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短老師
小短老師

這是一個來自山中的老師,既是特教老師,也是一名國文老師~ 喜歡閱讀、喜歡運動,想要用文字分享來自生活的體悟!

【書中教我的五件事】ep4.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

哈佛商學院有這樣一個「不成文規定」,就是在最後一堂課的時候不上課,每一門課的教授會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讓學生們藉由教授們的分享,能夠對人生有不一樣的看法,甚至有不一樣的體悟。

還記得你每個學期的最後一堂課發生了什麼事嗎?

小短老師自己的求學經歷中,每學期的最後一堂課,心情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回想我的大學期間,最後一堂課要不是期末考就是在進行期末報告,如果我們把範圍擴大一點點,包含倒數第二堂課,老師基本上也是在上課,或者是做期末考的重點提醒,似乎也不會特別去講到一些課外的東西。即便是在畢業前的最後一節課,也大多都是同學們敘敘感情、離情依依,在台灣,也很少會有老師來做一些經驗分享。

但是在哈佛商學院有這樣一個「不成文規定」,就是在最後一堂課的時候不上課,每一門課的教授會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讓學生們藉由教授們的分享,能夠對人生有不一樣的看法,甚至有不一樣的體悟。


第一件:如何去習慣不明朗,這是能力;如何從不明朗中找出明朗,才是本事。

雷波特(Rayport)教授曾經在求學時經歷了一場既難忘又讓人感覺到匪夷所思的考試。

當時他曾經在動物學的考試中,見到監考老師推來一個推車,推車上只看得到一個套著麻布袋的標本,麻布袋的外面只露出了兩隻細細的鳥腿、站在支架上的爪子,以及垂在麻布袋外面的一小撮羽毛。他們的考題很簡單:就是要利用四個小時的時間,運用自己這學期所學到的知識,去判斷這隻鳥的品種、遷徙模式、飲食習慣、交配方式和溝通方式等等。考試允許考生們近距離的觀察標本,但唯一的條件就是不可以把麻布袋拿開。

在考試進行大約一個小時之後,有一個同學再也按耐不住了,在考場中大聲咆哮,抱怨這場考試是多麽的荒唐、多麼不合常理,雖然當時監考老師以及助教都走過來勸這個同學要回到座位上繼續作答,不要浪費期末考的考試成績。但這個同學對於這些有限的線索已經不知道還有什麼發揮的空間,於是選擇在沒有完成考卷的情況下離開了考場,自行的放棄了這場考試。

雖然這個故事的結局並不完美,但卻對雷波特教授有不同的想法。雷波特教授曾經投入網路公司服務,這份工作雖然感覺很輕鬆自在,但是面對的卻是一片未知,你看不到你的顧客在哪,你也看不到你的商店長怎麼樣,因此如何在面對一片未知中做決定,就變成一件非常需要勇氣的事情。

就像我們在生活中,又或者是在求學過程中,常常要面臨到做決定的時候,如果手上的條件越多,做起決定來就越有把握、越有信心,這是肯定的;但偏偏事與願違,我們時常是要利用「為數不多」的條件來做決定,這時候一定會面對到未知跟恐懼,不知道自己這樣決定到底還不合理。如果決定保守行事,當然沒有問題,只是這樣就失去了開闊新視野的可能,也會因此錯失拔得頭籌的先機,未來有可能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人享有紅利;如果決定要冒險挑戰,面對的可能會是賭注失敗後的一無所有,但也有可能此搶得市場上的先機,獨佔市場,成為新領域的開創者。

保守有保守的好,冒險也有冒險的巧,端看你有沒有勇氣相信你自己的直覺,為了你所愛的事情傾注所有。做決定很困難,過程中周圍一定會有很多聲音,企圖去左右你的決定,但如果你有自信,就盡你所能的做好所有的準備,最後你需要的就是相信自己,如此一來,不論成功或失敗,你都可以泰然處之。

雷波特教授:「不要因為擔心做錯決定而浪費大好時機,也不要因為得過且過而錯失改造世界的機會。」


第二件:成功不是偶然,除了努力,也要有幸運

翟庫馬(Jaikumar)教授是一名登山愛好者,他習慣利用上課之餘的時間到處爬山,一方便滿足自己的登山引,另一方面也是在不斷的挑戰自己。不過沒想到,影響他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發生在他某次的登山途中……

1966年的暑假,翟庫馬跟他的山友挑戰喜馬拉雅山的一座山峰,當時他們沈迷於山上的美景而忘了原訂要返回營地的時間,甚至他們想要一鼓作氣直接攻頂。雖然後來兩人順利的攻頂,但眼前有一個很大的挑戰 — 時間,兩人在昏暗的光線中慢慢地摸索下山,當時他們踏在了一片雪層上,雪層隨時會有破裂的危險,沒想到,說時遲那時快,腳底一陣空虛,兩個人都隨著雪層的破裂而打滑,開始在山坡上快速的滑行。翟庫馬憑藉著自己的經驗,開始做當下能夠保命的措施 — 丟棄身上所有的物品,以避免自己受到更嚴重的傷害,他就這樣一路下滑了約2.5公里的山坡路。這一路的滑行,他失去了身上所有的安全裝備,失去了夥伴,甚至連貼身的登山裝都已經殘破不堪,多處的傷口跟血跡暴露在寒風中,但他知道:他不能停下來,這一坐下休息很可能就起不來了。

他拖著沈重的身體,走了一天多的時間,好不容易遇到一個村莊,也很幸運的,有一個村婦願意協助他。背著翟庫馬走了三天,好不容易走到比較熱鬧的鎮上,才得以換交通工具把翟庫馬送到醫院治療。

從這次的登山經驗後,翟庫馬也感到萬分的感恩,因為今日的自己能夠活著說這段故事,其中是包含了多少的幸運,如果在這一路上的某一個環節沒有幸運的眷顧的話,很可能他就變成報紙上的一篇新聞而已了。

小短老師對這個也有些微的感觸。過往我也都認為成功必須來自於自己的努力,今天的失敗一定是因為自己的努力不夠,所以要回去再重新思考自己的努力方向。但是到後來慢慢體悟到,努力對於成功來說只是基本,除了努力之外,運氣也是很重要的,能不能碰到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反而是讓你能不能成功更重要的因素。就像過年時間,大家都瘋狂的在買刮刮樂、大樂透(努力),但是如果沒有遇到自己的機運(幸運),那麼依舊不會有中獎的那一天。

翟庫馬教授:「成功來自幸運,也來自義務。」


第三件:與其當一個瓷杯,不堪一擊;倒不如當個耐摔的塑膠杯

賴林(Reiling)教授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1993年商學院畢業前夕,有位學生被告知他即將獲得「貝克獎學金」,這項獎學金對於哈佛商學院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最高的榮耀,因為這不但代表了他的學業成績足夠優秀,還代表這個人非常努力,所以如果能夠拿到這項獎學金,未來在求職的道路上可以獲得比其他人更多的機會。

結果沒想到那一年的得主被告知了之後,發現自己的成績其實並未到達那年得獎的標準,於了他又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反覆驗算,確認自己的成績,隔天他親自打電話給註冊組,告知了這個事實,他的語氣既不誇張也不大驚小怪,因為對他來說,這本來就不是屬於他應該要得到的東西。這樣誠實的行為,雖然讓他失去了得到貝克獎學金的機會,不過這個故事在畢業典禮當下被講了出來,全場都給予熱烈的掌聲。這個掌聲,不單單是鼓勵他的誠實,更是對於他的勇氣給予了最高的敬意。

因為他大可以默默地收下這個獎項,並且享有後續的種種福利,畢竟他的成績雖然未達當年的標準,但也應該是佼佼者之一,做為自己辛苦這麼多年的回饋,收下這項獎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他寧願勇於去面對,他不願自己是需要在這種事情上斤斤計較的瓷杯,一但受傷了可能就沒有再復原的機會;他寧願自己是個塑膠杯,即便摔了千百次,也只需要拿起來擦一擦、洗一洗,就還有再繼續使用的機會。「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句話除了告訴我們不要執著於眼前的近利,同時也代表了對自我的自信,因為我相信自己可以,只要未來有舞台,我就還會有成功的機會。

賴林教授:「擁有成熟的個性和健全的觀念,便能在壓力之下亦不忘原則。」


第四件:發揮你的影響力,去改變他人的生活

狄隆(Delong)教授的女兒凱瑟琳在11歲的那一年,曾經對爸爸提出了一個要求:想要爸爸騎摩托車載她去拉希摩山(有四位美國總統的巨大頭像)一遊。

這對狄隆教授來說是一個頗大的考驗,因為如果騎車過去的話,代表他必須要放下手頭上的所有工作、研究,而且還要騎車前往,光用想的這就是一個勞心又勞力的旅程。但是女兒誠摯的眼神及堅定的意念說服了他,狄隆還是帶女兒開始了這趟旅程。

凱瑟琳看到華盛頓、傑佛遜、羅斯福、林肯的石像時,除了感到震撼之外,也問爸爸說:「爸,這些人是怎麼當上國家元首的啊?」狄隆回答道:「因為這些人都很勇敢,曾經冒險犯難的幫助他人,更重要的是,他們改善了他人的生活。」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cold93

凱瑟琳接著問說:「你會改善別人的生活嗎?」

這個簡單的問題反倒難住了狄隆:改善生活?要怎麼改善?我做得到嗎?在回程的路上,他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回到工作崗位上後,他決定從自身做起,要發會自己的影響力,來為其他人創造改善生活的契機,

他拿出了一張紙,上面列出身邊所有人的姓名,接著用一個月的時間去做紀錄,記錄他跟每一個人互動的次數以及互動的方式。一個月之後他才意外的發現,雖然我們可能裂處了許多人的名字,但是我們實際上會互動的人就是那麼一點,甚至有很多人是被我們忽略的,我們可能需要互動好幾次才會把他的狀況跟需求放入心中。所以看起來一張平白無奇的白紙,卻在無意間透漏出了我們日常社交互動上的排擠訊息。

後來他也把這樣的練習引入公司之中,也讓公司的職員發現自己身邊雖然看起來很多人,但我們始終被困在自己的舒適圈內,有許多人是被我們不經意間忽略掉的。所以藉由這個練習,可以讓自己去檢視一下日常的人際互動狀況,有了好的人際關係,不論在生活或者是工作上也曾能夠更加的有支持。

馬斯洛提過的所謂的「需求理論」,最低層也就是最需要被滿足的是「生存需求」(例如食物),接著就是「安全需求」,人會需要有一個居住的地方讓自己知道自己是安全的,接著下一個階段要滿足的就是「愛與歸屬的需求」,講白一點也就是人際關係,如果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上,或者是一個群體中得不到人際關係的支持,沒有在這個團體中的歸屬感,那即便他擁有很多的物質財富,也仍會沒有辦法支撐的很久。

而既然我們在一個團體當中有歸屬感,接下來我們就要試著去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去想辦法改變他人的生活。這種改變沒有說是要讓對方由貧轉富,即便是一個觀念、一個生活的小撇步,凡是能夠讓對方的生活過得更好,都可以稱之為改善。有了這樣的經驗之後,人會對自我的能力感覺到肯定,也會相信自己是有能能力的,如此一來會形成一個正向循環,長久下來,也會讓自己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狄隆教授:「想想看要怎麼樣影響別人、改變週遭人事、讓他們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而不要只想到應該如何替履歷表錦上添花。」


第五件:記得你是誰

柯拉克教授從小每天出門的時候,媽媽總會叮嚀他說:「你今天是要出門去當領袖的,千萬要明辨是非,可別讓人牽著鼻子走,要記得你是誰喔!」

這段話聽起來,對於一個小孩來說或許太多沈重,但是細細品味起來,確實是肺腑箴言,如果不是從小時後開始培養這樣的觀念,小孩可能很難會養成這樣的思維。這段話不是要養成目中無人、自視甚高的態度,而是要在各種聲音之中,依舊能夠聽清楚內心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而不是被世俗的洪流推著往前走,最後失去了自己。

柯拉克在高三的時候就面臨了一個很重要的抉擇,當時他組了一個搖滾樂團,而且也贏得了音樂比賽的大獎,正當團員們瘋狂慶祝,認為未來有機會可以成為搖滾巨星的時候,柯拉克陷入了沈思,他知道這樣的生活雖然是他喜歡的,但是卻不符合他的理想,這樣的生活狀態也不適合他,因此即便身邊的人都在鼓勵他要繼續自己的音樂夢時,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樂團,往學術的方向努力。

這聽起來非常的不可思議,因為要放棄眼前的成功需要多大的勇氣,更遑論要去迎接未知的挑戰需要有多大的決心,但是柯拉克一直記得媽媽說過的那句話:「要記得你是誰!」不要因為別人的說法就被牽著鼻子走,而忘記了自己幾斤幾兩。

在電影《魔球》裡就出現過這樣一個橋段:被譽為五拍子全能球員的比利·比恩放棄了拿獎學金入大學的機會,而是被球探們說服,早早地投入了職棒的舞台,沒想到因為適應不順利、成績打不出來,導致曾經的未來之星,也早早的就從這個舞台上落幕。我們不能去說身旁的那些人都是錯的,畢竟大家所在的位置不同、立場也不同,每個人當然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說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但是,人生是自己的,沒有人能夠為了你的人生負責,除了你自己。因此,「要記得你是誰!」不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https://cn.dreamstime.com/%E6%AF%94%E5%88%A9%E3%83%BB%E6%AF%94%E6%81%A9%E5%A5%A5%E5%85%8B%E5%85%B0%E8%BF%90%E5%8A%A8%E5%AE%B6%E8%B5%9B%E8%B7%91%E8%80%85-image119930215

柯拉克教授:「做明智、正確的選擇,找到可以為你們指引人生方向的基本原則及價值理念,然後忠於它,守住它。」


透過這本書,可以聽到15位教授的人生故事,或許對我們日常生活來說,未必能夠起直接的作用,但是每段故事都是濃縮的人生經歷,先把他放入心底,說不定在哪一天在遇到人生十字路口時,會有似曾相識的會心一笑,這時,就能有別人的經驗可以借鑑!

但別人的經驗畢竟是別人的故事,還是只能參考,沒有人可以為了你背書,重點還是 — — 「記得你是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