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 Ming
Wu Ming

You don’t know until you try (I write when I have occasion, and sometimes I have no occasion. ) Wuming@liker.social

大鄉里小記

記一下自己有多廢~

話說1959年,雖是美國和蘇聯的冷戰時代,但彼此都有文化交流協定。在一個美國國家展覽中,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Nikita Khrushchev) 和美國前總統尼克遜(Nixon) 有一場「廚房辯論」,兩人在一個現代化美式廚房裏,對著鏡頭言談甚歡,實則針鋒相對,棉𥚃藏針。


尼古遜讓赫魯曉夫看看美國人普遍的廚房格局,有洗衣機,有雪櫃, 並說在加州每個家庭的廚房也是這樣的。 「我們很多家電,成千上萬套大量生產,直接給用家安裝,在美國女性生活變得很簡便。」


「這種有現代化㕑房的房子只要14000美元就能買到。大部分美國人(二戰老兵)可以拿出10000美元到15000美元買房。我們的鋼鐵廠工人,你知道他們現在正在罷工,不過他們每個人都買得起這棟房。他們一小時工資是3美元。這棟房,要是按揭25年或30年,每月交100美元就夠了。」


赫魯曉夫說:「這種東西我們有。」  「我們也有出得起14000美元買房的鋼鐵工人和農民。你們美國人造的房子只能用20年,所以開放商永遠可以賣新房。我們蓋房講求堅固。我們的房子是為子孫後代蓋的。」


1952年的蘇聯,每個工人家庭也獲派一間公寓, 人民也可選擇買房子,當時一套三房卧室就是12000盧布,面積大約12平方米, 不過廚房,餐廳,衛生間是好多家共用,因此赫魯曉夫說的普遍工人房屋,其實是一個集體公寓, 現代化的洗衣機,雪櫃,煮食爐當然沒有。 


據說有些隨行記者當時和尼克遜參觀一個市集, 農民在那兒擺攤賣東西。當農民看到美國廚房的相片時,很多人都表示好奇,從未見過,爭相研究一番。


此個「廚房辯論」 其實還有更多美俄互相口頭較量的細節,不過我最記得就是普遍蘇聯人對美國廚房先進化的前所未聞。


在港生活幾十年,自問怎會有什麼電器未見過,我家有微波爐,乾碗碟機,電櫃,油壓暖爐,什麼也有。 不過來英的第一天,赫然發覺自己和蘇聯人無大分別。 


首先是微波爐,鏡面的按鈕,真的令我無所適從,不知怎樣開微波爐的門,亂按一通又沒反應。 此時,居英的教授剛剛傳來短訊,問我到埗沒有,一切可好? 我回:「一切還好,是開不到微波爐。」 


把微波爐相片傳送給他看,他說英國的電器是很複雜,不像香港那樣straight forward, 你按銀色bar 上的窗口圖像。 


我按了數下,無反應。 教授說:「感覺只有一個制」 「你拿說明書看看」 此時,朋友又打電話來問有什麼需要幫忙? 我說:「開不到微波爐呀」 「又找不到插蘇」 


朋友說:「 你個大製在廚房櫃,你找找,然後把標示微波爐的制啪上,再按那個窗口圖像。」 


幸好有朋友,我發現自己原來是低B的,像煮飯時發現電飯煲沒有反應,原來是未插制的低級錯誤。 


微波爐弄好了,所有電器的總制也開了,我就打算開暖氣。 此回,我決定將勤補拙,避免錯敗,就找個manual 看看。


程式跟我在香港的暖爐不同,香港是一開一關,再調教溫度。 我以為此乃世界通用,原來不是。 英國的調温儀(Thermostat) 很複雜,名義是多功能, 實際是化簡為繁。 


要調控温度,有4 個頁面,一個是手動調教,一個是自動模式,定下什麼時間,什麼溫度,全屋就會跟着時間而自動調節。 另一個是用家模式,而再另一個是裝置模式。


我明明跟隨手冊子指示按鍵,不知為何竟把整個Heating System 弄壞了! 全屋由22度,跌到18度。


教授安慰我:「heating  system 的確很複雜,也不要太怪自己。」朋友則說 : 「趁天未黑,我拿個電暖爐給你吧。」


不想麻煩朋友,我唯有把窗簾關上,盡量保溫。霎時想起此公寓有個24小時支援服務, 此個服務的目標是把投訴在24小時內處理。 


急急致電,熱線說已過辨工時間,唯有明早幫我把個案提升至緊急,並且24 小時內會有工程人員來維修。 帶著內疚掛線,都是自己衰手衰腳又白痴,令全家沒有暖氣用。 


兩老覺得很寒,幸好有2 個熱水袋,抱著睡覺未至太凍。 第二天,我再打熱線跟進,他們都說,有人會來,叫我等電話,可惜一直沒有電話,當天下午5時也是沒有電話,我就知道不會有人來。


在英國,投訴是沒用的,我唯有是搏同情,再次致電熱線,希望他們明白單位向北,體感特別寒,而且已經沒有暖氣超過24 小時⋯⋯ 此種說法,差點聲淚俱下,金馬影后上身,每2 小時打電話去求救,每次不同語調,又不能太造作。 


熱線中心的職員也認得我了。


「你好像不久前才打電話來。」


「是的,沒有辨法,我凍麻,只有打電話來才有希望,希望你諒解一下。」 


對方忍不住笑,「 你等我電話吧,我打電話給不同供應商,看看有沒有人肯去你那邊。」 


此回真的遇上好人, 緊急中心肯為我額外付費,找來另一個工程外判公司。 3 小時內就有工程人員到家,我實在不能埋怨太多,因為當天正是31/12, 大除夕日,肯接項目的工程師實在少。 


工程師說是那個控制儀壞了,所以全屋暖氣接收不到任何指令。換上後傋裝置後,全屋暖氣才回復正常。 不過此暖氣的暖度不像香港,一開即熱,差不多要開一天暖氣才可令室內有暖意。 


開一天暖氣? 不是吧! 我打電話給加拿大朋友,朋友說她家有3層,地庫那層放洗衣機及乾衣機,沒有人住的,不過她連那層也長開暖氣,開3 (中度) 其他沒有人的房也是3, 有人的地方才開5 (高度),氣溫設為22度, 全屋未達22度時,暖氣會自動加熱,一到了22度就會停。 


「你一開一關,令電費更高,是真的,我8 歲移民加拿大,你信我吧!」 


「不過有時太涷。然後系統不加熱,正廢柴!」


「不會,不是廢,你要有耐性,你出街也不要關,除非你去旅行,不回家睡覺才關。沒法跟香港的暖和比,因為香港的外面氣溫是熱。」 


(長開暖氣,電費會是多少,我要等賬單來才知,不過未收到已經戰戰兢兢


近日很忙,因為暖氣解決了,我又要盡快把全屋電器的操作熟習。前天,為了用個洗碗碟機,我把教授,朋友,加拿大朋友也煩了,自己還看手冊,甚至看YouTube 來確定。


要學習的真的有很多,今日又學了怎樣處理水垢 (limescale) , 不是說笑,一日學一様,閱讀使用手冊,看YouTube , 再看產品留言。 


突然發覺夜深了,無知的蘇聯人要睡了,電器,家務原來是那麼學海無涯,實在是書到用時方恨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