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hui
Xiaohui

摄影/报道/写作 常驻北京 拍的照片:Instagram@xiaohuiphoto available for assignments 联系方式:xiaohuiwucn@gmail.com

大流行纪事|北京之春

“在关于囤货和一种难以名状的传播的到处都是的情绪中,我想,我们应该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2022.4.25 设在奥运文化广场的社区核酸检测点

“你从哪个区来呀?”“朝阳区没有封吗?”

这是北京四月末的一天,天气晴朗,刚好休息的工作日。在什刹海边的一家冬奥特许商品零售店门口,坐在胡同游红篷车里休息的年轻人问。

“大街上,马路上没有封吗?”

“可是怎么没有人啊。”

这一天,北京十一个区启动了全员核酸检测,印象中这是覆盖范围最大的一次。带上相机,我决定出门随便转转。

店门口堆放的冰墩墩大号毛绒玩具快有一人高,脖子上挂着雪容融配饰项链的老板走过来,“你已经在网上买了啊,下单了也能取消,在我店里买吧。”

此刻,后海平静的湖面波光粼粼地闪着光,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清晰起来,四面八方的鸟叫声和自行车的铃铛声此起彼伏,游船整齐地靠在岸边,只有一艘水草打捞船快速驶过。

“每天都带个小星星,你的带了小星星吗?”

船上的工人靠岸休息,不过仍保持站立,手中紧握着打捞杆,为的是让领导觉得他没有在休息。

他说自己来自安新,家就在白洋淀边上,五年前我去过一次那里,我们闲聊起来。

“雄安新区,五年了,什么都没有建起来啊,我看再有十五年我也见不到。”

他今年60岁,刚到北京一个月,眼下这份工作,他说不上哪里好也说不上哪里不好,最重要的是,这份工作能做,“能要我们已经很好了。”

“新区的活儿不好干啊,工地都要年轻的,保洁员年龄卡的尤其严。”

最近两年,包括上海、天津、深圳等全国多地发文,建筑企业原则上不招用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周岁、女性50周岁)的工人。

“现在也不让打鱼了。景区现在弄的有点不自然。”

2018年9月,雄安新区雄县、安新县发布了关于禁止白洋淀水域水产养殖的“禁渔令”,以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2019年,白洋淀开始施行休渔期和捕捞许可证制度。在非休渔期内,取得捕捞许可证的渔民使用符合规定的捕鱼网具才可以捕鱼。

捕捞水草的红色网兜套在什刹海的汉白玉石栏上,船上的另一位工人,他的同乡,正在给破损的网重新打结,一边抽着烟一边和岸上的居民搭话,“渔网可不是这样补的。”

环顾着什刹海的四周,老人感叹,“这是北京村儿,都是平房,连个高楼都看不见。”

去年,为了再现“老北京历史文化记忆”中“银锭观山”的景致,一座高达11层的医院住院楼被拆除,现在,从后海银锭桥上一眼可以看到远处的西山山脉,遮挡视线的“突兀高楼”便也没有了。

附近的制高点,可能是一旁建于90年代的望海楼,不过景区临街的大门紧闭,临时开辟成为了核酸检测点,保安和遛弯的居民聊着天,午饭吃了吗,吃了什么,囤东西了吗,买了什么。

“就买点米面油得了,”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居民说。

继续往前走,来到了附近居民们游泳的“据点”。下午三点的阳光热烈却舒适,还未到暴晒的季节,光着膀子的大爷在下水前聊天,波光粼粼的水面折射出的光斑在他们的背上游动,一个小男孩赤条条趴在岸边,等待父亲的游泳教学。

“上海死了多少人啊?平均得有80多岁。”

“你今年有60了吗?”

学游泳的小朋友坐在爸爸自行车的横梁上准备离开,“和爷爷说再见,”“行,够意思啊,扶着点。”

告别他们,我继续向西骑行。穿过后海、西海、新街口、学院南路,直到魏公村附近。在母校的一个小侧门口,我站在电子闸口处向里探望,在宿舍楼下的长椅上,在两棵槐花挂满枝头的大树下,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捧着书在读,不时有学生来出入口取外卖。

我再往前走一步,尽管戴着口罩,电子闸口的人脸识别屏幕还是捕捉到了我的存在,不断发出“无权限”“无权限”的语音提示。

这一天,刚走出家门口时,每天经过的一家服装店里,“撤店甩货”“再见!北京”几个毛笔大字张贴在醒目的地方。骑车经过雍和宫附近时,隔着马路又见到一家张贴着“撤店”通知的店。这样的景象,在武汉,在瑞丽,也见到过。

这一天,时隔半小时总能听到四面八方的喇叭声。“核酸,做-核酸,做-免费的-核酸”,一字一顿,“走过路过,做-免费的-核酸”。钟鼓楼广场上搭了蓝色的遮阳篷和防疫用帐篷,中午做核酸的人不多,穿着蓝色隔离衣的保安拿起手机帮另外一个工作人员拍照,仿佛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这一天,我碰到一个仿佛“置身事外”的人。在国子监门楼下,不多的几个居民排着队等待测核酸,阳光透过浓密的树荫洒在孔庙红色的外墙上,风时大时小,光影斑驳。“你知道红墙灰瓦是什么意思吗?”一位刚做完核酸的老人走了过来,指了指我身上的相机。

“这张纸送给你”,我愣住了,还没反应过来,老人急匆匆地离开了。“福音书?上访材料?”我有点忐忑地把这张A4纸铺开,飞速从左至右,从上往下扫了一眼,眼前的内容,只不过是老人和各种文化界名流的合影,把纸收好,长舒一口气。

这一天,鼓楼东大街显得更加宽阔,偶尔经过排队测核酸的队伍,其它时候,则看不到什么人群。春末夏初的树木萌发新绿,骑车穿过斑驳的树影,我想起去年大概同样的季节,在上海的街头,有过的类似时刻。

这一天,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仍然在蔓延,尽管大街上的氛围没有互联网上那么紧张,不管是超市门口,还是前两天去看演出的live house里,买菜囤货是共同的话题。

我想起去年郑州暴雨的次日,社交媒体上的不断发出的求救声,电话里一个大学生告诉我水漫过了胸口。当我走出郑州火车站时,路过马路边下棋的居民,晚高峰拎着菜回家的人们。后来我又经历过很多相似的时刻,当这些信息同时涌来时,我再也无法从任何平静的场景中获得真正的放松了。

这一天,我一共骑了40多公里,从朝阳区穿过东西城区,再到晚高峰仍然在堵车的海淀区。

这一天,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一个不得不骑车出行的陌生人,一名来自上海的线上医疗求助微信群友,配完药以后,患有抑郁症失眠连续几日的TA,往返骑车四小时后,终于感到了困意。


2022.4.25 社区核酸检测
2022.4.25 社区核酸检测点
2022.4.25 北京一家live house的卫生间里
2022.4.25 朝鲜使馆外的报刊亭加了围挡
2022.4.25 小区门口的菜店
2022.4.27 四月北京的新绿
2022.4.26 雍和宫附近的小店
2022.4.26 家门口的服装店
2022.4.26 安静的钟鼓楼广场,也是一处社区核酸检测点
2022.4.26 什刹海边
2022.4.26 什刹海边
2022.4.26 安静的什刹海湖面
2022.4.26 超市门口
2022.4.26 安静的大学校园
2022.4.26 安静的鼓楼东大街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