太多了,讓他時常不知所措,又加上他對於許多事情充滿興趣,什麼都想做,樣樣都不精。像是想去大陸騎腳踏車壯遊、三不五時打打壘球、或是對於美國充滿憧憬,大學時期狂跟外國人聊天、參加國際志工等,目標是去美國做實習交換。

這讓父母親覺得,他不夠專注於醫學,對這個社會沒有責任感。

大環境有大環境的問題,每個人也有每個人的問題。我們可以在片中看到,就讀醫學院的歷程、臺灣醫學院的處境、以及兩兄弟心境上的轉變。

當好醫生的條件,不只是靠上醫學院拿到門票而已。在兩兄弟實習的過程中,有許多需要跟人溝通的部分,醫生不僅需要有專業的知識,也要懂得在適當時機說適當的話,這是一段需要經驗累積的過程。

在醫院常常碰到,才經歷生離死別之後,就要感情抽離,繼續工作,接著處理下一個案子的狀況。這其實是一件很讓人精神分裂的事情,哥哥是個感性的人,在剛開始見習時,很難抽離情緒,病人的離世會讓他一直哭。這的確是需要一些時間讓前輩開導與自我調適。

時間的沉澱很重要。兩兄弟都曾經迷惘過,哥哥的迷惘是,進了醫學院還是找不到對於進入醫學系的熱情與成就感;而弟弟的迷惘是,醫學系太多東西要讀了,有那麼多的選擇,卻不知道從何選起。

然而,一次事件後,哥哥找到了一盞明燈;弟弟也自我掌握了明確的人生規劃。兩兄弟的個性差異很大。醫路裡的醫生,也有著各種個性,不管是哥哥這種優柔寡斷,沒有目標的慢慢前進,或是像弟弟充滿熱情目標明確的大步前進,終究會有一個屬於他們的位子。

而我們呢?決定好自己的下一步了嗎?慢慢來不要急,想好再出發,仔細分析察覺自己所熱愛的事情。如果真的找不到,試著找到與事情的連接點,慢慢地前進,讓猶疑的人生,能夠撥雲見日。

更多電影:吾觀影評 / 請幫忙按讚讚讚!

寫作動力加油站:5美元/每月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