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努
曼努

◉ (前)不上班族 ◉ Website: https://wumanzoo.com/

有時候,我並不想成為更好的人

ooff: 003

週一設計課尾聲,老師要大家分別給他看自己過往的設計作品,並告訴他想在這堂課學到什麼。

輪到我的時候,我給他看了一直沒有正式公開的個人網站,提到我過去主要做的都是 UI 與資訊設計。老師看了一眼《陰部重新出道計畫》,問:「所以你喜歡這種比較可愛的風格嗎?」

可愛嗎⋯⋯

忘記怎麼接下去的了,總之後來的我說了喜歡王志弘的風格,老師要我去看王的原型——例如五十年前的歐洲設計——一邊找自己的風格,一邊往文字排印的路線前進。

「這堂課對你會有幫助的。」老師說。

最近經常失眠,睡不著就會想很多平常懶得想且總是沒有確切答案的問題,像是活著到底是要幹嘛、沒有錢如何在現代社會生存下去之類的。

我去上課是為了確認自己對平面設計到底有沒有興趣、有沒有才能、有沒有作為職業的衝動。如果能釐清這些問題,就是這堂課對我最大的幫助。

之所以要確認,是為了確認我能不能用這個技能工作、能不能從中獲得快樂。

能工作表示有人會願意花錢雇用我幫他做事,也意味著我可以拿到錢付學貸、房租以及一切生活開銷,有能力照顧家人。

能快樂代表我的身心靈處於健康的狀態,樂於善待他人,能夠假裝自己是以勞動換取快樂,而非只有金錢。

能滿足這兩個條件的話是最好的,不過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只滿足第一個也無所謂。

一旦選擇工作,就必須開始追求無上限的成長。做電商的要追求越來越高的 GMV;做數位服務的要追求越來越高的 DAU/MAU;做設計的要追求⋯⋯自我突破?創造新美學?改變文化?那類的。

有些人從無止境的挑戰自我中不斷得到成就感(通常也會得到更多錢),接著就會被注意到,然後被新聞採訪、被編進維基百科、被寫進歷史課本、被鑄成銅像、被人們記住。

這種巔峰狀態被稱為名利雙收。

然而,我偶爾會對「進步」、「成長」、「超越」這些詞感到疲乏。換句話說就是:我不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只想要攤在原地一動也不動。

可是這樣不能賺錢。

在工作上不思進取,甚至不想工作的人,有可能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現代社會裡成功活下來嗎?

我也不知道,不過我目前看到最接近這種狀態的人是楊宗翰,他是《空屋筆記》的作者,一個「將自己當成禮物無條件送給社會」的人。

我很久以前就下載了《空屋筆記》的電子書,一直沒有時間看,或許現在是適合閱讀它的時間點了。(註:後來我看完了,然後寫了這篇文章〈再也不用花錢買幸福:「禮物經濟」是什麼?〉)

《ooff》(休業日記)是一個 24 歲待業人士所寫的日記,內容就只是記錄自己最近在做什麼、在想什麼而已。原文發表於 2018/7/25。)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